APP下载

中唐五窦之窦巩诗系年考

2019-02-20田玉芳

关键词:全唐诗诗云节度使

田玉芳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引 言

唐代诗歌数量之多、诗人之众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良好的文学环境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父子、兄弟俱能诗的现象屡见不鲜,家族文学的兴盛为有唐一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耀眼的光辉。明代胡震亨所撰《唐音癸签》卷三十就著录了唐“家集有李氏花萼集、韦氏兄弟集、窦氏联珠集、廖氏家集”①摘自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版,第265页。等,其中李、韦、廖三部家集均已散佚,仅《窦氏联珠集》[1]留存于世。

《窦氏联珠集》乃唐宣宗大中间西江逸民褚藏言所辑,窦氏指唐代宗朝左拾遗窦叔向五子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世称“五窦”,此集录五窦诗一百首,分列五卷,义取兄弟若五星然,其序云:“连珠之义,盖取一家之言,以偕列郎署,法五星如联(一作连)珠。”[1]五窦俱出仕且皆能诗,其中常、牟、巩登进士第,在德宗、宪宗朝驰名当代,名冠流辈,并与韩愈、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杜佑、武元衡、令狐楚、韦夏卿等人有交谊,在文人士子中颇有影响,《窦氏联珠集》成书后流传甚广,后世诸家书目均有著录。其中以《四部丛刊》三编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宋刊本②以下称《窦氏联珠集》四部丛刊三编本。为最精,另外《全唐诗》卷二七一收五窦诗一百三十首[2],比《窦氏联珠集》多收三十首,是《窦氏联珠集》四部本的有益补充。

窦氏昆仲以窦巩诗名最盛,其诗时称“友封体”。诗人与同时代的诗坛大家多有交往[3],其中与元稹的交情为最深,早在窦巩初次入幕时即与元稹有交谊,而晚年几乎都是在元稹幕府中度过,二人过从甚密,诗作唱和频繁③元稹赠窦巩诗有《答友封见赠》(《全唐诗》卷四〇四)、《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全唐诗》卷四〇八)、《送友封二首》(《全唐诗》卷四一三)、《送友封》(《全唐诗》卷四一三)、《友封体》(《全唐诗》卷四二二)、《酬窦校书二十韵》(《全唐诗》卷四六〇)、《酬窦七相赠依次重用本韵》(《窦氏联珠集》卷五)、《戏赠副使中丞见示四韵》(《窦氏联珠集》卷五)等,下文涉及的元稹以上诗作不再注明出处。;窦巩素有“嗫嚅翁”之称,白居易曾作《东南行一百韵》笑云“谈怜巩嗫嚅”④白居易此诗见《全唐诗》卷四三九,原题为《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院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窦七校书即窦巩。,有谐谑揶揄之意,后居易为河南尹,曾作《微之见寄与窦七酬唱之什本韵外勇加二韵》⑤白居易此诗附《窦氏联珠集》卷五。和窦巩诗,此外乐天曾称赏窦巩的绝句,并收入《元白往还诗集》中⑥《唐诗纪事》卷三十一乐天《与微之书》云:“君兴有余力,且与仆悉索还往诗中,取其尤长者如……窦七元八绝句,博考精掇,编而次之,号元白往还诗集。”,可见交情深厚;刘禹锡元和十年(815年)自贬所朗州应诏入朝,途经江陵,窦巩亦曾作诗送别⑦窦巩有《送刘禹锡》诗,见《窦氏联珠集》卷五。。与文学大家广泛深入的交往也影响着窦巩诗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取向。

窦巩诗不仅是五窦诗现存数量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研究窦巩诗对于研究五窦,乃至研究中唐元和年间中小诗人的创作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 窦巩生平简述

窦巩的生平,见褚藏言撰《窦巩传》⑧见《窦氏联珠集》四部丛刊三编本第五卷卷首,《全唐文》卷七六一亦载有此文。《旧唐书》卷一五五《窦群传》附传[4]1078–1092、《新唐书》卷一七五《窦群传》附传[5]1432–1441。另外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卷四之“窦巩”[6]241–249,在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的基础上对窦巩的生平做了详尽的梳理。

综合以上史料可知,窦巩字友封,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凤翔县)人,约生于大历六年(771年),元和二年(807年)登进士第,及第后归扬州,后依兄窦牟居东都洛阳,元和五年(810年)入义成军节度使府,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袁滋辟为从事;元和八年(813年)入山南东道节度使府,随袁滋移镇襄阳;元和九年(814年)仍随袁滋,入荆南节度使府;元和十二年(817年)前,袁滋改申、光、唐、蔡、隋、邓观察使,以唐州为理所,窦巩亦随之。元和十四年(819年)随薛平,入平卢军节度、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使幕,为掌书记、节度判官副使。宝历元年(825年),随薛平入朝为侍御史,转司勋员外郎、邢部郎中。大和初(827年左右)随元稹,入浙东观察使幕,大和四年(830年),随元稹入武昌军节度使幕。大和五年(831年)元稹卒,窦巩北归,道途遘疾,卒于长安崇德里私第,享年六十岁。窦巩温仁华茂、风韵峭逸,遇境必言诗,言之必破的,佳句不泯,传于人间。

窦巩诗现存三十九首,可惜《窦氏联珠集》四部本和《全唐诗》卷二七一所收诗排列皆无序,未作具体系年。而做好窦巩诗的系年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分析诗人的创作,研究不同时期窦巩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更能为研究诗人的生平、交游提供有利佐证。

2 可系年的窦巩诗

为更好地研究窦巩诗,现结合窦巩生平、行迹,并诗的内容所涉人、事、地,对诗作以系年。

2.1 进士及第后的窦巩诗系年

窦巩元和二年登进士第,其后归扬州,元和五年依兄窦牟居洛阳,期间所作诗有:

《过骊山》,诗云:“翠辇红旌去不回,苍苍宫树锁青苔。有人说得当时事,曾见长生玉殿开。”“骊山”,在长安东郊,华清宫长生殿在骊山之上,有华清池。“长生玉殿”指唐明皇杨贵妃事,中唐时写李杨事件的诗很多,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歌传》,一时蔚然成风。元和二年(807年),诗人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途经骊山见宫殿废弃荒芜,或有感而发,作此诗寄托兴废之感,故此诗应作于元和二年。

《陕府宾堂览房杜二公仁寿年中题纪手迹》,诗云:“仁寿元和二百年,蒙笼水墨淡如烟。当时憔悴题名日,汉祖龙潜未上天。”题中“陕府”,即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唐时为陕虢观察使治所。“房杜二公”当为房玄龄、杜如晦,《大唐传载》云:“陕州平陆县主簿厅事西序楣,有隋房公、杜公仁寿九年(误,应为元年)十二月题:‘玄龄、如晦题处,房年二十三,杜年二十六。’今移在使府食堂之梁。”“仁寿”乃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共历四载(601年–604年),“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年–820年),仁寿年至元和年(604年–806年)恰有二百年。另,诗有“当时憔悴题名日”语,乃诗人以还未得志的房杜二公暗指自己尚未得时,观其诗意,当是窦巩赴京参加进士考试,途经陕州时作,当在元和二年(807年)。

《寄南游兄弟》,诗云:“书来未报(一作南游兄弟)几时还,知在三湘(一作湖)五岭间。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衔山。”“三湘”,潭州之故名,在湖南路,《方舆胜览》卷二十三云:“(湖南路)潭州:事要郡名:长沙、寿沙、星沙、熊湘、三湘”[7]410;“五岭”,亦在潭州,《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九云:“(江南道)潭州:自汉至晋并属荆州。怀帝分荆州、湘中诸郡,置湘州,南以五岭为界,北以洞庭为界,汉晋以来亦为重镇。”[8]701此处之“南游兄弟”,当指窦群,元和三年(808年)窦群因与羊士谔、吕温构陷李吉甫,被贬湖南观察使(湖南观察使治所在潭州),元和四年(809年)初窦群再贬黔中观察使,此事新旧《唐书》窦群本传均有记载,据此可知窦巩诗应作于元和三年(808年)秋。

《洛中即事》,诗云:“髙梧叶尽鸟巢空,洛水潺湲夕照中。寂寂天桥车马絶,寒鸦飞入上阳宫。”上阳宫,在东都,唐高宗时始建,南临洛水,北连禁苑(隋朝的西苑),天津桥为横跨洛水之石桥,是连接洛水两岸的交通要道,靠近上阳宫。天津桥、上阳宫、洛水皆在洛阳,且诗名为“洛中”,则可知此诗乃元和五年(810年)间窦巩在洛阳时作,是时其兄窦牟①元和初,窦牟在东都洛阳,其生平可见褚藏言撰《窦牟传》《旧唐书》卷一五五、《新唐书》卷一七五之《窦群传》附传、《唐才子传校笺》卷四之“窦牟”。在东都任职。

2.2 转任幕府与入朝为官时期的窦巩诗系年

2.2.1 元和五年赴滑州,入义成节度使幕府时期所作诗

《从军别家》,诗云:“自笑儒生著战袍,书斋壁上挂弓刀。如今便是征人妇,好织回文寄窦滔。”此诗表现了诗人别家从戎的畅快心情,当是入军节度幕府前所作。然考其生平,窦巩曾先后入义成、平卢、武昌等军节度使府,而诗有谐谑之意,并自比窦滔,将妻子喻为能作回文诗的才女苏蕙,诗人对前途的兴奋憧憬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情绪应当只有在窦巩进士及第后经几年困守,得遇良机初次入幕时才有,故判此诗作于窦巩赴滑州(义成军节度使幕府)时,在元和五年(810年)。

《哭吕衡州八郎中》,诗云:“今朝血泪问苍苍,不分先悲旅馆丧。人送剑来归垄(一作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还家路远儿童小,埋玉泉深昼夜长。望尽素车秋草外,欲将身赎返魂香。”此诗乃悼亡之作,题中“吕衡州”乃吕温,字和叔,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永济)人。温文采卓著,乃春秋新经学之传人,贞元十四年(798年)登进士第,累转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司封员外郎等,元和三年(808年)转刑部郎中;因与窦群、羊士谔构陷李吉甫,贬均州刺史,未至,再贬道州刺史,元和五年(810年)转为衡州刺史(诗中的“雁飞书去叫衡阳”即指衡州),吕温卒于元和六年(811年)八月,年四十。温卒后,其好友刘禹锡作《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柳宗元作《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元稹作《哭吕衡州六首》①刘禹锡诗见《全唐诗》卷三五九、柳宗元诗见《全唐诗》卷三五一、元稹诗见《全唐诗》卷四〇三。哀悼,窦巩此诗也应作于同时。

《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诗云:“自见人相爱,如君爱我稀。好闲容问道,攻短每言非。梦想何曾间,追欢未省违。看花怜后到,避酒许先归。柳寺春堤远,津桥曙月微。渔翁随去处,禅客共因依。蓬阁初疑义,霜台晚畏威。学深通古字,心直触危机。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山连巫峡秀,田傍渚宫肥。美玉方齐价,迁莺尚怯飞。伫看霄汉上,连步侍彤闱。”题中的“元九”乃元稹,元和初,稹曾为监察御史,任职御史台,诗用“柏署衣”之典即指此事。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与宦官争宿驿站正厅,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至元和十年(815年)才奉召返京②元稹生平见《旧唐书》卷一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四本传。。《窦氏联珠集》卷五此诗后附元稹《酬窦七相赠依次重用本韵》,元诗首句云“风波千里别,书信二年稀”,言二人相别二载;另外,元稹有《酬窦校书二十韵》诗云:“及我辞云陛,逢君仕圃田。音征千里断,魂梦两情偏。”圃田,在中牟,《列子集释》卷第四《仲尼篇》云:“郑之圃泽多贤。”注云:“(圃泽)圃田也,在中牟县。”[9]义成军节度领滑、郑、颍三州,中牟在郑州境,故“仕圃田”即指窦巩入义成军幕之事;“辞云陛”则指元稹因贬江陵士曹参军而离京,《旧唐书 宪宗纪》载元和五年(810年)二月“东台监察御史元稹摄河南尹房式于台,擅令停务,贬江陵府士曹参军。”[4]430据此可知,元稹诗所指的二人分别时间是元和五年春,而窦巩之入义成节度使幕亦在此时。另外元稹诗称窦巩为校书,藏言《窦巩传》云:“故相淮阳公镇滑台,辟为从事,释褐授秘校。”[1]则知巩入义成军幕后,即已带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者,元稹《送友封二首》又云:“惠和坊里当时别,岂料江陵送上船。”诗所指的也是元和五年元稹被贬江陵事,而惠和坊在东都,则知元窦二人分别之地在东都,窦巩此诗当是在义成军节度使幕府,期间过江陵时遇元稹作,在元和五年(810年)至八年(813年)间。

2.2.2 元和八年随袁滋入山南东道节度使幕府,镇襄阳时期所作诗

《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诗云:“吴蜀何年别,相逢汉水头。望乡心共醉,握手泪先流。宿雾千山晓,春霖一夜愁。离情方浩荡,莫说去刀州。”题中的“宇文十”乃宇文籍③宇文籍曾参与编修《顺宗实录》、《宪宗实录》,专掌史笔,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卒。《旧唐书》卷一六〇有传。在现存的五窦诗中,宇文籍是得到窦氏兄弟赠诗最多的,窦群和窦巩的诗作中曾多次出现宇文籍:宇文籍与窦群交好,贞元十八年(802年)窦群被征入朝时,曾表籍自代,《旧唐书》卷一六〇《宇文籍传》云:“窦群自处士征为右拾遗,表籍自代,由是知名。”后窦群入朝经潼关,作《经潼关赠宇文十》赠之,诗云:“古有弓旌礼,今征草泽臣。方同白衣见,不是弃繻人。”见《窦氏联珠集》卷三。,行十,字夏龟,元和初登进士第,元和二年(807年)宰相武元衡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辟籍为从事,后因得罪武元衡贬为江陵府户曹参军。此诗首联之“汉水”在窦巩任职的山南东道节度辖地[10]38–39;末句以“刀州”之典代指益州,点明宇文籍将返西川,此诗当是元和八年(813年)窦巩随袁滋在山南东道节度任上作。

《南阳道中作》,诗云:“东风雨洗顺阳川,蜀锦花开绿草田。彩雉鬬时频驻马,酒旗翻处亦留钱。新晴日照山头雪,薄暮人争渡口船。早晩到家春欲尽,今年寒食月初圆。”“南阳”,唐元和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属地,《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三云:“襄州:春秋时地属楚,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8]527又卷二十一有“山南道郑州南阳县”。“顺阳川”在今河南省淅川县(淅川为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东南,唐时亦属南阳。诗结句有“春欲尽”“寒食”语,则知此诗作于元和八、九年间春末,时窦巩在山南东道节度使幕府。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诗云:“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襄阳”,属襄州,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三云:“襄州,管县七:襄阳、临汉、南漳、义清、宜城、乐乡,谷城。”[8]528窦巩此诗应作于元和八、九年间的寒食节,是时在山南东道节度使幕府。

《经窦车骑故城》,诗云:“荒陂古堞欲千年,名振图书剑在泉。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窦车骑”,即窦宪,东汉时曾为车骑将军,北击匈奴,立功勒铭而还。窦宪乃扶风平陵人,是扶风窦氏先祖,故窦巩自称“诸孙”,并因己无功(据“无文字续燕然”语)而感愧;另“拜坟树”语,点明诗乃窦巩过窦宪墓时作,窦宪墓在邓州,据《河南通志》卷四十九载:“窦宪墓,在邓州城西南四十里,宪,车骑将军。”邓州,唐时属山南东道[10]38–39,《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亦有记载[8]532。此诗当作于窦巩在山南东道节度使幕。

2.2.3 元和九年仍随袁滋入荆南节度使幕府时期所作诗

《送刘禹锡》,此诗云:“十年憔悴武陵溪,鹤病深林玉在泥。今日太行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此诗乃刘禹锡入朝途中窦巩的赠别之作,后二句勉励刘禹锡青云直上。永贞元年(805年),宪宗即位,贬黜支持王叔文等人革新的刘禹锡,刘禹锡先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刺史,凡十年,元和十年(815年)二月始召至京师,这一经历正与巩诗首句“十年憔悴武陵溪”之语相合;另,朗州乃今湖南常德,中唐元和时恰是荆南节度使辖地,自朗州赴长安必经江陵,故知此诗乃刘禹锡过江陵时,任荆南节度掌书记的窦巩所作,在元和十年。

《送元稹西归》,诗云:“南州风土滞龙媒,黄纸初飞勅字来。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诗首句之“南州”有两种解释,一为唐时黔州观察使辖地,然考元稹、窦巩生平,二人均未至南州为官;二为古时南方地区的泛称。“敕字来”指元稹受诏还朝之事,后二句是诗人对元稹回归长安、家人喜悦迎候的想象。再结合元稹生平,元和五年(810年)稹被贬江陵士曹参军,至十年(815年)方诏还;而元和九年(814年)窦巩随袁滋入荆南节度使幕府,治所恰在江陵,二人共事一载后元稹方还朝,此诗应作于元和十年(8 15年)稹自贬所入朝时,“南州”当特指与长安相对的南方地区——江陵。

2.2.4 元和十一年,袁滋改申、光、唐、蔡、隋、邓观察使,以唐州为理所,巩随之时期所作诗

《唐州途中作》,诗云:“绿林兵起结愁云,白羽飞书未解纷。天子欲开三面网,莫将弓箭射官军。”此诗有史实可参证,据《新唐书》卷一五一《袁滋传》《旧唐书·宪宗纪》等记载,元和十一年(816年)七月,袁滋改申、光、唐、蔡、隋、邓观察使,权以唐州为理所,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袁滋上疏请罢讨吴元济兵;窦巩诗题点明“唐州作”,且“莫将弓箭射官军”语主和议,恰与袁滋意同,乃知此诗是窦巩随袁滋在唐州时作。

2.2.5 元和十四年随薛平入平卢军节度、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使幕时期所作诗

《新罗进白鹰》,诗云:“御马新骑禁苑秋,白鹰来自海东头。汉皇无事须游猎,雪乱争飞锦臂鞴。”元和十四年(819年),朝廷平定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叛乱之后,分平卢镇的淄、青、齐、登、莱五州为平卢军,任薛平为平卢节度、观察等使,兼管新罗、渤海事务,此事载于《旧唐书》卷一二四《薛平传》,时窦巩为掌书记、节度判官副使,专掌起草朝觐聘问之文,为新罗国向朝廷进献白鹰草拟诗文,正是窦巩的职责所在,故判此诗作于此时。

《奉使蓟门》,诗云:“自从身属富人侯,蝉噪槐花已四秋。今日一茎新白发,懒骑官马到幽州。”诗题之“蓟门”,即蓟门关,在蓟州,元和间属卢龙节度使治所幽州辖地,《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云:“蓟州:蓟州渔阳郡,今理渔阳县 … … 唐武德已后废郡,复为幽州属邑。至开元十八年,析幽州之渔阳、三河、玉田三县,置蓟州,取古蓟门关以名州。天宝元年改为渔阳郡,干(乾)元元年复为蓟州。”[11]卢龙军节度属地与平卢节度使属地相邻,军政、人员往来相对频繁。“自从身属富人侯,蝉噪槐花已四秋”两句点明窦巩从薛平已历四载,窦巩曾于元和十四年(819年)到宝历元年(825年)间为平卢节度使薛平幕府掌书记、节度判官副使,掌管聘问之事,奉命与各节度使间往来问询,乃窦巩权辖所限,而自元和十四年巩随薛平入镇淄青齐登莱等州计算,四年后乃是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故判此诗作于长庆三年左右窦巩奉使赴幽州时。

宝历元年,窦巩入朝除侍御史,转司勋员外郎、邢部郎中。

2.3 再入幕府后的窦巩诗系年

2.3.1 大和初随元稹入浙东观察使幕时期所作诗

《南游感兴》,诗云:“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越王台”,在浙东绍兴府,今绍兴卧龙山东南麓(此迹今日犹存),《方舆胜览》卷六云:“(浙东路)绍兴府:浙东提刑提举置司(台榭越王台:旧经在种山,今在卧龙之西汪,纲创气象开豁,极目千里,为一郡登临胜处。)”而浙东观察使治所恰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此诗当是窦巩在浙东观察使幕府时作,在大和初年。

《早春松江野望》,诗云:“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松江”,在苏州,《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云:“(江南道之苏州)吴县:松江在县南五十里,经昆山入海。《左传》云:‘越伐吴军于笠泽’,即此江。”[8]601苏州距离浙东观察使治所越州近,疑为此时作(暂定,不确)。

《题剑津》,诗云:“风前摧折千年剑,岩下澄空万古潭。双剑变成龙化去,两溪相并水归南。”“剑津”,即延平津,唐时属建州,《方舆胜览》卷十二云:“(南剑州)剑津:《晋书·张华传》言:斗牛之间有紫气,在豫丰城,补雷焕为丰城令,掘狱基得双剑,一与张华,留一自佩。华得剑报焕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为不至?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华死失剑所在。其后焕之子持剑行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时人以为双剑复合。”[7]202大和初窦巩曾在浙东观察使幕,与建州所在的福建观察使辖地[10]38–39相接,此诗疑为此时作(暂定,不确)。

2.3.2 大和四年,元稹除武昌军节度使,巩随往期间所作诗

《忝职武昌初至夏口书事献府主相公》,诗云:“白发放櫜鞬,梁王爱旧全。竹篱江畔宅,梅雨病中天。时奉登楼宴,闲修上水船。邑人兴谤易,莫遣鹤支钱。”此诗题已明确点出作年,“武昌”指武昌军节度使府,“府主相公”乃元稹,大和四年(830年)元稹为武昌军节度使,辟窦巩为节度副使,巩作此诗相赠,元稹有《戏酬副使中丞见示四韵》次韵酬和,白居易、裴度、令狐楚均有诗相和①元稹、白居易、裴度、令狐楚和诗均载于《窦氏联珠集》卷五窦巩诗后,此不赘述。。

《放鱼》,诗云:“金钱赎得免(一作见)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窦氏联珠集》卷五此诗题后有小注云:“武昌作”,《唐诗纪事》卷三一“窦巩”条引此诗,注亦云:“武昌时也。”据此推断诗乃大和四年(830年)窦巩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时作;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云:“时诸兄已达,巩尚来场屋间,颇抑其志向。作《放鱼》诗 … …”[6]242辛氏因诗有鱼跃龙门之意,即断定诗作于窦巩未及第时,与前说相悖。按,《窦氏联珠集》编者褚藏言乃唐宣宗大中间人,《唐诗纪事》编者计有功乃宋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后入南宋高宗朝为官,此二书成书均远早于《唐才子传》,则褚藏言、计有功之说较可信,当依此断定诗作于窦巩在武昌军节度副使任上。

大和五年稹卒,巩北归,道途遘疾,后卒。

3 无法确切系年的窦巩诗

3.1 有线索而无法确切系年的窦巩诗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诗云:“西南城上髙髙处,望月分明似玉钩。朱槛入云看鸟灭,绿杨如荠绕江流。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今日巻帘天气好,不劳骑马看扬州。”“玉钩亭”,在扬州,以登亭望月而得名。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七“扬州”云:“元和中,李夷简建,名曰玉钩亭。皇甫湜作记。”[12]故可知“淮南李相公”,应为李夷简。据《新唐书》本传可知,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后夷简方为淮南节度使②《新唐书》卷一三一《李夷简传》云:“(元和)十三年(818年),召为御史大夫,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师道方叛,裴度当国,帝倚以平贼,夷简自谓才不能有以过度,乃求外迁,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平章事为淮南节度使。”《新唐书》卷六二《宰相中》云:“(元和十三年)三月戊戌,(李)鄘罢为户部尚书。御史大夫李夷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辛丑,夷简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则知此诗作年在元和十三年后。而据《新唐书》卷一三一《李夷简传》载:“穆宗立,有司方议庙号,夷简建言:‘王者祖有功,宗有德。大行皇帝有武功,朝宜称祖。’诏公卿礼官议,不合,止。久之,请老,朝廷谓夷简齿力可任,不听,以右仆射召,辞不拜;复以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分司东都。”[5]4510–4511可知穆宗长庆初年(821年左右),李夷简已离开扬州分司洛阳,则窦巩诗作年应在元和十三年至长庆初年之间,具体作年不详。

《赠阿史那都尉》,诗云:“校猎燕山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似人。”“燕山”,在蓟州,属卢龙节度使治所幽州辖地。此诗《全唐诗》卷六四三又题为《赠宿将》,作者为李山甫,山甫生平不详,仅《唐才子传》卷八“李山甫”云:“山甫,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落魄有不羁才。须髯如戟,能为青白眼。生平憎俗子,尚豪侠,虽箪食豆羹,自甘不厌。为诗托讽,不得志,每狂歌痛饮,拔剑斫地,少摅郁郁之气耳。后流寓河、朔间,依乐彦稹为魏博従事,不得众情,以陵傲之,故无所遇。尝有《老将诗》曰:‘校猎燕山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拟人。’此伤其蹇薄无成,时人怜之。后不知所终。山甫诗文激切,耿耿有齐气,多感时怀古之作。今集一卷、赋二卷,并传。”[6]484–488若山甫作此诗应为自怜身世,结合其性情际遇,倒与诗意十分相合,然亦不可轻率断定诗必山甫所作,此诗作者作年均存疑。

《早秋江行》,诗云:“回望湓城远,西风吹荻花。暮潮江势阔,秋雨雁行斜。多醉浑无梦,频愁欲到家。渐惊云树转,数点是晨鸦。”“湓城”,即浔阳,属江州,中唐时乃江西观察使辖地,《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八云:“(江州)浔阳县:本汉旧县,属庐江郡,以在浔水之阳故曰浔阳。隋平陈改浔阳为彭蠡县,大业二年改为湓城县,武徳五年复改为浔阳县。”[8]676《旧唐书》卷四十云:“(江南西道)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4]1608然考窦巩生平,并未到江州或浔阳为官;或为元和十二年(817年)至长庆初(821年),窦巩长兄窦常为江州刺史,巩前去探访回返时作,诗具体作年不详。

《代邻叟》,诗云:“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残(一作向斜)阳。”此诗乃代邻叟哀叹年老体弱,亦借他人之口抒发诗人年华逝去的感叹,当是诗人晚年作,具体作年不详。

《新营别墅寄家兄》,诗云:“懒性如今成野人,行藏由兴不由身。莫惊此度归来晚,买得西山(一作山居))正值春。”观此诗懒于世情之意,当是窦巩晚年作,具体年代不详。

《早春送宇文十归吴》,诗云:“春迟不省似今(一作新)年,二月无花雪满天。村店闭门何处宿,夜深遥唤渡(一作隔)江船。”宇文十即宇文籍,窦巩有三首诗赠宇文籍,其余二首已确切系年,而此诗大概应与前二首赠宇文籍诗作年相当,在元和八、九年间,具体作年不详。

《岁晚喜远兄弟至书情》,诗云:“几年沧海别,相见竟(一作意)多违。鬓发缘愁白,音书为懒稀。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人事那堪问,无言是与非。”观此诗中疏懒之意,加之“鬓发缘愁白”之语,当是诗人晚年所作,具体作年不详。

《老将行》,诗云:“烽烟犹未尽,年鬓暗相催。轻敌心空在,弯弓手不开。马依秋草病,柳傍故营摧。唯有酬恩客,时听说剑来。”此诗以老将自喻,感叹年老力衰而壮志难酬,玩味诗意当是窦巩晚年所作,具体作年不详。

《宫人斜》,诗云:“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宫人斜”,乃唐时埋葬宫人的墓地,《清波杂志》卷四云:“唐内人墓谓之宫人斜,四时遣使祭之。”[13]唐朝宫人斜在长安西郊,此诗应作于窦巩在长安时。根据文献记载可知,窦巩生平曾两至长安,一次为元和二年(807年)参加进士考试,另一次为宝历元年(825年)至大和初(827年)入朝为官,然此诗无法确定具体作年①唐人多有题咏宫人斜的诗,如王建《宫人斜》(《全唐诗》卷三〇一)、权德舆《宫人斜绝句》(《全唐诗》卷三二五)、羊士谔《和李都官郎中经宫人斜》(《全唐诗》卷三三二)、雍裕之《宫人斜》(《全唐诗》卷四七一)、孟迟《宫人斜》((全唐诗》卷五五七)、陆龟蒙《宫人斜》(《全唐诗》卷六二九)。。

《永宁小园寄接近校书》,诗云:“故里心期奈别何,手栽(一作移)芳树忆庭柯。东皋黍熟君应醉,梨叶初红白露多。”“永宁小园”,在长安永宁里,唐时官员多居此,窦巩兄窦群在朝为官时也曾居此地②窦群任御史中丞时曾作《晚自台中归永宁里南望山色怅然有怀呈右司十一兄》,诗云:“白发侵侵生有涯,青襟曾爱紫河车。自怜悟主难归去,马上看山恐到家。”见《窦氏联珠集》卷三。。此诗不见载于《窦氏联珠集》,而《全唐诗》卷二七一题后有小注:一作羊士谔诗。此诗又一题为《永宁里小园与沈校书接近,怅然题寄》,收在《全唐诗》卷三三二羊士谔诗中,羊士谔另有以永宁里、永宁小园为题的诗四首③羊士谔诗分别为《永宁小园即事》《永宁里园亭休沐怅然成咏》《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里弊居林亭见寄》《酬礼部崔员外备独永宁里弊居见寄来诗云图书锁尘阁,符节守山门》。载于此卷。按褚藏言《窦巩传》所言,窦巩北归后“告终于崇德里之私第”,藏言乃宣宗大中间人,与窦巩卒年相去不远,其言可信,据此推断窦巩长安私宅应在崇德里;另,《全唐诗》卷三五九有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诗云:“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一诗,两相印证,刘诗题中的“窦员外”或指窦巩,由此可知《永宁小园寄接近校书》当为羊士谔诗,而窜入窦巩诗中。

3.2 无线索无法系年的窦巩诗

《少妇词》,诗云:“坐惜年光变,辽阳信未通。燕迷新画(一作昼)屋,春识旧花丛。梦绕天山外,愁翻锦字中。昨来谁是伴?鹦鹉在帘栊。”此诗乃写思妇征夫,语涉辽阳(辽阳为唐时辽州辖地,乃东北边防要地),此诗作年不详。

《题任处士幽居》,诗云:“红叶江村夕,孤烟草舍贫。水清鱼识钓,林静犬随人。采掇山无主,扶持药有神。客来唯劝酒,蝴蜨是前身。”任处士,不详,诗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作年不详。

《赠萧都官》,诗云:“萧郎自小贤,爱客不言钱。有酒轻寒夜,无愁倚少年。闲寻织锦字,醉上看花船。好是关身事,从人道性偏。”萧都官,不详,此诗刻画了萧都官慷慨洒脱风流不羁的性格特点,具体作年不详。

《游仙词》,诗云:“海上神山绿,溪边杏树红。不知何处去,月照玉楼空。”此诗乃寄托仙游之思,具体作年不详。

《赠王氏小儿》,诗云:“竹林会里偏怜小,淮水清时最觉贤。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王氏小儿,不详,此诗用竹林七贤中的王戎之典,鼓励劝勉王氏小儿奋发有为,具体作年不详。

《秋夕》,诗云:“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诗写秋夕静谧幽美之夜色,具体作年不详。

《寻道者所隐不遇》,诗云:“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一题后有小注:“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此诗乃寻隐不遇诗,作者存疑,具体作年不详。

《悼妓东东》,诗云:“芳菲美艳不禁风,未到春残已坠红。惟有侧轮车上铎,耳边长似叫东东。”妓东东,不详,此诗作年不确。

4 结 语

窦巩乃五窦中诗艺最高、诗名最著者,尤长绝句,为元白、刘禹锡等人爱重,称其诗为“友封体”,后世人也多有推崇。然而,窦巩生平只见于两《唐书》之“窦群传”附传寥寥数语,褚藏言所记《窦巩传》、辛文房《唐才子传》之“窦巩”亦极简略,其生平行迹难以具体细致勾陈,加之窦巩诗多抒情写意之作,较少涉及时人、时事、时地,故其诗多无法确切系年,确是研究窦诗的一大遗憾。

猜你喜欢

全唐诗诗云节度使
难忘的中秋节
Think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by Regulating Lung-Intestinal Axis Microecolog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dith Wharton’s Feminine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Images in The Age of Innocence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浣花笺上月下柳
——徐诗云素描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