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9-02-20

关键词:学界苏区理想信念

(龙岩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1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建党的重要内容。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表现为革命理想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1〕。这一论述肯定了理想信念、革命理想极丰富的研究价值。苏区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初步了解和掌握的时期,也是革命理想信念高扬的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搜集反映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史料,并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再研究,对当前深入研究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拟对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研究概况展开探讨,以期推进学界思考党员的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党组织的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经验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等基本问题,为当前理想信念培育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历史节点,可以把苏区革命理想信念的研究划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但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革命理想信念的研究又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又可以把第二个大的历史阶段再细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来说,学界对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革命理想信念主要是用以政治宣传,还未形成理论层面的学术研究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前革命理想信念主要是用以政治宣传,还未形成理论层面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又领导人民完成了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整顿和抗美援朝的重大任务,紧接着又取得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经历过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注重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出版了一些宣传和普及理想信念类读物和革命回忆录。理想信念普及读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共产主义理论家的列宁》《共产主义教育讲话》《放飞理想的翅膀》等。革命回忆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丛书。《星火燎原》丛书收集了530余位开国将帅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数万名官兵、转业军人和地方党政干部的三万余篇革命回忆文章,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各个历史时期英勇斗争的不朽业绩。《红旗飘飘》丛书以传记、小说、回忆录、一般记叙文等写作形式,或描写革命领袖、革命先烈、著名英雄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或描写无名英雄及其革命斗争中各方面生活。当前,研究理想信念应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史料,深入挖掘其中的理论价值。就革命回忆录和理想信念普及读物著作本身而言,它们虽充满理想信念的激情,但在理论深度方面却仍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学界关于革命理想信念的研究仍停留在感性层面,还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二)出现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理想信念研究,淡化革命理想信念研究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至20世纪整个80年代,学界出现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理想信念研究、淡化革命理想信念研究的现象。阅读中国知网以及当时出版的著作可知,这一阶段,仍有少量的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文章和著作发表,但无论是文章还是著作,多是从强调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层面展开探讨。如邵景均号召革命者和共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投身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新局面的伟大斗争中〔2〕。革命理想信念研究遇冷,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一极“左”运动。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革命理想信念被歪曲,其原本特有的激情也被演变成失去理性的狂热。中国共产党虽然肯定了大规模疾风骤雨的群众革命运动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价值,但也指出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以及以大规模群众运动方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适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界对革命理想信念的研究热度。

二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相应地,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上也从以革命理想信念为主转向以建设理想信念为主。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界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理想信念进行理论研究。必须指出的是,虽然革命理想信念在研究上相对较少,但这一阶段公开出版了一些珍贵的革命资料文献和相关的党史党建研究著作。革命资料文献方面的成果主要有《井冈山的武装割据》《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与红三团有关的历史问题及文献》《回忆闽浙皖赣的革命斗争》《回忆中央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等等。这一阶段,学界对苏区史、党的建设问题开始展开研究,涌现了如蒋伯英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史》、孔永松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张尉萍等的《毛泽东建党学说史》等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著作。这些文献和研究为当前研究苏区革命理想信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革命理想信念研究的兴起,并逐渐走向理论化

20世纪90年代,革命理想信念研究的兴起并逐渐走向理论化。改革开放后多种思潮的兴起、苏东剧变等因素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但也促进了学界对革命理想信念的研究。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理想信念建设,1989年8月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1994年9月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伴随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发布以及《邓小平文选》的出版,学界随之兴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的研究,出版了专著《马克思主义信仰论》,革命理想信念也重新回归学界研究视野。如全树人指出,改革开放后一些共产党员的精神面貌存在消极问题,不如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困难岁月表现得那般积极。他对有些党员所持的错误观点(诸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讲实惠就可,无须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观点)展开批判,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并提出正确看待改革精神与革命精神的关系问题〔3〕。张国钧以《邓小平文选》为依据,阐述了邓小平关于革命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以及理想和信念是“第二次革命”的精神动力等思想〔4〕。总之,较之前研究而言,这一阶段的研究逐渐走向理论化。

(四)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实现了理想信念研究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21世纪以来,革命理想信念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实现了理想信念研究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统一。1999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是理想信念作为集合概念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里提出。从此,学界关于理想信念的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丰富和拓展。具体而言,这一阶段对苏区革命理想信念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县的纵向联系与政府、社会团体、高校横向联合相结合的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研究网络体系。

二是继续推出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革命资料和论著,如《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中国苏区史》《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聂荣臻元帅回忆录》等等。

三是发表了专门研究革命时期理想信念的论文。其中较有代表性论文有刘静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饶爱萍的《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马彬的《延安时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徐慧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苏江涛的《陕西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四是在理想信念、革命精神、革命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中,部分涉及苏区革命理想信念。如《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研究》《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红船精神:历史地位、当代意义及永恒价值》《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苏区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等等。

二、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研究动态

如前所述,世纪之交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掀起了理想信念研究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提出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纽扣论”“精神之钙论”等新论断和新观点。由此,学界掀起研究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热潮,涌现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一)关于革命理想信念的内涵和意义研究

学界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内涵和意义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含义的界定。有的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凝炼革命理想信念含义。如刘建军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革命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词,甚至在相当长的时期中,革命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或共产主义信仰的代名词〔5〕。有的学者从革命精神的内容构成来探讨革命理想信念。如余伯流认为井冈山时期的革命者之所以坚信“革命能够成功”,且矢志不移、百折不挠,其驱动力之一就在于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而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也成为井冈山精神的灵魂〔6〕。还有的学者结合具体的革命实践总结理想信念含义。如刘绍卫阐述了百色起义中中国共产党人怀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坚定地、坚韧地为民族解放而战〔7〕。

二是对革命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建设理想信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刘建军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贯穿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全过程,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切实地表现为革命信念,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主要具体表现为建设信念。他认为:“革命信念和建设信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它们在具体目标上、意向上、给人们的心态上是不同的。”〔5〕

三是关于革命理想信念的价值和意义的研究。由于理想信念具有特殊的政治立场和阶级立场,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阐述理想信念作为革命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的意义,同时也肯定了它的当代价值。有的学者通过挖掘革命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阐明革命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如浙江省红船精神研究课题组指出,红船精神蕴含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始终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永恒价值〔8〕。有的学者从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来解读党的建设,从中体现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如欧振乐以《红色中华》《斗争》为例,分析了中央苏区时期党报党刊与党的建设的关联,指出它们对中央苏区广大军民起的鼓励和激励作用〔9〕。也有的学者从解析理想和信念不同含义的角度,阐述“革命理想高于天”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如辛鸣认为:“中国共产党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再到历史新起点,一以贯之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守,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10〕

(二)关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培育历程研究

学界关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培育历程的研究,大多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史的角度来探讨。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或党史的整体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或理想信念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和评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理想信念建设是其中部分。如刘付春在《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研究》一书中,较为全面阐述了自党成立以来开展理想信念建设的历程,其中革命战争年代党对理想信念的艰苦追求是该著作的主要内容〔11〕。

二是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角度研究理想信念。如徐慧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突破重重困难,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2〕。

三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史的视角探讨了理想信念问题。如吴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程与规律研究:1919—1949》一书中,探讨了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多种方式和载体对党员干部、红军、工农大众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党的纪律与革命信念教育、党的性质和方针政策教育、破除非无产阶级思想教育等方面〔13〕。

(三)关于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培育经验研究

学界对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培育经验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思想建党的视角总结革命理想信念的培育经验。如曾建平、肖先彬总结了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理想信念建设的基本经验。他们认为,坚持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担当历史责任,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指导实践,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指南;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中心环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组织发动群众,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源泉;坚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思想文化宣传,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成功保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群众根本愿望,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归属〔14〕。

二是对革命精神展开研究,把理想信念作为革命精神的核心,并以此启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员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如许森认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追求伟大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和不屈不挠、战无不胜的动力源泉,这也就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因此,当前弘扬长征精神,就要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15〕。

三是梳理苏区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如瞿秋白、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邓子恢、方志敏等的革命历程,总结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的坚定理想信念的优良品格。如范美香、双传学认为革命年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两个明确的目标”以及“人民即上帝”的价值目标和道德追求是信仰培育的基本内容〔16〕。

四是从红色文化资源学的视角,阐明理想信念贯穿红色文化形成过程,同时肯定红色文化对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如金民卿认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坚持的理论、坚守的信仰、追求的理想对象化和具体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当前要实现把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指导向实践理念的转化,红色文化意义向红色文化精神的转化,使红色文化精神在传承中达到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示范性、形象性、故事性和体验性的效果〔17〕。

三、对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研究的展望

综上所述,就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的研究,或就苏区的研究而言,学界的研究是蓬勃发展的。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国内学界对苏区时期理想信念研究的相关成果是丰硕的,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角度看,多数学者是基于现代视野来探讨,历史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现有研究成果中,对革命理想信念的研究主要嵌入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思想理论教育史等方面,虽博大,但不够精深。对于苏区时期这一特殊历史阶段、苏区这一特定区域理想信念的研究,还较薄弱。第二,从对苏区的研究来看,学界对理想信念的研究,大多隐含在苏区思想建党、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视角系统和专门地研究苏区理想信念的成果尚不多见。而把中国共产党作为苏区革命理想信念研究对象的则更少。苏区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理想信念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它与今天的理想信念有何异同?当时是如何培育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主要领导人在苏区时期的著作言论、苏区时期党的会议文件和党的实践,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在跨学科视野下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党史党建、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展开深入、全面的研究。具体来说,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研究。

一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苏区时期这个特定时期革命理想信念的形成、发展,遭遇的困境、创新做特定的研究。这就要求研究时结合党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实践,对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形成进行历史考察,探究理想信念在苏区形成的社会条件;根据苏区时期党的思想动态,对理想信念信仰做出适应当时革命发展和党的思想建设需要的理论阐释。

二是研究时应尽可能还原苏区时期的历史语境,分析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培育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深入研读党的文献、苏区主要领导人的论著、革命回忆录等,广泛涉猎苏区时期党刊党报、文艺等宣传材料。如邓子恢追问贫农“为什么愈是种地人愈没有饭吃?”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借用当地方言感慨广大农民“禾头根下没米煮”的艰难,等等。这些类似的思想和观点,都可见党在苏区理想信念培育中关于革命正义性和合理性以及追求美好社会的信念。此外,在当时苏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革命的艰难不言而喻。但流传的革命歌谣中号召“莫管今日吃苦头”“只要大家来奋斗,革命总归要出头!”无不显示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方法论、宗旨论的原则,加强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培育的途径和机制研究。当前研究应从苏区时期党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信仰教育、党的建设、意识形态五个层面,探索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途径;从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形成的哲学基础、实践动力、内在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考察理想信念的培育机制。

四是围绕“党员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党组织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经验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等基本问题,在苏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军队建设的多维空间里,深入分析苏区与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培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认真总结苏区时期理想信念培育的基本经验。

五是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代话语情境特点出发,分析将革命理想与建设理想对立,历史虚无主义贬低、否定革命理想等现象及其实质,辩证看待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价值。既要承认革命理想信念的时效性特点,又要肯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观的丰富和发展。革命理想信念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思想基础,应把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培育的经验转化为当前涵养党员理想信念的有效资源。

猜你喜欢

学界苏区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学界亮点
苏区创业致富人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