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久性复议浅谈
2019-02-20马永胜
马永胜
(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24)
建设工程中,常常会遇到混凝土表面开裂的问题。通常依据开裂程度,评定结构裂缝是非结构裂缝还是结构裂缝;结构工程中局部混凝土强度出现偏低,采用置换、修复、补强等措施,提高混凝土强度;结构实体检测中,如发现某些部位强度偏低情况下,混凝土供方与需方恳请设计单位进行荷载计算,实体测出强度是否满足设计最低限要求;……。不论是采用何种方式,虽然满足了承受荷载要求,但修补后的混凝土耐久性应如何评定为合格,现针对该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在对混凝土修复、补强的工作,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 混凝土表面处,主要以置换、加固等方式,采用新拌混凝土得以完成(图 1)
(1)将对某部位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置换等方法补强修复的,就应该针对使用的新拌混凝土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取样,考虑工程特点,加测混凝土对应的耐久性技术指标,如在寒冷地区,必须加测抗冻融指标的监测与跟踪;如对于易出现碱骨料反应的地区,就必须加测碱骨料反应混凝土检测,检测均以置换混凝土试件按照标准龄期规定加测某些必要耐久性技术指标。
(2)对加固或置换后的混凝土,还要进一步考虑结构整体性和使用性,保证混凝土耐久性及工程使用寿命。针对新拌混凝土与先前浇筑的混凝土衔接缝处,还要加强混凝土的“探伤”检测,严查衔接处的缝隙是否密实,或验证是否成为有机整体。另一方面,为保证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氯离子扩散等耐久性能指标也是有必要的,所以针对这些方法的检测,还要归功于电通量、新拌混凝土一定龄期后的抗冻融指标。
2. 混凝土表面进行涂刷环氧树脂等胶体,或是采用强度较高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修复,并检测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图 2)
依据相关工程、标准、实践经验,建议对这种情况,通常要对混凝土的修复增强材料进行其耐久性的评定,也可以针对某具体部位,在一定龄期后对特殊工程或修复后的工程进行有必要的无损检测,主要以电通量为主,还可以电阻法进行加测混凝土抗渗性能指标。
图 1 置换方式修复
图 2 高强纤维增强材修复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除因设计错误、施工缺陷产生的功能隐患外,大量混凝土结构是由于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及使用不当产生各种累积损伤,造成结构性能退化,安全性与适用性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而不能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及时、有效地修复与防护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有一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