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2019-02-20胡世宏
胡世宏
(根河市阿龙山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36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选出79位参与研究,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9例患者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49~78岁,平均62.18±4.82岁,将患者组成的小组称为观察组。在我院体检科选出80位健康体检者同时作为参与者,进行对比研究,该组称之为对照组。对比两个小组内所有研究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等各类一般资料并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符合统计学研究的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患者检查时都是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旨在最大限度暴露颈部动脉,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依照由近及远的原则对患者颈总动脉(CCA)、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颈外动脉(ECA)进行检查,对接受检查者管壁厚度、斑块及血流情况和血管腔内径进行观察。
1.3 测量指标
(1)CCA、ICA以及ECA;(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3)患者血管各阶段(PSV)动脉峰值流速、(EDV)舒张末期流速。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对比分析,P<0.05。
2 结 果
2.1 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参与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观察组内所有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和对照组内的健康体检人员存在较大区别,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n)
2.2 对比两组参与研究者的颈动脉参数超声检测数据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参与者的超声检测数据进行对比,CCA、EDV和PSV对比均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数据(±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数据(±s)
数据 观察组 对照组CCA(mm) 6.89±0.91 6.08±0.75 EDV(cm/s) 22.64±6.14 27.28±5.78 PSV(cm/s) 58.12±5.26 76.51±22.43
3 讨 论
大、中动脉内膜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影响区域。首先表现是内膜-中膜厚度的增加,可以说内膜-中膜厚度的增加是动脉硬化早期的明显标志。斑块进入管腔时有发生破裂的可能,胶质及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受到刺激以后被激活并启动凝血反应,由此血栓形成。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言,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因素之一。由本次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二者之间为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所以说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和治疗中均可发挥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