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规模生产条件下稻麦周年高质高效典型调查

2019-02-20庄静黄素霞宰素珍张庆倪艳云

北方水稻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质大面积效益

庄静,黄素霞,宰素珍,张庆,倪艳云

(1 高邮市农业委员会,江苏扬州 225600;2 高邮市经济开发区农业服务中心,江苏扬州 225600;3 高邮市送桥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扬州 225600)

近几年,国家对“稳产能、调结构”力度加大,抓好粮食生产是现在乃至今后高邮市农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高邮市粮食种植大户老龄化严重,种粮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种植大户生产管理能力不强,技术传统且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因此,在规模生产条件下,如何在传统种植模式中取得高产高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邮市共13个乡镇、园区,常年稻麦种植面积11万hm2。2017年调查全市从事种植业规模经营的大户、家庭农场共有1 896个,流转土地面积约1.67万hm2,占全市生产面积的30.2%。在此主要以三垛镇茆吴村高质高效创建种植示范大户翁长玉为典型,分析其2013~2017年在稻麦生产中采取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措施和主要做法[1-2],并思考和评价了适度规模生产条件下取得稻麦高质高效技术,以期为更多的规模生产农户提供一些高质高效的生产思路。

1 稻麦周年高质高效

1.1 稻麦周年高产

2013~2017年(下同)5 a间,水稻平均产量达762.6 kg/667 m2(该户水稻、小麦5 a间除2016年水稻是高邮市农委组织专家测产外,其余9次均接受省市专家测产,数据真实可信),小麦平均产量达552.3 kg/667 m2,周年均产达1 314.9 kg/667 m2,比大面积周年均产增产297.3 kg/667 m2、增幅29.2%。产量调查分析详见表1。

从水稻产量结构来看,增产原因主要是增穗增粒、增单位面积颖花量。平均穗数25.00万穗/667 m2、粒数133.7粒/穗,分别比大面积生产高1.68万穗/667 m2、15.0粒/穗;平均颖花量3 338万朵/667 m2,比大面积生产增加568万朵/667 m2、增幅20.5%;结实率与千粒重相仿。

表1 2013~2017年典型农户产量调查分析 单位:kg/667 m2,%

从小麦产量结构来看,增产原因主要是增粒增重、增结实小花数。平均粒数43.5粒/穗、千粒重41.2 g,分别比大面积生产高9.2粒/穗、3.96 g;结实小花数1 430万朵/667 m2,比大面积生产增加230万朵/667 m2、增幅19.2%。

1.2 稻麦周年高效

2013~2017 年,水稻平均效益达1 457.8元/667 m2,小麦平均效益达613.6元/667 m2,周年效益达2 071.4元/667 m2,比大面积周年增效983.4元/667 m2、增幅94.1%。扣除租金成本850元/667 m2,翁长玉的稻麦周年生产实际效益达1 221.4元/667 m2。效益分析详见表2。

表2 2013~2017年典型农户效益分析 单位:元/667 m2,%

2 关键技术措施

2.1 适期播(栽)种适期收获

5 a间,该户小麦播种时间在10月28日~11月10日(2015、2016年由于连续降雨造成播种偏迟),基本都在适播期内,水稻落谷期在5月26~28日。同时从小麦拔节期(生物学拔节期)与水稻齐穗期来看,5 a均在3月15日前后和8月底9月初,处于安全拔节期(3月15日)与安全齐穗期(9月15日)内,确保了小麦、水稻正常安全生长。小麦收获期在6月5日左右,确保水稻移栽期在6月13~15日;水稻收获期在10月25日~11月3日,能做到腾茬及时,确保小麦适时播种。而延迟水稻收获,粒重不增反降,没有提高产量,生产上仅仅解决晾晒问题[3]。

2.2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与机械化种植

该户连续5 a推广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与优质食味稻品种南粳9108,这两个品种均属省市主推品种;从种植方式来看,水稻从过去人工栽插改为机插,而小麦改两次机械作业一次人工作业为三次机械作业,即改机械深旋埋草+人工撒播+播后镇压为机械深旋埋草+机械匀播+播后镇压方式,从而保证了小麦壮苗、全苗、齐苗、匀苗[4]。

2.3 合理群体起点,确保茎蘖动态合理

与大面积生产相比,该户稻麦群体生长更合理、更优化。通过降低基本苗,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实现适宜穗数[5-6]。从播种量与基本苗来看,翁长玉的小麦播种量基本在10.0~12.5 kg/667 m2、平均基本苗20.6万株/667 m2,分别比大面积减少2.5 kg/667 m2、3.1万株/667 m2,小麦平均有效穗32.9万穗/667 m2、高峰苗72.5万株/667 m2、成穗率45.1%,分别比大面积少3.1万穗/667 m2、少12.6万株/667 m2、高4.4%;水稻播种量3.50~3.75 kg/667 m2,基本苗7.8万株/667 m2、高峰苗31.8万株/667 m2、成穗率78.6%,分别比大面积少0.9万株/667 m2、少4.7万株/667 m2、高14.7%。

2.4 配套氮磷钾施肥技术

突出肥料合理运筹,提高后期穗肥施用量。在稳定中期群体上,小麦与水稻主要突出拔节肥与促花肥的使用,在肥料配置上又突出减少尿素使用量,提高复合肥与钾肥的使用,小麦拔节肥、水稻促花肥的复合肥与钾肥的使用量,一般分别为15~20 kg/667 m2、7.5~10.0 kg/667 m2,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壮秆抗倒,延长叶片光合作用时间,促进灌浆结实,提高产量[7]。

2.5 抓好生化制剂等配套技术

水稻在前期追施分蘖肥时,配合施好大田专用壮秧剂,能够较好地解决秸秆还田影响发苗问题,促进高峰苗提前;能促进分蘖壮蘖。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来看,根数与单位面积干重均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同时,能矮化控高,提高抗倒能力。施壮秧剂的株高明显矮于未处理的,主要是缩短了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调节了植株株型与叶姿,提高了植株抗倒能力[2]。

3 规模生产条件下稻麦高质高效技术应用的体会与思考

3.1 优质品种选用是夺取高质高效的基础

小麦品种扬辐麦4号[8],高产潜力大,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综合性状优;水稻品种南粳9108是一个将优质与高产协调得比较好的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稻米品质优良,价格高于普通品种。因此,选择这两个品种,可为夺取高质高效奠定很好的基础。

3.2 关键技术措施应用是夺取高质高效的重要保障

一是适播(栽)适收。要改变“麦要抢、稻要养”的传统习惯,小麦、水稻要抓好播种时间,及时让茬。该户在销售稻谷时,采取第一天全部完成收割后烘干,第二天完成销售,既减少晾晒风险,又提高了效益,还及时地让茬。

二是塑造合理的茎蘖动态发展。在抓好前期合理群体起点基础上,突出中期群体控制,确保后期攻大穗,发挥群个体协调发展,实现夺取高产。

三是准确判断关键时期关键技术应用。小麦要准确把握拔节期时期,水稻要准确把握促花肥使用时期。这样可最大程度提高产量。

四是慎重衡量惜本措施。施好水稻促花肥时,还需适当考虑分次施用分蘖肥,看苗施好保花肥;从该户调查来看,要想取得高产,仍需适当增加用工;在穗期病虫防治上,必要时适当增加防治次数,而不能一味节约成本,忽略取得高产重要措施环节[1-2]。

3.3 科学种田,适度规模种植

种田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活,要掌握核心技能,科学种田。其实种粮大户就是一个个小微农业企业,得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9]。现在部分种粮大户不考虑实际管理能力和水平,一味求大、求全,盲目扩张,导致产量低、效益差。本文中典型农户翁长玉承包规模不足6.7 hm2,夫妻俩种植,仅农忙期间雇佣临时工,平时自己管理,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经济产量。

猜你喜欢

高质大面积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西装新色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科技创新促艾草产业高质发展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