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9-02-20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徐世国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徐世国
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于2003年,2016年成立了以省级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马春阳老师为主持人的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名师工作室。技能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了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品牌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笔者作为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特聘顾问,全程参与指导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品牌示范(特色)专业建设,现将我校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情况总结如下。
1 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构建专业建设的管理机制
1.1 建立专业(培养)方向的动态调整机制
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是职业学校的主要职责,但是以前往往因为专业建设的机制和周期问题,使得我们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滞后于经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企业、产品、流程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低碳环保和共享模式对各行各业的冲击,使得这一矛盾愈加突出。
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拉近了我们和社会、行业、企业的距离,使我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动向,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企业岗位设置及生产流程的变化,以及岗位对从业人员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从而真正建立起专业(培养)方向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们利用技能名师工作室,将行业、企业调研常态化,专业培养方向调整常态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修订常态化。近两年,我们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汽车后市场业态的变化和汽车技术发展情况等因素,及时调整我们的专业发展方向,将原有的汽车机电维修专业培养规模缩减,并分立为快修快保和电控系统检修两个培养方向;加大了车身修复(钣金喷涂)方向的培养规模;拓宽了汽车营销专业的培训内容,纳入了汽车电子商务、汽车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新设立了服务顾问和新能源汽车两个培养方向;已在着手汽车改装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两个培养方向的前期调研和设置准备工作。
1.2 建立三级联动的专业建设架构体系
为了使专业(培养)方向的动态调整和专业的常规建设、品牌示范(特色)专业协同进行,我们建立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培养方向的“××培养方向专项建设工作室”和各专业课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三级联动的专业建设架构体系。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为基础,邀约部分教学管理和实习就业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专业建设顶层设计、监督指导、运行评估和修正完善等内容。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培养方向调整、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方式改革等重大事项均需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
“××培养方向专项建设工作室”以该培养方向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方向负责人)为核心,由教育教学专家、行业企业权威和骨干专业教师组成,负责本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标准修订、培养方案制订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任务。培养方向内的行业企业调研、培养目标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事项均由培养方向专项建设工作室牵头完成。
“××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由该课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团队成员构成兼顾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和来源结构,基本达到老中青结合、学科骨干和新进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日常教学和课程建设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主要负责各自所属课程的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精品课程、实训条件等建设任务和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任务(含相关实训项目)。
1.3 建立中、高、本衔接的培养通道
应用技术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分设,是国家构建大职教体系的一个重大举措,更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构筑了中、高、本互通的一个立交桥。但是,这个立交桥的交通通畅程度需要我们中、高职和本科院校的相关相近专业建设者共同去研究和维护,中、高、本相衔接的专业培养体系的建立正是维持立交桥通畅的一个根本保障。
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的构成和建设有高职院校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参与的便利条件,以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基础,结合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南阳理工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我们在汽车售后服务与维修相关专业的中、高、本相衔接的培养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单独设置了升学班。升学班的教学计划制订和课程体系构建由三方共同参与,既要保证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需要,又要兼顾升学前后专业课程体系、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和专业技能训练体系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和断档现象的发生。
2 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构建新型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校企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也是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品牌示范(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1 校企合作更加注重专业内涵建设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实习、就业和定单培养层面,合作企业大多没有参与到合作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日常教育教学中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技能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我们利用技能名师工作室这个校企联系的有效载体,尝试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参与专业的内涵建设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将校企合作贯穿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突出职业教育的行业特点和职业属性。
我们利用技能名师工作室的企业成员优势,让合作企业全程参与到培养目标制定、教学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专业建设的内涵领域,从而真正实现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对接,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对接,我们的实训场地与企业的工作环境对接,我们的技能考核标准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
2.2 多方参与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的模式直接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和合作效果,如何使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多元化,从而多方位提升校企合作的内涵和效果,是工作室成立后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之一。
(1)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一方面将汽车维修企业引入学校,为企业在校内实训中心开辟专门的生产经营区域,从而将汽车维修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真实的汽车维修案例引入到了教学环节。利用这一合作模式,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全体学生提供了专业认识的便利;同时我们又组织了专业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驻校企业的生产作业和经营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将学校办到企业,为合作企业的员工能力提升提供有效支撑。在合作企业设立专业知识大讲堂,技能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对企业员工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并利用这一载体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与难题攻关项目,从而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2)探索“校校企”和“企企校”合作新模式。所谓“校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利用一些企业所开办的学校(如吉利汽车公司的吉利汽车学院)和培训中心(如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的经销商培训中心)为纽带,将企业和学校结合到一起来探寻共同的需求点和利益点,使校企合作真正达到共建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企企校”合作模式则是利用当前服务职教领域的专门企业(如服务汽车相关专业的景格科技、运华科技)的居中桥梁作用,将校企合作的内容拉向纵深,使企业真正参与(甚至主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真正服务企业的用工与发展。
3 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优化专业实训实习环节
实训实习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实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该环节设计与运行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我们利用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复合构成与复合功能优势,本着规范高效、校企联动、点面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探索对汽车专业实训实习环节的优化。
3.1 顶层设计构建实训实习立体架构
在实训实习环境的构建方面,我们采用名师工作室与专项工作室相结合,整车实训与总成实训相结合,仿真实训与实体实训相结合,基础能力训练与生产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来构建实习实训体系与环境。通过实习实训体系与环境的构建,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实训,依据兴趣爱好分类实训,依据能力不同分层实训,基本技能强化实训,专项技能体验实训,从仿真、模拟、总成操作到实体、生产、整车操作不断提升。
具体来说,是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实习横向根据培养方向不同分为汽车维修基本技能专项模块、机械系统专项模块、电控系统专项模块、车身电气专项模块、钣金喷涂专项模块、营销与服务专项模块和新能源技术专项模块等7部分;纵向根据专业技能和企业生产介入深度不同分为识别性实践、认知性实践、熟练性实践和工艺性实践4个主要环节。努力做到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接轨、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接轨、专业实践氛围与企业品牌文化接轨。
3.2 精心组织保障实训实习环节质量
职业院校的实训实习一般分为教学实训实习和生产实训实习两大环节。规范实训实习项目流程,严格实训实习环节考核可以保证教学实训实习环节的质量,但生产实训实习环节的管理与质量保证一直是专业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生产实训实习环节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一方面借鉴了汽车发动机原理中气门的“重叠角”概念,将教学实训实习后移,生产实训实习前移使之形成重叠,创立了校内生产实训实习这一特殊环节。充分利用我们校企合作的优势,全面引入汽车生产主机厂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体系和模式,将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原本应该在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的生产实习环节放在校内的实训中心(仿真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作业流程)来规范化、集约化的进行,从而有效提高生产实习环节的效率和质量,为汽车维修行业提供高标准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4 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强化日常教学管理
4.1 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技能名师工作室的结构优势,我们组织职教专家、行业领袖、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专业课程的结构优化和体系建设。通过对汽车后市场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汽车维修企业典型工作的任务提炼来形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然后通过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处理形成学习领域并构建出具体的学习情境,具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4.2 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框架
整个专业核心课程的结构突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到策略、由动手和动脑的基本构建原则,分为技能阶段、技能+技术阶段和技术阶段,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4.3 日常教学监管机制的构建
为了适时指导专业教学并了解专业教学的实施情况,我们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构建了由上到下的管理机制和由下到上的反馈机制,从而实现专业教学的实时动态监管,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及时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动态调整。具体的教学监管与信息反馈网络如图3所示。
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图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框架
图3 专业教学的监管与信息反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