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2-19刘凤娟
摘 要:在小学的语文教育阶段,阅读是学生打开世界的窗口,尽管当代的媒体十分发达,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了解世界的方式,但只有文字的记录更为深刻。特别是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教育的共识,发达国家小学生的平均阅读量远远在中国学生之上,因此在语文教育之中,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引导学生们学会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启发之下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从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去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
一、 现代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阅读是一个心理改造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宁愿去操场上玩耍,也不肯安静地待在教室里阅读。这是学生的天生使然,当然与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有关。不少教师会发现学生在课堂阅读时十分不认真,但是教师只能去批评,很少去反思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的阅读问题无法得到根治,阅读积极性一直都难以得到提高。
(二) 阅读能力不足
小学生毕竟阅历有限,而且阅读能力也是需要学生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只有学生不断地进行阅读,才能使得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但是作为教师而言,不能总以此为借口,而耽误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不少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为重,只是以考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少会注意到对学生进行能力的拓展,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会十分缓慢。
(三) 情感体验淡薄
阅读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可以做对许多的阅读理解题,而是在于学生们通过阅读体验到什么样的情感变化、获得了哪些能量,但是在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总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为由,很少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体验,因此不少小学生难以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心灵体验,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会有一定的阻碍。
二、 小學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 以有效的阅读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所必备的阶段,因为一个良好的开头就等于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虽然自控能力有限,但是却对有趣的事物十分感兴趣,一旦投入其中便会无法自拔,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性,进行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课堂导入之下得以点燃。但进行课堂导入时,也需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满足学生的兴趣而忽视课堂学习的本质。比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影视片段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当然这样的方式也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影视片段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会限制了学生的无限想象,这样反而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因为没有影视片段那么具有吸引性,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时,教师可以以我国的国歌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开国大典上的其中一员,这样在国歌的演奏时,学生就容易进入遐想之中,幻想着开国大典的无限盛况以及自己作为其中一员对国家的无限憧憬,在这样的课堂导入下,学生自然能仔细对课文进行阅读,从而满足自己的幻想。
(二) 挖掘语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通过日常积累而成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陪同学生一道去熟悉各种各样的阅读学习技巧,不断向学生进行提点,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效率,进而完成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以学习《开国大典》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学习时,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像是这样短小的文章,学生们可以大致看看每个段落的开头,然后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写作的顺序,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能比较的顺畅。其次,在这篇文章之中,有许多的描写,学生会晕头转向,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出于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考虑,可以让学生尝试边阅读边将整个开国大典的布置情况画下来,这样学生的阅读目的性就会有所增强,而且绘画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对于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十分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拓展。教师在进行语文教材挖掘时,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去体验阅读的发现,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发现阅读的奇妙之处,教师在今后的阅读教学时,也能省下不少的力气。
(三) 根据阅读设计阅读文章的问题
文章问题的设置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同时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依然是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因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留下不少的阅读细节,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的简单,如果没有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很可能就忽略掉这些细节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就是挖掘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文章问题的设置在语文教学之中必不可少。但是在设计时教师也应注意问题的创新性,不少教师习惯于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比较具有概括性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回答,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阅读目的性形成。因此教师不妨让学生先进行大致的阅读,在了解课文大意后,教师再针对细节进行提问,让学生再将课文进行仔细的通读,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也会逐渐养成注意阅读细节的习惯。此外,学生的思想可能会比较简单,对于课文的印象也不是很深刻,所以教师可以多些对比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们学会对比来增加自己的阅读体会,这也是创新阅读提问的一种方式。
(四) 以朗读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情理解
朗读是双方互利的过程,朗读者通过朗读来进行感情的抒发,而观众也容易被朗读者的表演所感染,进而增强对阅读的理解,所以这就是朗读比较受欢迎的原因。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会习惯于用朗读向学生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拓展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而且朗读本身会比较的缓慢,不少学生在听教师进行朗读时,习惯于闭上眼睛去体会文章的意境,从而自己的思绪也会随着作者而描写而起起伏伏,给予学生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此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朗读来实现。但是在进行学生朗读时,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去模仿教师的朗读,而是让学生进行任意的发挥,以使得学生的情感抒发更加自由发展。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出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淡薄等问题,需要教师以有效的阅读导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挖掘阅读教材,丰富学生思维,并以阅读提问和朗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渲染,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境界。
作者简介:
刘凤娟,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保平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