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能避免战争吗?
2019-02-19曹柠
曹柠
《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
自从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以来,修昔底德陷阱在太平洋两岸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话题。这本《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的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是较早讨论这一议题的学者。他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院长,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他倡导的应用历史学把人类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国际关系变革作为依据,通过分析历史教训展望中美关系的前景,如丘吉尔说的那样“往回看得越远,往前才能看得越远”。
“修昔底德陷阱”一词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宗师修昔底德,他在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战争不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
在今日的国际关系理论中,修昔底德陷阱被用来形容崛起中大国和守成大国间竞争与冲突的必然性—当一个崛起国威胁到守成国的主导地位时,会引起严重的结构性压力。不仅是非同寻常的事件,哪怕是外交事务中一丁点寻常火苗,都能够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当然,修昔底德陷阱并不意味着战争不可避免,否则也不必写这本书了。作者苦口婆心地劝告,就是希望中美走向和平竞争,如同本书16个案例中那四个没有发生战争的案例一样。
美国当前战略的短视和果决,不难让人联想到1994年英国、德国和俄国领导人梦游般的表现。作者指出,美国目前最需要的不是一个新的中国战略,而是应该认真的停顿反思。
作者澄清道,二战之后,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新的全球霸主,并非因为智慧、美德和价值,而是赤裸裸的、压倒性的国家实力。当今全球经济面临深刻变化,美国要严肃思考,更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来说是个挑战吗?美国能否在一个由中国制定规则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而中国又是否能重塑全新的国际秩序?对于复杂的中国崛起来说,构建一个与之匹配的战略方针也需要多年、多方面的努力,美国政界和社会应该对此作好心理准备。
其实,这一反思对于当前的中国同样重要。从起初的盲目自信到后来共克时艰的隐忍,中国的舆论界似乎并未就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形成新的基本共识。此书总结了美国政学两界对于中美关系的主流看法,对于中国的决策者来说是重要的参考读物。
孙子兵法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后躬身自省,作出更超然明智的选择,才更加符合古老的中国智慧。
《被狩猎的人类》
[美] 唐娜·哈特、罗伯特·W.苏斯曼 著
郑昊力、黄达强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
早期人类对于其他众多物种来说不是“猎人”,而是随时可以被捕食的“猎物”。正是社会群体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才使我们远离了食物链的底端。本书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必要的修正,并帮助我们在重构人类祖先行为的问题上,向着更为现实和细致的方向前进。
《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贫困悖论》
[美]莫妮卡·普拉薩德 著
余晖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美国政府的干预传统由来已久,且非常强大。但为何政府干预力如此强大的美国,却没能遏制自己在发达国家中居高不下的贫困率?底层扫地出门,中层美国梦碎,“需求侧”经济撕裂了今日之美国,然而原因却要到历史中去寻找。
《批判与启蒙》
邓晓芒 著
崇文书局
2019年1月
邓晓芒教授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在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前夕,本书以“批判与启蒙”为主题面世,对于我具有特别的意义。多年来,我致力于实践我所提出的“新批判主义”,并在一些文章中努力推动中国当代的“第三次启蒙”,但如此集中地将自己这方面的文章作为一个专题汇集起来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