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019-02-19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被水利

赵 京

北京冠华英才国际经济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9

引言: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出现了许多因经济发展损害生态环境的负面事件,其中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突出。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施工完成后需要及时的进行生态修复,才能避免水土流失等情况的出现,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意义

水土保持指的是避免水土流失,并且对于丘陵、山区以及风沙区域的水土资源开展高效的利用,提升土地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土地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水土保持不但应该具备很好的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提升水土资源的利用率,还应该对于环境开展美化,例如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以及繁琐的工程,牵涉到环境学、地质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所以,水土保持工作一定要在当前水土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合理规划每项工作,例如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工作等,而且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努力吸取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以及经验,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生态系统的循环。与此同时,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不但应该更好的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并且还应该更充分的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治理水土流失。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规定

2.1 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在对生态水利施工建设的实施中,不仅仅要符合水利施工建设中的原则,同时还要满足生态环境所需要的条件。因此,生态水利施工建设必须要同时满足与生态以及水文有关的内容,确保生态水利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并且要将建设成本控制在最低。在对生态施工项目进行建设时,考虑到洪水、大风等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要确保工程的实施对河水现处的环境不会造成破坏,同时还要研究河流的变化,确保对生态水利施工建设的存续期有所帮助。在考虑生态水利施工建设经济效益时,要将风险以及收益相结合。因为自然环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生态水利施工建设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生态施工建设正式实施前,要提前制定工作计划,将风险最小、收益最大最为工作理念,同时还要加大对生态系统的监控。除此之外,要考虑到生态环境自身具有修复功能,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在实施中具有更好的可行性。

2.2 确保生态环境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的高效性

当某一环境中的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足够高时,则其可以满足更多物种的生存条件。如果不够高,则会对生态环境的格局造成影响,使得生态环境中的物种变得单一,对动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会改变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格局,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在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会使得水利施工建设的实施对治河项目的非连续化加重,这对生态系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实施生态水利施工建设是为了保护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活条件,确保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一过程不能仅仅以后人造河流等其他因素来实现,而需要将工程建设的主要关注点放在提高生态环境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上,确保工程的实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动植物的生存以及多样性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3.1 对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进行优化设计

边坡的防护通常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是砌石的结构,因此虽然防护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可以适当的改变单纯的硬护坡问题,适当的在护坡种植植被,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出现,在保护边坡稳定性的同时也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在边坡上种植植物一方面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边坡的植被与周边的植被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从而修复因水利工程施工而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种植植物还可以提升水利工程的观赏性,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因此水利工程边坡防护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今后应探索更多的优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3.2 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意识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国不仅提升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而且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这种局面下,必须科学合理地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进而可有效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不仅能够提升设计效果,而且该设计理念是与我国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意识,主要是因为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树立生态意识理念,真正认识水土流失的危害,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功能,促使植物健康生长,提升土壤自身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并且在实际设计与建设中,还能主动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减少对施工区域土地的破坏,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保护。

3.3 增加植被覆盖率

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是防治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并且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必须要对其环境的修复加以重视。从水土流失的情况来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土壤水土保持能力不断下降,因此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促使其水土保持能力提升,同时进行植被种植还能对其地貌进行部分修复,进而可有效避免水土流失。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种植植物,进一步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仅能够提升周围环境的质量,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水土进行保护,维持生态平衡。

4 结论

由此可知,当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通过生态环境修复来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逐步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共存,这样既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还能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效避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水利工程边坡防护与工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而且还要强化机制,加大投入,增加植被覆盖率,并进行综合恢复,重视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进而可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植被水利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土保持
水利监督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