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
2019-02-19曾祥江
曾祥江
(江西省德安县吴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江西 九江 330400)
“稳定”是水稻种植的基础,其次为保持水稻品种纯度、保持品种特性、提高水稻产量,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技术经历数十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南浔线中段,整体气候温暖温润,雨水丰而不调,上半年多阴雨,下半年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水稻,近些年,江西德安县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在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笔者现总结在江西德安县的工作经验,详尽阐述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水稻种植要点
两早、两稀、两控、两晒是水稻种植技术的简要总结,是各个阶段种植户务必要落实的措施,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1.1 两早
“两早”主要是指“尽早育苗壮苗、尽早播种插秧”,育苗可选择“大棚育苗的方式”,扣棚时间可控制在3月25日~4月5日间,同时在扣棚后一周内,及时的施入壮秧剂,目前市面上的牡丹江壮秧剂、苗施壮、苗必状、沃地佳等壮秧剂均可起到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在正确的操作方式下,在气候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早熟品种可在半个月左右育完,在五月中旬左右就可选择适当时间播种、插秧[1]。
1.1.2 两稀
“两稀”具体而言就是“播种稀、插秧稀”,种子必须要严格落实筛选、浸泡、消毒、催芽、放凉等多道工序,种子晾晒时间必须控制在2~3d,选种需利用盐水,并用低毒性的药剂浸泡,为保证育种效果,播种量需要控制在0.3kg/m2以下,同时采用常规的“湿度管理、温度管理”,秧苗在移栽之前,每间隔一周施加倍得菌肥,为促进插秧后秧苗的返青、分蘖,可选择在苗期施加一次叶面肥,叶面肥的选择尽量选择复合肥。插秧前,需要对田间杂草进行清理,同时调查田间土壤肥力,选择肥力良好的地块插秧,一般情况下,每穴插秧3棵即可,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插秧4棵。
1.1.3 两控
“两控”主要是指除杂草控制、氮肥控制,实践证明,氮肥若是施入过多,将会直接影响水稻生长的“抗逆性”,氮肥施入需要建立在农家肥施入的基础上,一般需要维持在85kg/667m2左右,若是田间土壤肥力一般,可考虑施入一定量的生物有机肥,施入量需要综合考虑到水稻品种的耐肥性、土壤肥力。田间杂草的控制要在“秧苗”返青后开始落实,可根据田间杂草的生长情况以及人力劳动强度,综合选用“人力拔草、喷洒除草剂”的方法除草,若是选择除草剂,建议采用“除草剂+肥料”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可选择复合液肥混合硫酸铵、硫酸钾、杀菌剂,在促进秧苗生长的过程中,同时提高秧苗的抗病害能力[2]。
1.1.4 两晒
“两晒”主要是指在水稻抽穗前期、分蘖末期两个阶段充分晒田,分蘖末期大约在六月末左右,应该适当排水晒田,晒田时间根据气候情况调整,一般在5~7d左右,以避免水稻出现无效分蘖,并让水稻在合适的时间段生长。抽穗前期主要是指水稻正式抽穗前4~6d开始排水晒田,晒田时间要根据气候情况控制在3d左右,以达到促进水稻出穗的目的,另外还要落实“三灌”,即“有效分蘖末期浅灌,孕穗期串灌,抽穗后间断灌”,以保证水稻成熟后颗粒饱满。
1.2 水稻种植过程中注意问题
一是要注意在消毒、浸泡过程中的品种混杂情况;二是要注意插秧过程中的混杂情况,尽量保证品种的纯度;三是注意在水稻抽穗灌浆期间,适当的进行“拔杂去劣”;四是在霜前及时的“捆小捆”。
2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
近年,为降低对土壤的影响,江西德安县积极推广绿色化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2.1 农业防治
水稻尽量选择耐性品种、抗性品种,提高品种的病虫害抵抗能力,水稻轮作应该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若是大面积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需要在田间适当种植二线、三线品种,以针对田间病虫害发展情况储备新的抗病害品种。同时注意“螟虫”的防治,在“螟虫”发生高峰期,以灌水、深耕等方式减少“螟虫”基数,同时在冬季注意适当深耕,减少越冬虫基数。
2.2 生物防治
一是稻鸭公育,利用鸭子、水稻之间的生长共性关系,在田间营造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微生态系统,在水稻分蘖期间,根据水稻是生长情况,在田间放养15日龄左右的鸭子,让鸭子在田间自主捕食害虫,达到减少田间病虫数量的目的,同时通过鸭子的排泄物,提高田间土壤肥力;二是采用目前已经成熟的生物制药,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在杀灭病虫、病原的同时,避免对土壤造成影响,如“苏云金杆菌农业生物农药、井冈霉素杀菌剂”等均是效果良好的生物制剂[3]。
3 结语
综上所述,两早、两稀、两控、两晒是水稻种植必须落实的措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广大农户则要积极采用绿色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在实现绿色化生产的同时,避免病虫害防治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