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特色构建的理性思考*
2019-02-19李尽晖
肖 洁 李尽晖
(1.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2.新疆教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一、办学特色的内涵界定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质的办学特征,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最具个性的特点和亮点,也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和持久稳定的教育风貌,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1]。所谓“独特性”表现在学校办学育人的过程中有某方面突出的独特之处,其实质就是创造和革新。办学特色的“优质性”是指离不开学校自身的环境和基础,不断地进行本质优化,体现办学特色的科学性和办学育人水平的高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的档次水平,即人有我优。办学特色的“稳定性”是指形成某种办学特色后,它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办学特色是追求优质、独特、稳定的教学实践过程,根据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也具有动态性,学校也需要进一步拓展教育特色。办学特色有共性和个性之分,共性体现在办学的本质属性,个性是一所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显著性和完善性的发展方式。办学特色是在遵循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实现学校的整体价值功能,凸显出相对独特、优质、稳定的整体价值规律。
二、构建学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取向
(一)改善“千校一面”局面的需要
当前,学校办学“趋同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学生学习负担偏重。因此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减少办学同质化倾向,是学校寻找创新点的成长之路。创建办学特色必将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优化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这需要我们既注重共性的发展,又注重个性的发展,办出特色鲜明的学校。
学校的情况本身就不尽相同,学校资源、环境等方面各具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客观上来说,不能用同样的准则来要求各类学校的发展。学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办学,以此提高在同水平同类型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办学模式特色,突出人文关怀的教育标准。学校办出特色则是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实现途径。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一些学校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单一办学模式,缺乏主动突破固有模式的动力。不顾学生个性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学生的天性,浪费学生的青春时光。学生本身也是有差异的个体,各有个性和特长,也不应按同一标准来衡量。因为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把学生培养成真善美的个体,为学生个性发展寻找理论依据和现实途径。办学特色能够为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及教育价值提供多样化的思路。
(三)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需要
学校从校情出发,提高办学质量和彰显办学特色,进而有利于各学校的协调发展。学校之间协作共生的良性发展,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创造力。教育竞争总是为学校创设了一个良好环境,并且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正是通过兄弟学校间教学风格的差异性互动,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化服务,逐渐形成有效地运行机制。这种竞争不是打压式的竞争,而是取长补短式的双赢。
学校管理者应从多种视角出发开展办学特色探究,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的内在特质,使学校达到教学物质、制度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和谐统一。办学特色使本校在某一方面有其他学校没有的优势,或在同一方面比某些学校发展得更好,得到社会的认可,凭借优势可以获取更好的生源,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技巧。办学特色可以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声誉,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社会认同感。学校要寻找自己的特色来定位,这就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性所在。这必将有利于学校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缩小社会成本,实现社会转型和学校综合发展。学校选好突破口进而深耕于学校优势,实现整体优化。综合发展特色学校具有吸引广大学子获得学问、养成品格的良好社会效应,为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基,进一步促进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三、学校构建办学特色存在的误区
(一)学校办学之间盲目模仿,存在办学特色短命化倾向
一所学校的办学要形成特色必须要经过长期蜕变,历经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办学特色重在与时俱进,可随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发展,不会一直持久不变。同时,办学特色兼具整体性和延续性。具体来说,办学特色不能搞形式主义。学校特色不等同于特长项目,学校只重视特长项目,没有将其深挖和优化推广,结果只能使特色不断弱化,最后成了一所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鸡肋。这是管理者功利性“为学校办学特色而特色”带来形式主义的潜在后果。办学特色短命化,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这样形式化的办学缺乏持久性,这是学校办学发展规划中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学校办学特色浅表化,特色发展不鲜明
现实中,有些所谓的特色学校简单追求操作整体化和统一化,功利追求显著效果。结果,管理者存在“为了特色而追求特色”的误区,喜欢跟风,讲空话,不顾校情,结果导致劳民伤财。这是办学者忽视了学校校情以及本身的教育风格,办学华而不实带来的后果。学校盲目克隆效仿其他名校,随波逐流,照葫芦画瓢,缺少个性追求,这是难以形成领先校的关键。防止具有一两个特色项目的学校评估为特色学校。学校办学者要把握办学特色的内涵,正确理解办学特色和特色项目之间的关系,杜绝表面化倾向。如,滨江小学只在高年级开设围棋或象棋课,我们不能认为滨江小学就是棋类教育特色学校。而菱角山小学经常开展围棋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开发围棋校本教材,定期对学生开设围棋课及其学校活动,真正达到了“激趣、启智”的围棋办学定位,具有了鲜明的棋类教育特色[2]。
(三)办学特色发展囿于局部,未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
有些学校希望通过创建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教学品质。但在实际办学中,教育工作者对办学特色缺乏深度理解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办学特色类型和原则的界定比较模糊。部分学校在追求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只重视培养部分学生的局部特色。比如,有些学校只重视几个特长班的宣传,把几个班当作学校办学特色的“门面”。办学特色要在教学对象上具有全面性,全面推广的方法和显著提升的效果。局部办学的亮点只能算特色项目,却不能成为办学特色。这样的办学得不到同行的认可,子虚乌有,实践办学过程中行不通,谈不上特色,最多只是管理者的感觉经验而已,没有进行交流提炼,形成特色文化的沉淀,不具备区域推广的价值。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容易忽视办学经验交流和专家智慧的指导,特色难以形成。
三、妨碍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归因分析
(一)不同的校长办学理念差异影响学校办学特色的延续和学校文化的传承
学校办学特色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校发展长期积淀形成的,是几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辛勤培育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卓越学校具有领先校的作用,优秀校长则有重要的引领地位。校长是办学特色的重要因素。校长的专业素养对办学特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些学校由于校长轮岗更换过于频繁,每任校长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特色建设的设想和做法,影响办学特色的延续和学校特色文化的传承。
新任校长的决策直接决定着是否传承学校原有的学校特色文化。由于办学理念的不同,新校长对学校校情缺乏深入了解,找不到切入点,如果生搬硬套难以得到教师们的支持,时间长还会失去自己的影响力。校长要有传承校园文化的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办学特色提供支持和服务。老校有底蕴,新校有生机。作为一校之长,成为文化继承和发展中争创示范,成为受到社会肯定的领导者。
(二)应试教育不良倾向的影响,忽视办学特色的形成
有的学校唯升学率为己任,片面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和考高分,如果学校要办出特色,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耽误学生学习,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可能会降低,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同地区学校的排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特色办学与教学相互促进,我们不能将特色办学与学习成绩对立起来。同样,我们要认识到办学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反思教学经验内化升华而来的。
(三)缺乏对办学特色的相关研究,影响办学特色的整体发展
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科研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育者教学理论的水平。学校特色办学建设中,特色科研水平决定着学校特色办学经验总结的是否完善,很多校领导埋头苦干,教师辛苦教学,却容易忽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如何推广办学经验以及学校办学思想是否有理论指导,这是办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缺乏科研的理论指导,可能会在办学过程中走太多的弯路。所以全体师生不能闭门造车,要增强办学研究的自觉性,敢于尝试将本校的办学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层面。
四、学校办学特色的现实构建策略探索
(一)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特色建设研究,廓清特色办学思路
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上。校长要有个性化的意识,具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工作计划,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要有敢于探索、改革和实践的决心。学校的每一面墙通过课程文化的构建,打造学校的文化特色。精准的学校定位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办学者坚持个性化定位原则,定位要符合需求者的需要,考虑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寻求资源最优化。
“科研兴校”已经成为共识。重视办学特色的科研成果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学校工作人员想要创建办学特色,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的培育。学校管理者要加强科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提升办学特色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在办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办学特色的直接参与者,会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主动适应挑战,发现问题,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加快办学特色研究,树立追求先进独到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发展的内涵建设,更好发挥学校的职能,减少教育庸俗化倾向。
(二)优良的师资队伍支撑办学特色的形成
一所学校无论是以课堂教学见长,还是以课程体系构建合理闻名,都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因此,为了实现学校品牌构建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学校理应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没有学生,办学特色就成为空谈,教学系统也将不复存在。办学特色形成与否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效果如何,还要看学生学得程度如何。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新时代学生。唯有优化教师结构,提高群体特长,通过教学为学生传递知识,提升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引领学校改革和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第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师认同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理念。第二,学校要定期举办专家讲座,通过与专家的探讨改善教学技能的不足与专业知识欠缺等情况,构建学习共同体适应办学改革创新的需要。学校管理者重视将办学特色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育教学经验,在重视实践的同时,着力总结和提炼,建设办学特色的教师骨干力量,加强办学特色方面的科研力度。第三,学校给教师提供一些去外校学习的平台,抓教师的业务培训。让教师去高声誉办学特色的学校去学习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运用到本校的办学实践中,定期举行培训,调动教师的反思探究能力。学校提升教师办学特色的实践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建设的原则和规律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壮大教师队伍。
(三)设置特色课程,凸显办学特色
建设办学特色要以特色课程为载体。首先我们要改革学科课程设置,拓宽知识广度,特色课程在相关领域中处于世界前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例如,广州市培正中学的“善正教育”课程,以“至善至正”为指导思想,旨在通过“悠悠培正史话”“管乐基础入门”等十几项具体课程内容,建构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课程体系[3]。其次,学校要把握世界前沿领域,进行开放办学。学校的特色学科课程要在相对考虑师资优势的基础上建设,并寻找更高的起点开展。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研究。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课改文件,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和评估小组。教研组定期进行工作例会,对课程进行定期检查,并及时反馈,精心组织示范性研究课对负责相关课程教师的考核奖励挂钩。
(四)学校特色文化引领办学特色的形成
学校成长的过程是在办学实践历程中,及时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过程。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思考如何延续已有的校园文化脉络,拓展并生成新的学校发展思路。经过长期沉淀,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及校训等文化特色。
(五)构建完善的办学特色评价体系
秉承着客观性和全方位的准则制定上级部门的评价机制。首先,尊重学校的创新精神,对本校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及本校的优势和短板有清晰的认识。在制定评价机制时,应抓住本校最核心最本质的办学特色。在评估学校办学特色时应注重办学所考察的实际办学效果。应考虑到是否是学校的长期积淀,有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师生参与程度、其他学校有没有明显的差异等多维度特色评估指标。
此外,要把办学特色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中,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这是构建办学特色的重要保障。
概而言之,对学校而言办学特色不可或缺[4]。它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品质,更体现学校的影响力。办学特色是学校历史与现实实践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凭空构建的,也不是简单模仿名校的过程,而是不断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凝聚、积累、优化、发展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