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当代价值解析

2019-02-19田杨群

社科纵横 2019年5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中心思想

田杨群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早在2015 年1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 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就强调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突破性认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精髓。

一、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思想的延承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资本论》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权益的最大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明确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将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发展的价值原则,延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

(二)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源自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90 多年的历史,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解放和实现人民更美好的生活作为最高奋斗目标。1945 年4 月党的七大前夕,毛泽东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专门指出:“从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利益出发……讨论其他任何别的问题,就是这个出发点,或者叫做立场。还有什么别的出发点、别的立场没有?没有了。为了全党与全国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我们的立场”。党的七大政治报告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七大通过的党章,在新增加的“总纲”里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1956 年9 月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再次强调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并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落脚点和归宿。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简短的话语中深切表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立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决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形成体系完善的“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十九大报告号召全党同志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增加了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根本指导地位。

(三)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其中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更是丰富多彩,它们共同构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早在西周时期,周公以殷商覆灭为鉴,提出了“敬徳保民”的思想,时刻劝诫君王怀有“怀抱小民”、“用康保民”之心;《尚书》中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政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与民的关系好比是舟和水的关系,“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提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明清时期黄宗義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君客”思想;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等等,不胜枚举。经由历代王朝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思想上敬民、重民,经济上富民、利民,政治上顺民、安民为内核的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爱民、亲民、重民、富民的“仁”、“爱”思想,是中华传统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抓住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汲取“重民”、“爱民”、“富民”等思想中人民性的精髓,摒弃封建性的糟粕,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并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时刻做到心怀百姓,体察人民疾苦,倾听人民心声,凝心聚力,实现人民美好需求,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四)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源自习近平同志丰富的社会政治生活实践

为人民谋福利,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习近平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关心人民的生活疾苦,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人民为中心。不论是在延川县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还是在正定县担任党委书记、在宁德地委担任党的书记,还是在福州市、厦门市以及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担任党的领导职务,习近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都用勤勤恳恳的工作和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他对人民的挚爱。2003 年在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等机构编撰的《福建博士风采》丛书中,习近平就曾说过“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河北到福建、浙江、上海,再到后来到中央任职,习近平都始终如一地抱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知行合一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任何事情都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7 年10 月18 日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习近平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 条基本方略时,习近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之后的第二条基本方略,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长期领导各级党的工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也体现了他始终对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清晰认识和执著追求。

二、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核心是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即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权益,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实践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的工作中,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发展是否顺应了人民的期待,人民是否从改革发展中受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新时代执政党如何践行“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重大理论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扩大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涵和外延,并将这一理想口号转化成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实践行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思想,更是一种执政理念,一种价值追求和实践方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同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自觉和马克思主义坚定的群众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精辟阐述了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成长的烦恼、如何厚植发展优势推进转型升级、如何稳中求进更好地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我们党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发展理论所达到的一个崭新高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与核心,其“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理念,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谛,是新时代党不断前行的行动指南,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实施更多的惠民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在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继续丰富和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大特色。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发展思想的提出扭转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资本而忽视人的现象,使经济的发展回归到“人民”这个主体定位上。第二,人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依靠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败。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充分肯定人民是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关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从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出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中,始终都要坚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真正实现广大人民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当家作主。国内外的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

(三)从实践层面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是解决当前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直以来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几个重大问题,始终抓住并在发展中切实解决好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而言,第一,要全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安居乐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鉴于当前的社会环境,可先期进行如下改革:一是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从制度层面解决好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收益分配问题,坚决纠正城镇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中损害或侵害城乡居民利益的行为。二是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规范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严厉打击炒地、炒房、炒楼等投机行径,使房价合理回归,同时进一步加强保障房建设,满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第二,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优化教育结构,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现教育脱贫,更加重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使教育改革春风惠及教育的各个阶段。第三,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青年创业创新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第四,要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顽症,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覆盖,优化医疗卫生布局,努力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不断完善医疗纠纷调节机制,营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不断加强对药物的监管,确保用药安全,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第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体系。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才能真正立足国情、合乎民意,针对我国当前住房、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利民之策,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而凝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中国梦,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中心思想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