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动物免疫效果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9-02-19

新农民 2019年3期
关键词:泔水活疫苗养殖户

杨 旭

(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兽医站,云南保山 678000)

动物免疫是预防动物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一直以来,动物免疫在预防传染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动物防疫仍然存在诸多不良因素,致使动物免疫未达到预期效果,时常发生相应的疫病或混合感染,加之疫苗反应处置不当还会引起动物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动物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多年以来,自己主要工作责任之一就是负责乡镇(街道)兽医站疫苗的日常管理及动物免疫期间的疫苗发放及所挂村(社区)的动物免疫和动物疫病防治。现结合23年的基层实践,提出个人见解,就是动物的免疫效果与疫苗因素、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动物免疫

动物免疫是动物机体受到疫苗刺激所产生抗体的过程。幼畜第一次接受免疫具有潜伏期长,产生抗体量少,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所以要进行二次免疫,即用相同的疫苗对动物再次进行免疫,这次免疫在机体内产生抗体的过程具有潜伏期短,产生抗体量多,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进行过二次免疫以后再进行正常的一年一次常规免疫,就能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例如现在使用的狂犬病灭活疫苗(CVS-11株),首次免疫需连续注射两次,每次1头份,注射间隔14日,以后每年免疫注射一次就能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犬类作为人们的宠物,很多城里人对它的免疫非常重视,对其爱犬的免疫基本都能做到二次免疫及二次免疫以后的一年一次常规免疫。但是在山区和坝区,对于犬类或其他动物的养殖户,其免疫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和适时补针的方式进行。

2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2.1 疫苗因素

疫苗质量即疫苗效价,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2.1.1 疫苗质量。动物免疫,疫苗质量是否达标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如弱毒疫苗中有活力的病原微生物含量不足,灭活疫苗没有足够的抗原量,油佐剂灭活疫苗的性状不稳定等。所以订购疫苗时,首先一定要严格进货渠道,从正规厂家进货,严禁向未经国家批准生产、检验不合格,疫苗出厂时就没有达到要求的厂家订购疫苗。二是严禁向不法厂商购买假冒伪劣疫苗。三是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的疫苗。

2.1.2 疫苗运输、保存不当。国家规定对疫苗等生物制品要保证它在冷藏的条件下进行储存和运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实践中,动物免疫的疫苗领取有三个环节:一是疫苗从厂家出厂到各级疫控中心环节,二是各乡镇(街道)兽医站到区疫控中心领取疫苗环节;三是各村(社区)防疫员到乡镇(街道)兽医站领取疫苗回家保存或直接到养殖户家中进行免疫注射环节,这三个环节,若运输疫苗没有冷藏车,保存疫苗没有冷库、冰箱、冷源、冰包等冷藏设备,就会致使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中的温度过高,或由于保存过程冷藏设备因电力不保障,疫苗反复冻融,以及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按要求运输、保存疫苗。最后都会导致疫苗效价下降甚至失效。

2.1.3 温度、时间对疫苗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疫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无论那个环节,工作人员在疫苗取出后如果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就会直接影响到疫苗的效价或直接失效。

2.1.4 疫苗被污染。一是生产环节监管不严造成污染:如疫苗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二是运输、保存不得当造成污染,如疫苗运输、保存过程中路途颠簸、突发事件等外界因素造成疫苗瓶破损造成疫苗被污染;三是操作不当造成污染:如注射器、针头、疫苗瓶塞、注射部位等消毒不严,造成野毒污染;疫苗稀释剂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造成疫苗污染;进行饮水免疫时,由于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2.1.5 疫苗血清型不同。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相对应的血清型疫苗毒株对动物免疫会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例如口蹄疫病毒虽然有O型、A型、C型、亚洲Ⅰ型、南非Ⅰ、Ⅱ、Ⅲ等7个不同的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但目前我们选择使用的是牛、羊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猪选择使用的是O型口蹄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H5、H7、H9等亚型,现在选择使用的是充足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如果选择的动物疫苗所含毒株与本地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不一致,动物免疫后就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2.2 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是动物通过胎盘、初乳、卵等途径从母体所获得的一种抵抗外来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抗体。母源抗体对幼年畜禽有保护作用,但如果母源抗体水平过高就会影响畜禽的免疫效果。

2.2.1 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合理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又一原因。规模养殖户(养殖场)需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规范有效、适合的动物免疫程序,否侧就会影响动物的免疫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2 动物首次免疫时间的影响。首次免疫就是给幼年动物进行第一次免疫。不同动物进行首次免疫对疫苗和时间的要求不同。首次免疫时间过早,部分疫苗抗原被母源抗体中和,使抗原量减少,不能达到刺激机体产生足量的抗体的效果;免疫时间过迟,母源抗体已消失,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之间就会形成免疫空档,容易感染发病。

2.2.3 二次加强免疫掌握不当。为了保证动物健康,除了首次免疫,每年还需加强免疫即第二次或二次以上给同一动物接种同一种疫苗。动物免疫主要采取春秋“两防”和适时补针的方式。两次的间隔时间一般为6个月。但不同疫苗的免疫期是不一样的,如现在用着的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期为4个月。猪口蹄疫、牛、羊口蹄疫的免疫期为6个月,猪瘟活疫苗用于断奶后无母源抗体仔猪的免疫期为12个月。也有些厂家的疫苗没有标明免疫期,这就有可能造成免疫空档,即机体内原有的抗体水平过低或消失,不能与刚接种的疫苗产生的新抗体相衔接,其他病原微生物乘机侵入引起感染。

3 免疫操作不规范的影响

每种疫苗都有特定的用法、用量和稀释要求,免疫接种时也有严格的操作要求。但工作人员在实际免疫过程中,常常因操作不规范影响免疫效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疫苗稀释不规范或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一是没有使用特定的稀释液;二是稀释液用量过小或过大,造成免疫剂量不足或过多;三是疫苗稀释后没有防日晒、高温、放置时间太长,导致疫苗失效或被污染。

3.1.2 免疫剂量不准确。动物免疫时,在一定范围内,抗体多少与疫苗注射剂量紧密相关。但是,疫苗用量过大,会使机体形成免疫耐受,抗体形成反而减少;用量过小,抗体少或没有抗体产生。实践中,常常因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免疫注射疫苗剂量不准确,如疫苗稀释不准;滴鼻滴眼免疫时,疫苗未完全进入眼内、鼻腔内;肌肉注射时打“飞针”,疫苗没有注射进去或者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倒流出;有些防疫员免疫知识水平低,培训时又不认真学习,进行免疫时疫苗注射或多或少,造成免疫效果不太理想。还有就是现在的养殖户(养殖场)很多都是自己注射疫苗,以为疫苗打的越多越好,就自行盲目的对动物加大疫苗注射量,导致免疫效果差。

3.1.3 免疫方法不正确。防疫员或养殖户进行疫苗注射时,不看疫苗使用说明书,不了解疫苗注射选择肌肉、皮内、皮下不同途径,疫苗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和接触的组织不同,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不同,如果混淆了选择途径就会影响免疫反应,使免疫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还需重新对动物进行免疫。

3.1.4 动物健康状况对免疫的影响。动物免疫接种前,如果不认真检查、了解畜禽状况,给体质弱、感染疾病、怀孕后期以及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动物免疫,免疫后不仅没有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反而还会因免疫产生的新刺激诱导发病,或引起母畜流产、产生死胎等现象。

3.1.5 免疫器具消毒不严。一是接种疫苗前,对针头、注射器、镊子等免疫用具没有严格消毒;二是接种时对注射部位没有消毒或消毒不严,或是一枚针头反复使用或注射疫苗针头和抽吸疫苗的针头不分开,如果其中一样用具带毒,就会造成所有用具污染带毒,使免疫接种变成带毒传播,甚至引起疫病流行。三是使用化学药剂消毒针头和注射部位时,消毒药剂没有完全蒸发就抽取疫苗,使部分疫苗受到抑制或活疫苗中的微生物被杀灭,造成疫苗效价降低。

3.2 环境、病原微生物对免疫的影响

动物饲养过程中,一些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场主如果环境卫生意识、防疫意识不强或受养殖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建养殖场所需的防疫条件不成熟,相应的无害化设施没有完全建成,导致粪便随意堆放、病死畜禽私屠滥食,从而造成畜禽生活环境被大量微生物污染,最后就会导致畜禽被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自身的抵抗力下降甚至发生疾病,进而影响畜禽对疫苗的免疫效果。

例如永昌街道南坝养殖小区的养殖户田美兰在饲养母猪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圈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及时清扫粪便和生活垃圾,让母猪和人一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自身的抵抗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再加上她认真的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所以她饲养的猪很少生病,这也让她在饲养母猪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小区的另一养殖户董正明户,因为平时不重视环境卫生对生猪养殖的影响,经常圈舍内外冲洗不彻底,消毒不认真,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甚至感染了病原微生物,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免疫,不仅免疫效果差,可能还会发生严重反应或诱导发病。因为不重视环境、病原微生物对生猪养殖影响,对生猪进行免疫,效果也不太理想,他们家这几年的生猪死亡率是小区中最高的,经济损失也最大。

3.3 饲养管理

3.3.1 营养因素的影响。营养物质是动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动物免疫有重要的影响。养殖实践中,部分散养户和养殖场,养殖水平低,常常凭经验饲养动物,动物的日常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特别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缺乏,就会影响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或机能的正常发挥。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低或没有免疫力。

3.3.2 使用发霉变质饲料或用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会用发霉变质或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霉变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如黄曲霉菌,会引起机体免疫器官萎缩和淋巴细胞中毒,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影响抗体的产生。

餐厨剩余物(泔水),主要的处理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经简单处理后进行填埋或开发利用;另一类是养殖户或养殖场将泔水进行回收,并通过高温处理后再喂养给猪。泔水中含有很多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如果消毒不彻底没处理干净,就会使猪患病,而且泔水猪的患病率比饲料猪高三成左右。例如,永昌办事处杏花社区高国元养殖户用饲料喂猪,而陈福军养殖户侧用饲料和泔水参杂喂猪。通过对比,结果高国元户的饲料猪生病就很少,而陈福军户的泔水猪虽然表面上投入的成本比高国元的少,但在疫病治疗费用高出许多。结果两种饲喂方式的收益也差不多。但是高国元饲养猪比陈福军的泔水猪更受屠户或其他购买者的青睐。

特别是2018年8月份以来,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就和泔水喂猪关系更为密切。如江苏无锡市宜兴市发生的3起非洲猪瘟疫情,都是生猪养殖场用泔水喂猪引起的。因此,严禁泔水喂猪不仅能防止餐厨剩余物进入我们的食物链,保证食品安全,而且对阻断非洲猪瘟及其他动物疫病的传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3.3.3 饲养管理水平跟不上。一般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过冷、过热、突然变换饲料、重役等,这些因素能引起畜禽机体发生强烈应激,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抗体产生;二是环境不卫生,消毒不严或没有消毒,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免疫接种期间畜禽已受到感染。

3.4 药物对免疫的影响

3.4.1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的养殖场(户)为了防病治病,在免疫接种期间或免疫前后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如卡那霉素、磺胺类等。会对动物机体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抗体的产生。

3.4.2 化学消毒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接种期间或接种前后使用化学消毒药物对圈舍内外进行消毒,如果消毒药物浓度过高,消毒药物就会经动物的口、鼻、眼等吸入消毒药物,从而影响动物的免疫效果。

4 应对措施

4.1 正确、合理选用疫苗;把好疫苗的运输、保存关

4.1.1 疫苗选择合理化。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的传染病毒株选择血清型或亚型一致的疫苗,到正规的厂家进行疫苗选购,首选GMP认证厂家的产品。

4.1.2 完善冷链体系。疫苗运输要用冷藏车或低温容器,各乡镇(街道)保存疫苗要用冷库、冰柜、冰箱、冷藏箱等冷藏设备,要按使用说明规定的温度保存,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山羊痘活疫苗、小反刍兽疫疫活疫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鸡新城疫等活疫苗一般-15℃以下冷冻保存;猪、牛、羊口蹄疫、禽流感、及正在使用的吉林省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生产的狂犬病灭活疫苗等一般在2~8℃避光保存。

各级动物防疫机构要安排专人负责疫苗的保存,认真记录好每批产品的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数量、免疫期、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要按疫苗冷藏、冷冻、还是常温的要求做好保存工作,并定期对保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发现过期、变质的疫苗及时进行清理。各村(社区)防疫员需要疫苗时要及时进行调供、运输、和发放。这样才能保证疫苗质量,保证动物的免疫效果。

4.2 坚持免疫程序科学化

制定免疫程序时,应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畜禽种类、畜禽状况、疫苗种类及性质进行综合考虑。一是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确定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对常发、多发和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及人体健康的传染病重点预防。二是合理安排加强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时间。初次使用的疫苗和幼年畜禽初免后最好在短期内再安排一次加强免疫,一般在上次免疫抗体达到峰值后加强接种,以后根据疫苗的免疫期来安排免疫接种。三是要考虑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在一段时间内给同一种畜禽群体或个体接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时,避免疫苗之间产生拮抗作用,影响免疫效果。五是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接种方法和接种途径进行免疫。不能随意更改免疫方式。

4.3 免疫操作规范化

4.3.1 把好疫苗检查关。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查阅使用说明书与瓶签是否相符,明确疫苗包装规格、稀释液、稀释度、用法、用量及有关事项,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日期、贮运方法及运输时间等,特别要注意疫苗是否受到过高温、日晒、冻结、发霉等因素的影响,检查瓶壁是否裂纹,瓶塞是否松动等,凡记载不详,瓶壁裂纹、瓶塞松动、超过保质期、疫苗内有异物,以及疫苗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均不得使用。

4.3.2 把好动物健康检查关。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严格的体态检查,向畜主详细了解免疫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于患病、体弱、临产怀孕母畜和长途运输后处于应激状态的做好登记,暂时不进行免疫,等身体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免疫。

4.3.3 把好消毒关。首先,免疫前工作人员要做好衣服、鞋、帽及其他必要的消毒;其次对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具进行严格煮沸消毒;第三注射时要对疫苗瓶塞、免疫动物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做到一畜一针,使用碘酊或酒精消毒时,用量不能太多,待碘酊或酒精挥发后再进行疫苗注射,以免影响疫苗效价;最后要做到用过的针头和没有用过得要分开存放,防止人为造成疫病传播和畜禽机体局部感染。

4.3.4 严把疫苗使用关。稀释疫苗时,必须使用厂家规定的稀释液。稀释倍数应根据不同疫苗的说明书规定准确计算,不能随意增减稀释液的用量;疫苗启用或疫苗稀释后,要尽快用完,不能放置太久,放太久会影响疫苗的效价;液体疫苗(口蹄疫、禽流感等)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冻干疫苗(猪瘟疫苗、羊痘疫苗等)稀释后要充分振摇,全部溶解完全才能进行疫苗注射。疫苗注射剂量、注射途径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

4.3.5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注射质量。一般一个村(社区)只有一个防疫员,一个防疫员分管多个小组,如果进行疫苗注射时责任心不强,疫苗稀释后从这个山头的小组到另一个山头的小组才用完,时间停留过长,就会影响免疫效果;而且随着动物疫病的增多,如果不及时对基层防疫员进行技术培训,让每一个防疫员更新知识,及时了解各类新发疫病,新疫苗的免疫功能,掌握免疫新技术(如现在推广使用的生猪“321”免疫技术等),也会使免疫效果不理想。所以要充实防疫员队伍,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各类免疫档案的填写,在动物免疫过程中严格按各类疫苗的注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才能做到注射部位准确、注射剂量达标,不打“飞针”,从而达到提高免疫效果的目的。

4.4 加强饲养管理

4.4.1 加强饲养。按照畜禽的营养需要,科学合理的调配畜禽日粮,接种期间注意观察,添加相应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保证畜禽的营养需要。严禁用餐厨剩余物(泔水)喂猪,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4.4.2 搞好管理。做好畜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净、卫生;做好防寒、防暑工作,避免拥挤、高温、寒冷、饥饿、噪音等外界因素对畜禽的刺激,减少畜禽的应激反应。

4.4.3 加强卫生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净化疫病 定期对畜禽圈舍、外界、环境、饲养用具进行消毒,做好粪便、死亡畜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

4.5 合理药物

免疫接种前,认真向畜主了解畜禽近期的用药情况,正在接受治疗或已经治疗痊愈的畜禽,不能即刻进行疫苗注射,仔细向畜主说明情况,择机再入户帮其进行疫苗注射。

5 小结

在当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随着动物疫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变化,影响动物免疫的因素也可能在不断增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正确选择与贮运疫苗、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技术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提高动物免疫效果的措施,从而推进畜牧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泔水活疫苗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吉林:全面禁止使用泔水饲养牛猪
山西:举报违规使用泔水喂猪者奖励3000元
餐饮业泔水处理技术新发展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