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策马铃薯保险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02-19王海燕
王海燕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农村局,甘肃临洮 730500)
甘肃政策性马铃薯保险主要特点包括:一是补贴规模最大。从目前甘肃省开办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品种来看,马铃薯保险计划保费是最大的,扶持政策力度也是最大的。二是保险责任最宽。承保计划中将旱灾和病虫害纳入保险责任,是以往种植业保险的一个重大突破,公司面临的风险压力可能大一点,但切合甘肃的实际,体现保险的价值,应该会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户的欢迎。三是补贴比例较高。
1 马铃薯保险为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马铃薯是定西市第一大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也是定西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1996年以来,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18年种植面积20万hm2,总产达500万t,正在从粗放式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以生产鲜薯为主向以生产脱毒种薯为主转变,从以精淀粉加工为主向以变性淀粉为主的精深加工转变,地域品牌由“中国马铃薯之乡”正向“中国薯都”迈进。但多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冰雹等灾害多发,给种植户造成损失,有时会造成绝收、种植户颗粒无收。为此,从2012年开始,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又一个新险种—马铃薯保险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动。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支付小额保险费为代价,把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产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的制度安排,具有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保障农产品供应的显著效果。
2 扎实的工作为投保面积的进一步不断扩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省的马铃薯保险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具体工作由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甘肃保监局和列入补贴范围的市(州)及所辖县(市、区)财政、农业等部门和保险公司共同组织实施。在近一个月的工作中,了解到各部门具体职责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尤其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保险公司组织力量,编制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向广大种植户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和国家出台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优惠政策,提高了种植户保险意识和投保积极性。
3 几点建议
3.1 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建立强制性投保措施,逐步实行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农业保险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美国、加拿大、希腊、前苏联等国政府对农业保险均采取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日本采取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强制保险为主,政府对主要农畜产品生产的保险都是强制性的,达到预定规模的种植稻谷、小麦、养殖的农户必须参加农业保险。大量的实证研究揭示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愿望受到农业(特别是农田)产出效益、农民收入水平、收入来源多样化以及农民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和保险意识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提高参保率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是实行强制性投保。因此,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发展的不断深化,应在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同时,逐步建立强制性投保措施,以增加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减轻逆向选择效应,提高投保参保率,保证必要的保险规模。可选择规定每户种植达到一定面积的农户要进行强制性保险的规模强制方式,也可试验近似于1994 年美国《农业保险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政府其他福利计划,必须购买巨灾保险,然后才可购买其他保险;西班牙政府在《农业保险法》中规定不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遇灾后政府不给予任何援助;亚洲发展中国家则将农业保险与农业贷款联系在一起,以此种方式鼓励农民投保的捆绑强制方式。
3.2 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在马铃薯承保工作中要直接面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办理保险业务时,其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投标人对农业保险的态度,进而影响农户和企业的投保意愿及投保决策。因此,要通过机构设置、人员组织、业务考核等全流程、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让更多的农户和企业了解、相信、加入和依靠农业保险,不仅使更多的农户和企业受益,也使农业保险在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赔付能力不断增强。
3.3 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定损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虽然省农牧厅出台了马铃薯定损测产办法,在实际定损测产中也很实用,但在实际测产时也遇到个别投保户在马铃薯种植中,采取过于粗放式田间农艺措施:如密度过大或过小;施肥不足或不施肥;中耕除草措施不到位造成杂草多而高等问题,有个别地块,在地边一看全是草,找不到马铃薯。对由这些问题造成的马铃薯产量不高的地块如何定损、定性,建议研究出台相关方面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