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和实现形式新探索
——基于周家庄的调研分析
2019-02-19冯艳博胡琳琳李庚昕郭书良于浩文
冯艳博 胡琳琳 李庚昕 郭书良 于浩文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2)
一、引言
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业农村领域表现突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方针,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其中,实施强村富民行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方向。为此,文章选取被称为“最后的人民公社”的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尝试找出可推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
二、周家庄乡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作机制
周家庄乡位于河北省晋州市中部,距市中心城区4.5公里。全乡主要包括刘靳庄、周家庄、北王家庄、南王家庄、东张家庄和北捏盘6个自然村,总计10个生产队。其中刘靳庄为第一生产队,周家庄为第二、三、四、五生产队,北王家庄为第六生产队,南王家庄为第七生产队,东张家庄为第八生产队,北捏盘村为第九、十生产队,乡域总面积16.09平方公里。截止到2018年底,全社4506户,13922人,土地面积17860亩,整半劳力8270个,集体公共积累累计金额70530万元。2018年全社工农业总收入122690万元,纯收入30253万元,社员分配24401万元,人均现金分配17526元,人均纯收入21730元,高于同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1978年相比,集体累计公共积累增长140倍,社员生活水平增长189倍,工农业总收入增长247倍。周家庄乡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作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农业生产现代高效化,多种经营不断共同发展
周家庄乡自1951年至今,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曾十二次出席全国的农业会议,曾两次获得国务院总理的嘉奖令。改革开放后,全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安全、生态、优质、高效、高产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专业化分工,多种经营良田、果园、菜园、畜牧等。此外,周家庄乡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农业管理服务体系。组织结构紧密,指挥运转有序,操作统一规范,适度灵活自主。种植计划、购置生产资料、耕播收打、生产管理、劳动定额、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财务管理和劳动形式这十个方面的统一,使周家庄乡的农业管理体系更便捷、更高效。现在,全乡农业生机勃勃,主要有八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实行种植规模化,二是讲究经营集约化,三是推进生产机械化,四是注重农业科技化,五是追求绿色产品,六是创名牌,七是建设生态文明,八是订单农业。
如今,周家庄乡的农业劳动生产呈现出现代和高效并举的繁荣景象,这一巨大的变化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高歌猛进的伟大奋斗征程中,彰显出了党员干部和合作社成员的力量与智慧,眼光与情怀,展现了集体经营管理体制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周家庄乡坚持科学地发展规划,以特有的胆略气魄和长远的独到眼光对传统农业进行了五项深刻的重大改革:一是实现耕作田园化,二是实现灌溉现代化,三是实现劳动机械化,四是实现农业科技化,五是实现种植结构化。
周家庄乡注重改善生产条件,兴修水利设施,逐步实现了电力灌溉,投资建设防渗管道,逐步实现灌溉现代化。周家庄人民也不忘改良土质,治理沙岗,规划耕地,实现田园化种植。改革开放后,周家庄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引下,建立了科技推广、良种繁育、生态环境保护和经营管理等支撑体系,提高科技水平,提高集约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在改善水利,改善土质,发展科技,推动农业机械化等等因素的推动下,周家庄调整种植结构,面向市场经济,面向农业现代化,全面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建立了五大基地:小麦育种基地、葡萄基地、梨果基地、苗圃基地、有机蔬菜基地,还建立谷子、玉米、黄豆、辣椒、花生试验园田。周家庄牌葡萄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规模化、机械化的这些成果也显著地惠及到周家庄人民身上,人民收入显著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综合管理水平科学化,三大法宝带动集体富裕
周家庄乡合作社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经冲击而不垮,遇干扰而愈坚,且发展不断壮大,日益繁荣,其奥秘有三大法宝:社队两级所有、合作社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劳动生产的“定额管理”,“三包一奖”的生产责任制。三大法宝的核心是按劳分配与同工同酬,正确处理了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统一。这三大法宝从根本上满足了周家庄客观实际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了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尊重了集体群众的创造精神,调动了全体社员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社员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就从心里感叹这就是集体富裕的法宝。
1.社队两级所有、合作社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
周家庄实行的社、队两级所有,乡合作社统一核算的两级管理体制,与过去一般的三级所有体制不同,没有小队设置,这在全国是唯一。乡合作社在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共同领导下,拥有决策权、分配权和指挥权,这样权力更加集中,运作也更加高效。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乡社干部一竿子插到底,和队干部、社员捆绑在一起,操作生产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效益,增强了劳动生产的科学性与严肃性。除此之外,周家庄的管理体制还有一点创新,就是将6个村划为人口大致相当的10个生产队,将党支部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建立。这样的制度安排,便于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有利于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劳动生产“定额管理”
周家庄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管理统一运用“定额管理”法,即通过科学的方法,逐一量化生产活动中的各项指标。“定额管理”的制度不仅贯穿于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等各方面,还将劳动定额和劳动计酬标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劳动定额起源于1953年,又称“工作定额”或“时间定额”,它是衡量劳动效率的重要标准,是考核劳动成绩,计算劳动报酬的重要依据。实行劳动定额制度,既实现了各生产队之间的标准与统一,也统筹兼顾了各行业之间的公平与合理。为更好的实施劳动生产的“定额管理”,周家庄乡特此成立了劳动定额委员会,由社长、队长和社员组成。通过全面详细的农业活动记录,按照劳动内容的轻重、脏净、远近等情况,逐一确定每项标准。
3.“三包一奖”生产责任制
三包一奖,即包工、包产、包投入与超奖减罚,又称包奖制,历经了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和改革开放后四个阶段。经过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才形成如今的包奖管理。改革开放后,周家庄乡面向市场经济,更加注重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机械耕作和高产优质。进一步的完善了包奖制度,按照“分工分业、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原则,实行了“大集体、小包工”的生产责任制。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还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要有两种形式:
(1)统包结合责任制
此制度主要应用于周家庄乡合作社的粮田种植方面。合作社集体在计划、购买安置、耕播收打、管理、技术升级、信息处理、销售和分配这八大方面实行统一。社员可以分段包工部分的生产环节和具体工序,社员承包制在工序、人员、数量、质量、时间和额度这六大方面进行统一规定,然后以此核计工分。
(2)绩酬挂钩责任制
此制度主要应用于周家庄乡的果园承包方面,包括用工计划、技术指导、施放肥料、喷洒农药、生产管理和采摘销售等八个方面,进行统一详尽的规划与安排。果园承包人主要负责各自承包区域内的疏花疏果、施放肥料、喷洒农药、小果套袋、采摘果实等具体的劳动工序,并根据各自的实际工作量,由专人分别记录和核定相应的劳动工分,然后再根据最终的产出果品的数量、质量和收益情况进行劳动报酬的最终分配。
三、周家庄乡集体经济实践经验
周家庄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集体经济,在推动机械化发展、广集资金干大事、集体共同致富等方面积极作表率,为全国其他地区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将近四十年的历程中,用自身的实力证明了集体经济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用自身四十年的故事向我们叙述了人民公社和集体经济的组织模式,让我们对其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周家庄是我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它用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共同致富的周家庄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对周家庄发展模式的了解,有利于启发其他地区对自身建设的思考,对自身三农建设的思考,对自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一)倡导各类农民进行专业化合作,规模经营
周家庄乡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建立了五大基地:10000亩小麦育种基地,4000亩葡萄基地,3000亩梨果基地,1000亩苗圃基地和2000亩有机蔬菜基地。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避免了恶性竞争引起降价损失,主要体现在麦田收割、农药使用和收购出售。周家庄的成片麦田,推行收割机联合作业,相较于分散在一家一户的麦田,收割成本降低了70%。农作物喷洒农药关键在于剂量把控,喷少则无用,喷多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周家庄有专业技术人员统一配药,并统一喷洒农药,既能保证剂量均匀,也节省了人力和农药。而分田单干的农民农药配制常出问题,而且由于单干户的农田面积小,一次性购买农药量常常过多而造成浪费。周家庄的葡萄基地成片种植,到了收获季节则进行批量出售,相对于分散的单干户种植的葡萄,商家收葡萄时更加省时省力,每斤葡萄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
各县级政府应该积极倡导区域内各类农民进行专业化的合作,依托各地的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多方协办、市场运作”的创作思路,逐步走上“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的发展道路,并立足于农业主导产业和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主要由农村的能人施行具体的领导指挥。各类农民的专业化合作,可以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通过使分散经营的单个农户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推进农业合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农民进行专业化合作将分散的各自产权为基础,强调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以互助性的经营为特征,是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路径。
(二)加强上下游链式融合,构造循环产业集群
周家庄乡走出了农畜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了农蔬-残渣-饲料-养殖-施肥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餐饮等产业链条。从资源禀赋上,周家庄发挥出发展循环产业园区的能力,小麦秸秆和次品果蔬用于饲养奶牛,奶牛的排泄物作为天然绿色农机肥返田。与此同时,周家庄于2007年9月开创了“人民公社”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特色,整修了游览道路,建成了生态园、葡萄采摘观光长廊、合作社史纪念馆等旅游项目。经过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们的努力,周家庄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2015年8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2017年12月17日获评中国最美村镇50强。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整体收入水平,调动了劳动积极性,带动了相关企业发展,更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主义特色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循环产业园区模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集约化、设施标准化、科技新型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机制多样化、环境优美化要求,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标准示范园区
周家庄乡建立了涉及农林畜的五大基地,培育出河北省名牌产品葡萄,在2016年荣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称号,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各地应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利用各自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抓住当前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政府率领、科技支撑、农民实践的模式,充分参与到市场之中,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并以良种、奶畜、林果、蔬菜、花卉、观光旅游等产业为特色品牌,把自身打造成为规模、水平、效益突出的现代农业示范高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为一体,充分体现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等现代农业特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目标,引进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并进行尝试、转化、示范和推广,通过示范园区和规模化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的核心区域。农业示范园区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资本、土地、劳动和技术的集聚,把政府、科研机构、农户、企业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与推广。
四、周家庄乡集体经济模式发展建议
周家庄乡的集体经济发展至今,有诸多优越之处,但也不乏一些不足之点。我们主要选取最具发展潜力的两点分别提出一些相应建议,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改善空心化现象,积极引进各项专业技能人才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近几年内周家庄乡合作社的集体劳动者的平均年龄逐渐升高,目前留在公社内劳动的多为中老年人,40岁已经称得上是“年轻”劳动力。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年轻劳动力不愿在地里工作,更愿意在外打拼,往往等到年龄大了再回乡养老。这种现象,导致周家庄乡的集体劳动者的整体年龄结构愈加偏老龄化,这使整个公社的发展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缺乏集体活力,缺乏竞争力,发展步子不能进一步扩大。
周家庄乡应积极采取一些措施,不仅要能留住年轻人,更要能引进年轻人才。一方面,通过优先资助具有学成返乡,回馈家乡意识的高中、大学等高等教育学生,尽力争取当地户籍的高材生返乡建乡;另一方面,推行优惠的户籍政策,针对优秀人才,适当地降低准入门槛,增加政策性吸引和补助,改善大学生“入职难”、“升官难”的状况。总而言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内外联手,吸收引进先进的人才,促进周家庄的永续发展。
(二)培育文化软实力,打造人民公社特色旅游品牌
周家庄乡旅游业主发展特色旅游,要为观光游览、果蔬采摘等简单形式,旅游资源挖掘程度低,形式乏味单一,开发规划雷同化显著。人民公社主题定位不突出,缺乏创新力,没有将“人民公社”特色的文化周边产品做成文化品牌,整体文化价值低下,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生产链。此外,旅游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不足,整体旅游管理服务质量偏低,投资项目较为单一,只从生态园内植物品种入手,导致项目资金投入效果较差。由于大部分休闲农业经营的资金主要靠自筹解决或者依靠大队投资,导致旅游项目缺乏强而有效的宣传推介平台,宣传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从总体上看,周家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主要交通干线级别较低,消费层次较为单一,住宿餐饮接购物场所较为缺乏,旅游承载力较为低下。
为促进周家庄乡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深度挖掘“人民公社”旅游价值,突出资源优势,建设旅游精品,以多样化、主题化、异质化为目标,开发种类丰富、层次复合、价值深度的乡村旅游产品。还要制定鼓励人才的优惠政策,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引进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全方位的旅游设计与管理人才。并通过开通微信平台、注册乡村旅游微博,宣传乡村旅游资讯、新闻动态、特色活动等内容,扩大影响力度。同时,与相关的旅游公司积极合作,创建独具“周家庄”特色的旅游线路,提高知名度。促进交通的辐射范围,增加趣味的娱乐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饮食住宿的服务质量,引进一些具有农家特色的菜品来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建设购物中心,提高人们的消费愿望,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与此同时,乡镇政府必须充当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制定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方案,加大对旅游项目、基础设施、广告宣传等有利于服务业经济发展的投入。
五、结语
通过推行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是助力我国农村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一大利器。通过对有着“最后的人民公社”之称的河北晋州周家庄乡的实地调研与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特殊的集体经济制度至今仍能得以延续下来,主要是由于周家庄乡注重农业生产的现代高效化,共同发展农林畜多种经营,并不断使综合管理水平科学化,通过三大法宝带动集体富裕。但是这一发展特例由各种历史原因促就,无法直接全盘复制,但我们仍能从中学习到三点经验:一是倡导各类农民进行专业化合作,规模经营;二是加强上下游链式融合,构造循环产业集群;三是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标准示范园区。最后,针对周家庄乡的发展现状,我们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建议:要不断改善空心化现象,既要“留得住”,也要“引得进”各项专业技能人才;还要不断培育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异质化为目标,打造人民公社特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