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长征精神对党史和文献工作的启示

2019-02-19杨沫江

世纪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乐观主义将士实事求是

杨沫江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一处,浙江杭州 310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作为我党最为宝贵的革命精神之一,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更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对于如何开展好党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坚定理想信念的长征精神,忠诚于党,始终坚持党史姓党、为党写史

坚定理想信念一直以来都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法宝,也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内容。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红军将士在长征路上不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翻越高山峻岭、走过雪山草地,艰难的行军几乎超越了人类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但红军将士们都能够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勇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跟着党向最终目标砥砺前行。15 岁随红军长征的谢光堂,在行军中遭到敌人的袭击,头部受重伤,即便受伤,他也坚持跟着部队行军。据他后来回忆讲:“当时只有一个信念,爬也爬出去,因为要让穷人翻身,要让革命成功。”[1]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革命一定能胜利。”凭借这样的理想信念,他们甘愿吃苦、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表现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正如陈云回忆当时在长征所见的情景说:“长征时那样苦,谁也不愿意到旁的地方去,即使有的红军战士被俘虏去,还一个一个跑回来,跟着我们,因为这种队伍是共产党的队伍。”[2]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革命事业前行的精神支撑,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则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有力保障,二者有机统一。红军将士们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不移地跟着党,最终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党史研究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具有鲜明党性的科学”。“党史姓党”是党史工作的生命线,是党史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基于党史工作的性质,对于党史工作者而言,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对党忠诚,始终明确党史姓党、为党写史。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长征途中,针对张国焘分裂红军行为,朱德作为红军总司令,始终坚持原则,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拥护和执行中央确定的正确路线,与张国焘作有理有节的斗争,为红军陕北成功会师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党史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政治品质。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定盘星和度量衡,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意识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党史姓党”的立场意识和理性自觉。

(二)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

在长征的艰难环境下,丝毫没有影响红军指战员坚持政治学习的热情,如董必武、谢觉哉等长征中斗争经验丰富的同志坚持利用休息片刻给红军战士讲革命理论和革命事迹,提升大家思想觉悟。作为党史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学习的传统,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既要加强对马列主义原著的学习,更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特别是要全面深入系统地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力争做一名政治理论素养过硬,经得起政治检验的党史人。

(三)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在长征期间,红军将士即便忍受饥饿之苦,也依然保持纪律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必要的补给也多以有偿形式获得。作为党史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红军将士这一严守党的纪律的政治品质。严守党章党规,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律,内守“‘党史姓党’本真”,外塑“党史形象”,要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始终如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弘扬坚持实事求是的长征精神,求真求实,为党修好家谱、守好阵地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走向胜利和辉煌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经验。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思想路线,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长征时期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关键时期。

长征开始后,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继续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没有实事求是地根据斗争的形势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使得长征初期军事上处处受挫。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 万多人[3]。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引起了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极大忧虑,“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稼祥、洛甫(张闻天),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4]对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渡江之后争论非常激烈。12 月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决议,放弃原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实事求是地提出向贵州北部进军,并于1935 年1 月7 日,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 月15 日至17 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实事求是原则,独立自主地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开始确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中国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势调整和修改行军方案,探寻适合红军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革命的落脚点。从川黔边地区、川滇边区、云贵川地区、川西地区,最终选定陕北地区为落脚点,带领红军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与此同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开始在党的决策中体现并成为根本原则和科学依据,为党和人民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共党史研究的根本遵循。2010 年,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党史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5]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作为党史工作者,应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军将士在长征血和泪的奋斗中形成的实事求是精神,并结合党史工作性质,把实事求是作为开展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一)坚持科学的唯物史观

毛泽东曾对在党史研究中如何坚持唯物史观进行过论述。1942 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6]一切历史事务和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路径。在党史研究过程中,只有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地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才能得出符合唯物史观的结论。

(二)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标准对党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概括和评述

在党史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对人物及事件的概括和评述时,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强调查研究,早在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同时,也不能脱离历史条件和背景,要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作具体深入的分析。作为党史工作者,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做到一切都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够揭示历史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才能公正、客观、全面地对党史上的人物、事件作出科学的叙述。

(三)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注重史实与史料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非常严峻和复杂,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最为激烈和尖锐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混淆历史的支流与主流、现象与本质,以偏概全,旨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党史工作者,有责任对这类现象和歪理进行反驳,而且,在反驳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要讲道理,更要摆史实。党史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充分应用好史料的作用,在占有史料、使用史料、分析史料上下功夫。只有在令人信服的史实面前,那些歪曲党、歪曲领袖、歪曲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实言论才能一攻即破。

三、弘扬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在“清苦、辛苦、艰苦”中,实现党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长征中的红军将士,不仅需要应对国民党及地方军阀优势兵力的军事压力,更要应对严酷的自然条件给人类的挑战。将士们在面对如此险恶环境时,充分展现出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官兵之间、党群之间同甘共苦、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终于克服了这些严峻条件,完成了最终的胜利。

红军将士在长征中展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既属于红军队伍的整体精神风貌,也深刻体现在每一位红军将士身上,在面对困难上大家都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去克服战胜。正如毛泽东后来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题词中指出的:“在共产党和红军面前,一切普遍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困难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1]当时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仅有11 岁,在翻越夹金山时,她总是拿着竹板唱道:“同志们,加把劲,赶快穿过大风口。莫歇劲,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积水不能喝……”[7]王新兰乐观的革命精神感染了行军中的战士,使大家增添了许多战胜困难的勇气。红三十军第二六七团的宣传队里,有一群“娃娃兵”,他们不仅同普通战士一样吃野菜,徒步行军,而且还在行军中边走边唱,以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在过草地时,每到夜幕降临,红军将士到达宿营地后,总要点起篝火,驱赶行军的疲劳和寒冷,有的战士还自编顺口溜和诗歌,如“天当被,地当床,暴雨来了当蚊帐”“天上无飞鸟,地上无人烟,茫茫的草原,蓝蓝的天,只有红军亲眼见”等。这些出自红军将士的诗篇,不仅是对草原行军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红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长征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在一个个生死考验面前,红军将士们基于对崇高、美好、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基于对人民革命事业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总能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在极端困难时刻展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红军长征赢得最终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中无数红军将士展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依然在今天绽放着时代光芒,依然是我们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取得事业“新长征”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党史工作素来以“清苦、艰苦、辛苦”著称,虽然这种“苦”较之红军将士在长征中面临的“苦”而言差之千里,但是红军将士在面对艰难困苦展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依然值得党史工作者学习与传承。我们应以红军将士为榜样,艰苦奋斗,在党史研究的事业上走好新长征路,在党史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充分树立从事党史工作的职业自豪感

党史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史工作者也要树立起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把献身党史事业当成是一件无上光荣之事。长征中的红军将士们之所以总能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一个主要因素是将士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救国救民的神圣使命和强烈的职业自豪感。据聂荣臻元帅回忆道:“试问我们每一位红军将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等。[8]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党史工作者的身上肩负着为党存史、资政、育人的神圣使命,我们为党的事业不断地留存着可供借鉴的珍贵历史资料;不断地记录着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不断地推出着能够在社会中传播正能量的研究成果。党史工作可以默默无闻地在角落里完成,而价值和光芒一定会在厅堂里体现。

(二)做好“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

探究历史的真相,寻绎历史的规律,靠的不是凭空灵感、一时机智,靠的是长年累月的史料积累,靠的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娴熟,党史研究绝非是“一招定乾坤”之效,而是“十年磨一剑”之功。作为党史工作者,应学习红军将士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党史研究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同时,也要学习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虽然“十年磨一剑”时间之长、过程之苦,但我们坚信这把剑最终一定能够磨出,而且一旦磨出,就注定会成为一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宝剑利剑。

(三)养成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操

党史研究是一项非常考验内心追求的工作,缺少权势、名利,更多是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作为党史工作者,要充分学习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不为各种诱惑所动,以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踏踏实实地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即便我们不能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担当先锋战斗部队的作用,我们也要充分地发挥好卫生员、宣传员、炊事员等非战斗部队的价值,有力地配合好主攻部队,甘愿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幕后英雄”。

在历史长河中,长征的过程是短暂的,但长征的精神是永恒的。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来源之一,在我们的事业中立了根、注了魂、赋了能。作为党史工作者,长征这段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同时,我们既是研究者,又是最直接受益者。红军将士们在长征中展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及革命乐观主义等精神,又成为我们在党史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长征之路,没有终点。新时代新起点,我们要以红军将士为榜样,以他们的革命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党史事业的新长征路。

猜你喜欢

乐观主义将士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将士 西安守城(中)
乐观主义
将士答“到”
“实事求是”定乾坤
单独中的洞见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卫国入朝将士心
军邮萦系将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