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碎石填筑路基施工及检测技术
2019-02-19王燕春
王燕春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公路工程系,山西 太原 030031)
0 引言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大粒径碎石填筑路基就是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大粒径碎石填筑路基技术应运而生。由于当前我国运用这项技术的时间还很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施工技术和施工监测技术。下文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为我国后续的道路施工建设做出一些贡献。
1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1.1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特点
在道路建设工程中,我们一般采用的填料是 2毫米以上的粗颗粒,这些颗粒的主要成分是具用粘性的粗大颗粒和没有粘性的粉颗粒。在道路骨架填充中,粗颗粒含量越高,填充材料发挥的作用就越大。颗粒较大的碎石在路基建设中有着很多突出的特点,因此在路基的建设中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就显得很有优势。2毫米以上的粗颗粒填充路基可以获得较高的抗剪强度。与此同时,这样构成的路基的透水性能很好,可以大大延长路基的寿命和使用年限。但是,使用大颗粒的碎石填筑路基进行施工,其相应的工程技术要求也是很高的。因为大粒径碎石在填充时,时常会出现没有压实的现象,也会出现过度碾压导致材料压碎的问题。
1.2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准备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着道路建设的成功率。填筑路基项目的准备阶段主要由如下四个方面构成:路基设计方案的确定,相关尺寸参数的测量、相关施工方组织的编制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的制定。除了上述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由于大粒径碎石质地比较硬,透水性好,且密度较大,这样很易导致大粒径碎石之间的间隙会很大,雨水会很容易渗入其中。如果想避免路基渗水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就需要在准备阶段针对地基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进行加强。
填筑路基过程中,最耗时的便是道路的施工阶段,亦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因为在这个环节中,有很多碎石处理的相关技术需要被运用上,碎石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大粒径碎石填筑路基施工技术主要如下三类技术构成:
其一是码砌技术,码砌技术可以有效地强化路基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施工强度相比其他方式低很多,且具有较多的施工优势。
其二是振动碾压技术,振动碾压技术一般是在路基铺垫完成之后开展的一项工作,其也可以大大的提高路基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振动碾压的速度和频率均与粒径的尺寸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道路碾压的过程中要实时注意控制碾压力度的大小。
分层填筑技术是基于“由外向中,由低向高”的施工原则,采用逐层填筑的方式来实现的一种路基施工方式,其可以大大减小石料之间的缝隙问题。
通过对上述各项技术的规范性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施工质量。工程在交付之前,其中必不可少的严格环节即是工程质量验收。施工作业人员完成路基进行填筑后,不能立即展开下一步的施工作业,而是应当进行中期恢复作业。与此同时,还要测量并记录水平标高等相关数据,测量之后要进行道路的进行整修作业,以确保路面的平顺性。最后,才能开展质量验收工作,质量验收工作要遵守一定的标准。
2 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的质量检测措施
2.1 灌水检测法
相比于普通路基施工技术而言,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技术要更具优势。由于其技术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检验技术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基于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实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试坑实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的特点,要对实验的试坑直径进行合理的把控,也要分析清楚粒径与试坑直径二者之间的联系。一般而言,对试坑的直径越有把握程度越高,实验结果就越可信。试坑的直径并不是设计的越大越好,要合理适中,过大的直径会对路基本身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后期的使用。
在现实施工过程中,有一种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那就是灌水检测法。灌水检测法亦称为灌水试坑法。其主要是使用大于 3倍试坑的粒径进行灌水实验,灌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对路基产生破坏,同时还可以确保路基质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确保灌水检测法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该实验的设计时,要在试坑周围确定 4个以上的预测点,目的是为了观察在试坑挖掘的时出现周围的坑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检测到有变化,就必须立即采取修补措施。此外,灌水检测作业时,塑料薄膜薄厚的选择也是该检测的关键一环。塑料薄膜太薄时,其就会很容易发生破损现象,这就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大幅度下降;但如果薄膜太厚,也会大大影响塑料与坑壁之间的结合问题,直接影响实验的数据结果的真实性。
2.2 弯坑质量检测
粒径较大的石料作为填料开展路基建设是一种十分关键的技术。由于该项技术的主要填料采用的是粒径较大的碎石,因此粒径碎石的组成不是很完美的现象会时常发生,会导致路基表面的小碎石松动的现象。上述情况会直接导致传感器在弯沉测试时,数据检测结果发生不可信的情况,大大影响了检测实验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这就是该实验法不好的一面。为防止上诉情况的出现,首先要确保路基表面小碎石状态的稳定性。
同时为了屏蔽掉一些不必要因素影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执行检测作业时,对路段的选择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会选择路基压实层表面比较平整的区域展开检测,这样可以确保检测出来的数据较为准确且更为可信。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实验荷载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建设的实际具体要求,这样也可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 总结
一直以来,道路的建设一直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发过兴旺发展的标志。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在不断改革与发展,我们的道路施工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在进步。道路的建设正从大城区向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拓展,逐步实现了全国化的道路网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当地各种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大粒径碎石的掉落的问题时常发生,很多道路施工部门通过采用相关的技术来实现了对大粒径碎石得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而且也可以大大减少相关费用的支出,这也是目前道路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当前,我国的道路建设在大粒径碎石填筑路基施工方面,仍不是十分完善,且严重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因此,相关道路建设部门要引起注意,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手段和科学分析方法,加强对施工检测各个放面的管理。与此同时,也要引起相关方面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道路建设方面的质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