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中的“共生”有多重要

2019-02-19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

山东国资 2019年9期
关键词:任正非共生信念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陈春花

我询问商学院新生对于“金钱激励”的态度已有二十多年了,最近,有个学生最近给了我前所未闻的答案:“要看发钱给我‘爽不爽’。”换言之,在工作中,金钱回馈本身的重要性开始减弱,这一代年轻人更重视工作价值的体现、在组织中的“存在感”等新型激励方式。

无疑,互联网让信息流通更快速更顺畅,也让个体有更多选择与展示的机会,从而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目标。人们工作态度的变化,自然会引发组织管理思路的变革。组织是“人”的集合,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组织理论?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者需要新型的概念框架与信念体系。在组织理论的发展史上,有过7大流派:1.科学管理;2.人际关系;3.韦伯提出的层级制;4.权利、冲突与决策;5.技术影响论;6.(开放)系统论;7.制度学派。然而,在走访调研了中国的23家代表性企业后,我发现这7种流派都无法解决当今中国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在个体价值崛起,组织边界模糊的今天,连接比拥有更重要,协同比分享更有价值。开放边界、共生成长是领先企业的核心特征。因此,“共生”将成为企业组织的进化路径。

根据我的观察,从组织维度看,互联网时代至少有三个显著的变化:深度关联而又表面无序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壁垒;无法预知的新挑战。由此,企业应该朝着“共生型组织”方向发展。

如今,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传统行业的信念基础,而许多新兴企业更是以“技术创新”作为组织持续力的主要表现。但是,组织最终是“人”的集合体,一个组织的持续力还是要依靠内外兼顾的信任和信仰,这也是“共生型”企业的灵魂。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组织的关注点容易集中于外部变化而忽略自我约束,而这个问题必须要靠信仰体系来解决。

华为就是成功实践“共生信仰”的一个典型案例。实际上,华为员工的工作时间与强度也是有目共睹的“高压”。然而,在这个年轻人普遍重视休息、反对加班的社会,华为员工却相当认可所在企业的奋斗价值观,真正实现了“一孔出力”。这有赖于华为企业文化所产生的观念性力量,内部“软实力”助推华为在全球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深入研究华为内部组织后,我发现这种文化体系首先基于华为的“基本法”以及其他文件和规范。任正非把军队管理中的“书记式”思想交流沿用到了企业管理之中,并建立了多种有助于上下沟通的制度。其次,华为信仰体系的执行渠道是股权分配带来的功利权力。就股权分配而言,任正非个人占比1.42%,是华为个人第一大股东,其余的98.58%为员工持有。“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价值观的一部分,而任正非明确“奋斗”的定义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最后,华为通过保障公平的利益共享的权利,实现了“决不让雷锋吃亏”的准则,甚至让企业外部成员也信任华为的集体信念,自觉约束自己成为执行者。显然,信息、权力与利益的共享,使得严格管理的华为成了一个“共生型企业”。

“共生”无疑是一个迷人的概念。从个人、组织乃至人类层面来看,“共生”的出发点都是共享知识,此言不虚。

猜你喜欢

任正非共生信念
为了信念
苦难英雄任正非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发光的信念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任正非:站在矮处得人心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焦点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