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范式的转换与创新

2019-02-19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素养用户

王 显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范式转换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无论在哪个国家或者地区,获取大量有效知识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阅读书籍和报纸,图书馆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阅读查阅的最佳地点与社会环境和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进入新时代,图书馆面临互联网的巨大挑战,“转型问题”似乎是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普及,到上世纪末互联网开始普及,图书馆的转型问题就一再被提及,高校图书馆馆藏对学术界至关重要,也是战略转型的目标。图书馆馆藏对高校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强化,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高校图书馆如何转变,是否必须转向偏重信息环境的提供,而非单纯的提供实体资源,如构建众创空间是值得探讨的。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该建立通过升级传统馆藏资源的方式收集互联网资源,同时加强大学特许收藏并建立自己的研究用特殊数据库,使数字馆藏特色化。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保存图书文献和借书还书,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还在于社会教育,在于参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于“以用户为中心的革命”①。4G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使高校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和多样化,虽然科技媒体和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并不高。学者Verma等研究了不同情况读者对信息信任度的不同问题,发现主流媒体和科学期刊发布的网络信息还是比无任何权威媒体引用、也不提供来源的网络信息更受读者信赖。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标志的技术变革来势汹汹,而高校图书馆恰好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创业幕后服务,扮演独立的角色,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为图书馆从增量创新向颠覆性创新提供路径。具体模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创新服务并没有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例如美国的大学创业教育主要围绕“聚焦模式”、“辐射模式”和“综合模式”等模式展开。具体到我国的高校,由于各地区在资源、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别,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经济的差异,创新和创业的难度也是千差万别,这就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不尽如人意,这些不足也恰恰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弥补和变革的方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需要图书馆参与和扮演提供基础服务的角色。

图书馆的本质,就现实而言,是其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②。“互联网+”时代,面对重重挑战,但是图书馆应抓住服务是根本这个中心。大学是高等教育场所,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图书馆不是藏书楼。大学图书馆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所言,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图书馆服务可以说是高校的品牌。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释放品牌能力,可以激发出学校品牌的无限可能性。当前高校图书馆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措施是不仅看大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还要看大学生将来可能会使用什么工具来利用图书馆资源。思路决定成败,思想观念落后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大学生创业者最大的挑战就是面对讯息万变的社会无法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一些前沿的创新性的服务,以及它们在实际运作中的模式,如果切换到读者的视角,从图书馆的角度可以看到的一些“有趣和时髦”的服务,由此来判断未来的趋势。图书馆员尝试用不同的新奇数字设备与读者互动,说明它们的功能,并详细说明各种设备之间的区别,例如“纽约公立图书馆”使用“Ask NYPL”即“纽约图书馆的虚拟参考服务”,允许顾客通过电话、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受过培训的信息专家提交研究问题,除了节假日以外,每天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联系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必须打造品牌,提升自己的公共影响力和信誉度,图书馆服务具有不可忽视的“马太效应”,必须承认在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文化服务具有天然的不平衡。当前如何将服务创建品牌与全国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结合起来,创建品牌,发掘图书馆的潜能是重中之重,这些主要表现在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名度”。但是当下,图书馆业界普遍知晓和认同的品牌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图书馆之外的社会大众,这就启示高校图书馆应该在读者群体细分的基础上深化服务以提高“知名度”,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高效化和读者群体对图书馆的认同和依赖,在读者群体和高校图书馆之间建立联系,服务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可以适应代际差异。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实践

创新是图书馆的希望,合作才能共赢。1931年,《图书馆学五定律》被学者阮冈纳赞所提出和阐述,归纳出图书馆存在和发展宗旨③,以用户为中心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准则。以用户为中心的最直率的说法就是“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要在用户使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实践问题得到了圆满解答,即实现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指图书馆应在传统的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方面增加智慧服务,构筑智慧服务平台④,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参与更强的跨院校学科领域的教育科研合作,与高等教育机构深度融合。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的特征,这从当代各种概念的叠加可见一斑。鼓励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另一所大学受教育,高校图书馆扮演协调角色,并制定协调机制,打破地域局限和社会协同合作是图书馆成长的融合之道。实现对图书馆基础设施和成本效益的增强,大学图书馆要提倡共享研究设施和数据资源。

2017年第83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图联)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在波兰弗罗茨瓦夫举行。在图书馆怎样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做贡献的案例分享会上,杭州图书馆的两个案例被作为中国唯一案例和亚太地区最优秀案例在大会上分享,《绽放自己的美丽——让每个女性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青少年资源进中小学校》两项服务案例,生动展现了杭州图书馆“平等、免费、无障碍”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方式。

二是推进公众参与。高校图书馆组织各种活动和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吸引公众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图书馆支持信息公开、创新,全力和公众共享资源,高校图书馆加强大学生的交流作为其学术工作的一部分和“融入世界”的机会。具体而言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举行读者阅读推广服务,编纂有关活动资讯素材,利用微信功能的多样性,加之素材信息的即时、快速和大范围流转,会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知识共享为动力,以资源建设为目标,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读者身边。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日,如何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吸引公众,可以参考一下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

普拉特建筑学院的建筑历史学家,副教授梅雷迪思·德霍尔(Meredith TenHoor) 说过:“所有人最后都会在显示屏上阅读的设想并没有成为真实。”2004年正式开放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设计的书架排列在图书馆大楼四层中间的螺旋形斜坡上,这个例子说明图书馆设计的精髓是不要将图书馆局限于实体或者数字资料提供者,而是要扩展为社会网络和创新实践场所。

美国公共图书馆因为起步早,经验非常丰富。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作用是围绕读者构筑社交网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馆藏。举例来说就是读者在面对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是查阅实体书籍还是求取电子资源,甚至是资讯问题都能得到最快的回复。

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和社会意义是作为社区中心的职能。新加坡的公众图书馆有的就设立在大商场最顶层,市民逛街购物的同时能够去公众图书馆交换信息。当然应该承认中国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少数大城市如上海图书馆提供ipad和电纸书租借服务,这对高校图书馆的借鉴意义就是针对读者主要是学生的需求促进社区建立和存续。

三是建立针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把握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发展机遇为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读者的时间成本,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促进“知识的有效利用”,有效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以用户为中心”不是一句空话,简而言之,是以“以用户为主线”即挖掘用户的需求,这种挖掘不是想当然而是时刻与用户保持联系,随时掌握用户的需要。大学生群体存在深刻的数字鸿沟,最主要的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物理信息网络接入鸿沟,在接入媒介和带宽方面,大学生群体存在着深刻的差异,这是客观现实决定的。第二是不同的群体使用数字资源存在巨大差异,有的群体更容易接触大量的信息和传播,有的则比较欠缺。第三是知识技能鸿沟,即新媒体媒介的使用。在美国艾尔伯特森,当地的公共图书馆“以用户为核心”不只是一句流行的口号,而且是决议和制定计划的基础。

四是重视社会组织和高校图书馆的合作,通过牵线搭桥将商业文化融入图书馆的创业教育中,实现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图书馆价值如何体现,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效果确认一直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社会组织、商业组织和作为创业者的读者牵线搭桥,在资助申请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众多角色,许多图书馆购买并提供资助申请的辅助工具,如数据库。而且,图书馆可以制作网页或者印刷版的指南辅助用户寻找资助机会,例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Jon Harrison的文章(Harrison,2009)中提到的网站指南。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这些商业性工具向全校的资助申请者推广,以指导和支持他们搜索资助机会和申请经费。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地在资助项目上与他人合作,甚至已经成为了资助申请者,合作项目让图书馆员们通过参与资助项目过程从而获得了更丰富的经验,并且与学校其他资助申请者建立紧密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说到底和社会发展变化紧密相连,脱离社会发展需求的单纯教育研究是无法吸引读者,也无法有效提升图书馆声誉价值和知名度的,面向全社会才能有效的吸引读者主动接受创业教育和提高图书馆创业教育的名气。

一个有价值的平台首先是能够帮助创业者去实现预期目标并顺利成长。价值平台,有三个要素:能够帮助成长发展,能够帮助创业者实现预期目标,能够处理随机风险问题。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谈创业,但是创业不能盲目跟风,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平台能最终完成个人预期目标和实现社会价值才叫做完美的平台。

三、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面临的困难和对应措施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毋庸讳言,创新服务须有物质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图书馆越来越多地承担着大量的新用途,书籍的存储和流通只是图书馆其中之一的任务,图书馆介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有其必然的一面,也是图书馆学科发展的必然发展,是内涵向外延扩展的具体表现。具体事例在发达国家如荷兰公司Mecanoo和Beyer Blinder Belle对曼哈顿中城分公司进行重新设计,将为该市最大的流通图书馆增添座位,目的是改造后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毫无疑问在新的领域开展业务是需要资源投入的,特别是前期的投入,这种投入巨大而收效比较缓慢,这就导致一些文化领域的管理者急功近利,对眼下的投入持怀疑态度,但是这是对未来的必要投资。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布鲁克林高校图书馆解决资金问题的经验是通过在出租出售分支机构的空间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使用占地面积小的部分地下图书馆取代原先分支机构承担的图书流通职能。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面临的第二大问题是读者的信息素养。必须要承认,在数字人文大环境方面,国内还是逊色于欧美,这不是高校单方面能改变的,必须配合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数字人文参与者的共同努力。虽然我国互联网普及速度极高,网民无论是增速还是绝对数量都是世界前列,但是网民的整体信息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主要的是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所做的心理学尝试早已证实,那些表现欠佳的人,更惯常轻忽本身的错误,缺失某方面技能的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缺失此技能⑤。在信息素养缺失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就不仅面临曲高和寡的问题,还必须考虑以前所忽视的读者信息素养培育问题。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是上层建筑保障。必须认识到,光有好的服务理念还是不足,还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上层建筑予以保障,需要有序推进和持之以恒的政策执行,这都离不开上层建筑的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高校图书馆从以馆藏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泛学科服务为主,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学科建设和发展。

首先,从理论向实践转变,加倍重视对个人的信息服务。虽然文献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依托,但是当前“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迅速发展,包括电子书、数据库、网络原生出版物和多媒体数字及内容包在内的数字资源数量呈现几何增长。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不仅能够为教育创新、为新的教育科研方式、学习方式提供智力支持,还能以此为契机,作为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新起点。高校图书馆的蓬勃发展,使图书馆能跟着信息技术及数字信息情况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量的增长率、数据类型的增长幅度及数据结构的庞大水平逐步超越人们所能接管的规模,迫切要求新的数字时代服务模式,近年来数据素养课程慢慢从理论向实践转变,加倍重视个人信息行动、技术的考量,重视数据素养的实证钻研。

其次,分析用户知识需求以构建完全的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体系。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便是构建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体系,便是要利用工具、平台和服务为一体的知识服务环境,分析用户知识需求,从改变读者思维方式入手,教会读者如何使用信息工具查找所需的资源,培养学生读者学会如何互动,如何分享反馈信息资源,经由过程反馈来展望弥补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本,来构建完全的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体系。

如何构建完整的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体系,激励机制是手段,技术是支持,组织结构是后盾,高校图书馆必须强化核心职能,加速数字化体系构建战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字商业中心首席科学家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称,大数据技术将成为人类商业历史上新的篇章。他的同事埃里克·布林约尔森(Erik Brynjolfsson) 称,大数据将取代想法、范例、组织以及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通过计算机算法,可以预测出人类的许多事情,世界将变得越来越智能,企业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消费者获得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人们所做出的决定也越来越合理。

当然,反思、提问和质疑大数据模式也是必要的,数据本身没有观察者的分析和归纳,本身价值不能自动显现。简单来说就是数据不能自动变成结论,而这就需要读者高素质的信息素养,因此如何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重点落在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提升上面也是一个国际热点。“大数据重要,直觉也不可或缺。”这是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一次业界会议的主题,热点问题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都有热门的社会话题,虽然这些都不是图书馆单方面能解决的,但是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改善或者缓解一定空间时间范畴下的热点问题,当然对于读者的信息素养提升是必要的。

“互联网+”被大数据的倡导者作为成功的数据业务的范例,这其中以著名的谷歌公司为代表,许多大数据技术,如数学模型、预测算法和人工智能软件等已被互联网所广泛应用。但是问题是,数学模型是一种简化。这种模型源自自然科学,基于物理定律,流体中的粒子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但是现实中,管理大数据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要问正确的问题:如何定义问题?你需要哪些数据?来自哪里?等等。最大的担忧是,当前确定个人的数字世界的算法过于简单,不够智能,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的意见不一定是用户完整和真实的需求,满足用户的简单要求不一定对用户有用,也不一定能代表用户的真实需求,美国苹果公司就认为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然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是是对的,所以听取数据是重要的,但经验和直觉同样重要,而经验和知觉也是信息素养的范畴。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服务将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许多领域都会因它而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服务创新重点就是提升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的分析能力和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组织资源和风险信息,在可见的未来挖掘读者深层次需求,激发用户主动参与图书馆建设,以解决读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知道也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同时也不知道如何请求图书馆协助的问题,这是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毕竟读者的需求决定了图书馆未来的立身之本和未来前途问题。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泛滥,高校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图书馆面对的严峻挑战浮出水面,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如何演变?高校图书馆和读者该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对用户需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时动态调整以适应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好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互联网+”时代为即时获取用户需求提供了技术手段,社交网络和虚拟社区都是挖掘用户需求的最佳场所,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释用户的潜在需求。当前重点是提供大众创新的基础服务,提高读者信息素养。必须强调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都需要不断提升。对于已经离开高校的读者群体,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实践、交流和培训的途径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能力,使读者能够了解数据的价值,认识到数据局限性,对数据出处、采集和处理方法和定义范围有一定判断力;善用数据,知道数据表达的真实意义,不会轻易被“精确”数字所骗,能够自我纠正数据谬误。必须强调的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虽然是以个性化为发展方向,但是帮助读者建立自发的联系和交流体系才是重中之重。

帮助读者建立联系和交流体系之后还要消除“消息烟囱”、“信息孤岛”现象,即消除不同的小团体之间不能进行协调工作的弊病,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筛选机制,培养读者自主整理、分析、研究数据的能力,建立体系。完善交流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让高校图书馆读者群体能有效提升自主学习效率,改变之前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被动学习的现状,使自己培养出能自主查找和处理信息并且能够分辨信息的能力,并最终能获取新知识、从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注释:

①D.Nahl,The User-Centered Revolution,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New York:Dekker,2003,pp.3028-3041.

② 徐跃权:《论图书馆本质的哲学解构与建构》,《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年第5期。

③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114页。

④ 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5期。

⑤J.Kruger&D.Dunning,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7(6),p.1121.

猜你喜欢

图书馆素养用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