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野马泉西一带成矿地质条件及金矿找矿潜力分析
2019-02-19谢登科李卫东
谢登科 李卫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哈密 839000)
1 成矿地质条件
新疆哈密市野马泉西一带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区内地质构造以南北向挤压构造作用形成的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构造与韧性剪切变形复合叠加为主要特征;本区及周边相同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已发现的矿产种类有铁、金、银、铜、铅、锌、镍、锰、钛、石灰岩、花岗岩(石)、盐(类)、石膏、水晶、石榴子石等14个矿种。矿区内已知矿种有铁、金、锰、石灰石、花岗岩(石)、石榴子石、水晶、盐(类)8 个矿种,共计22 个矿床(点)。其中金属矿床以中型雅满苏铁矿最具规模,其余均为矿点、矿化点,截至目前在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方面尚未发现较大规模的矿床。而矿区以南有近东西向沙泉子—星星峡—马庄山铜镍金和北山裂谷多金属成矿区带的分布;在矿区的北侧、东西两侧有与本区处于同一成矿带(觉罗塔格成矿带)上的黄山东及黄山大型铜镍矿床和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的土屋、延东大型铜(钼)矿床等多金属矿(床)带的分布。本区处于与这些典型矿床相同或近似的区域成矿环境背景中。同时由区域物化探、遥感资料显示,区内有多处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异常分布,因而矿区在金属矿产找矿方面应具有广阔的前景。
2 找矿远景及潜力分析
新疆哈密市野马泉西位于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南缘,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构造格局复杂。古生代以来,东天山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形成了沟-弧-盆俯冲带体系,同时成矿作用也非常发育。根据构造性质、火山岩组合及矿床成因类型,分为北区韧性剪切带及南区斑岩型金(铜)矿二个带,现将两个带分别进行叙述。
2.1 北区韧性剪切带金矿床找矿远景
北区韧性剪切带金矿床找矿远景工作区位于秋格明塔什一黄山韧性剪切带(简称秋一黄韧性剪切带)及其两侧的脆-韧性变形转换带组成的东天山觉罗塔格大型剪切变形带,是该区极其醒目的构造变形带,同时也是重要的金矿聚集带或含金剪切带。该带近东西向波状延伸,长600 km,宽10-40 km,这一独特的构造背景,使其成为该金铜成矿带的主体。
2.1.1 构造变形特征
本带内的动力条件由韧性剪切带向两侧的脆-韧性变形转换带逐渐减弱,与之相应的构造变形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以韧性剪切带为中心在构造形迹、变形特征甚至是岩石组合等方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称性,反映了其在变形演化过程中可能以共轴挤压为主,变形演化晚期叠加有以右行剪切为主的不对称剪切变形组构。
2.1.2 剪切带成矿特征和成矿预测
该区活跃的构造动力学背景,为成矿作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变形带内富集了大量的金矿床,从而成为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东天山地区发现的一系列金矿床(点)中,按统计值约85%的金矿床产在本带中,但不同的构造变形环境内分布的金矿床在数量、规模、类型等方面是不同的。在秋格明塔什一黄山韧性剪切带内,从东向西主要有野马泉、野马泉西、苦水、旱草湖、白干湖、1035、翠岭等。对各子带内金矿的分布情况及类型作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金矿分布于其中。可以说剪切带构造变形体系是分形体系。根据分形体系对称有序的特征以及局部与局部在功能、信息等方而的相似性原理,认为野马泉一带变形带相同的储矿功能和成矿信息,是又一个重要的金矿赋存带。因此,该带应是今后寻找金矿床的重点地带之一。
2.1.3 成矿物质来源
据区域及区内各类金矿床(点)的赋矿地质体分析,金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的花岗岩、花岗斑岩及闪长岩,该套岩石含有较高金元素背景。石炭系雅满苏组岩,该套地层含Cu、Pb、Zn、Ag、W普遍较高,由于区域构造苦水断裂影响,导致闪长岩体分异后期携带着丰富的成矿物质侵位,提供了热源和成矿流体、活化萃取富集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断层裂隙中形成了金矿体,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岩浆岩。
2.1.4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区内矿产形成主要受沉积建造、侵入岩及构造作用三大因素控制。各种因素在不同成岩类型矿床成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野马泉西金矿韧性剪切变形沿苦水断裂下盘发育次级韧性变形的断裂构造带,为矿区内构造的主体,自苦水断裂韧性变形带向北东方向的延伸长度大于8.1千米(向东为第四系覆盖),韧性变形带宽度在最西部仅10 米,向东在8 线一带的宽度达820 米。区内石英扁豆体与交代型的强硅化石英闪长质糜棱岩是相伴产出,在强硅化石英闪长质糜棱岩的核心部位出现相对较为密集的往往较金矿化体宽度略大。北东-南西向断裂、北西-南东向或近南北向断裂为一组共轭的剪切性质断裂,断裂多为成矿期后的各类中性、酸性脉岩所充填。
综上所述,本区具有寻找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下形成的金矿床的潜力巨大。
2.2 南区斑岩型金(铜)矿床找矿远景
2.2.1 大地构造环境
从大地构造环境上来看本区处于岛弧带的环境下,觉罗塔格(裂陷槽)康古尔-土屋-黄山Cu-Ni-Au-Ag-Mo-Pb-Zn-钠硝石-硅灰石-煤成矿带,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受康古尔大断裂控制,南部受干墩大断裂控制,多发生顺层压扭性破裂,其间多充填石英脉(含金),红柳沟金矿就产于其间。
2.2.2 变质作用类型
可划分为动力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和热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在区域应力作用影响下,岩石普遍强片理化,且可见绢云母、绿泥石等浅变质矿物组合。沿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热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发育于工区南部、西南部闪长岩与围岩接触带附近,常使接触带附近围岩发生角岩化蚀变。
热液变质作用是区内重要的变质作用,与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构造活动所形成的变质热液等。蚀变组合为石英+钾长石+方解石±绿帘石±绢云母+绿泥石+金属硫化物。
2.2.3 物化探特征
工作区处于磁异常的梯度带中,△T异常值最高151.28nT,长1500-200 米,宽300-400 米,有二个异常中心,西端向北转弯,其周围均为负磁异常。
区内的1︰20 万化探异常对应有Au、Cu、Mo 异常,异常套合较好,面积约10平方千米。在重力梯度带中对应有Au、Cu异常,对应地表石英脉较发育,最高值Au 2×10-9,Cu 50.8×10-6,异常出露地层为中石炭统梧桐窝子群(C2W)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Mo异常在工区的中偏西,Mo异常最高值1.2×10-6。异常中心在工区外。对应铜异常区有南北二条铁染异常,与地层方向一致。
区内石英脉发育,在凝灰岩的裂隙面上发育有微量的孔雀石,对应有化探、物探异常。投入大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在金的找矿潜力工作中有所突破。地表动力变质作用强,褶皱带发育,给中酸性斑岩体的侵位提供了空间。
综上所述,在工作区地层与花岗岩的接触部位可能有寻找斑岩型矿体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