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泵用机械密封

2019-02-19王谊军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环密封面密封圈

王谊军

(富蕴恒盛铍业有限责任公司 富蕴 836107)

1 泵用机械密封的泄露原因分析

泵用机械密封种类繁多,型号各异,但泄漏点主要有五处:(l)轴套与轴间的密封;(2)动环与轴套间的密封;(3)动、静环间密封;(4)静环与静环座间的密封;(5)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密封。

一般来说,轴套外伸的轴间、密封端盖与泵体间的泄漏比较容易发现和解决,但需细致观察,特别是当工作介质为液化气体或高压、有毒有害气体时,相对困难些。其余的泄漏直观上很难辩别和判断,须在长期管理、维修实践的基础上,对泄漏症状进行观察、分析、研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1.1 泄漏原因分析及判断

(1)安装静试时泄漏。机械密封安装调试好后,一般要进行静试,观察泄漏量。如泄漏量较小,多为动环或静环密封圈存在问题;泄漏量较大时,则表明动、静环摩擦副间存在问题。在初步观察泄漏量、判断泄漏部位的基础上,再手动盘车观察,若泄漏量无明显变化则静、动环密封圈有问题;如盘车时泄漏量有明显变化则可断定是动、静环摩擦副存在问题;如泄漏介质沿轴向喷射,则动环密封圈存在问题居多,泄漏介质向四周喷射或从水冷却孔中漏出,则多为静环密封圈失效。此外,泄漏通道也可同时存在,但一般有主次区别,只要观察细致,熟悉结构,一定能正确判断。

(2)试运转时出现的泄漏。泵用机械密封经过静试后,运转时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会抑制介质的泄漏。因此,试运转时机械密封泄漏在排除轴间及端盖密封失效后,基本上都是由于动、静环摩擦副受破坏所致。引起摩擦副密封失效的因素主要有:①操作中,因抽空、气蚀、憋压等异常现象,引起较大的轴向力,使动、静环接触面分离;②对安装机械密封时压缩量过大,导致摩擦副端面严重磨损、擦伤;③动环密封圈过紧,弹簧无法调整动环的轴向浮动量;④静环密封圈过松,当动环轴向浮动时,静环脱离静环座;⑤工作介质中有颗粒状物质,运转中进入摩擦副,擦伤动、静环密封端面;⑥设计选型有误,密封端面比压偏低或密封材质冷缩性较大等。上述现象在试运转中经常出现,有时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静环座等予以消除,但多数需要重新拆装,更换密封。

(3)正常运转中突然泄漏。离心泵在运转中突然泄漏少数是因正常磨损或已达到使用寿命,而大多数是由于工况变化较大或操作、维护不当引起的。①抽空、气蚀或较长时间憋压,导致密封破坏;②对泵实际输出量偏小,大量介质泵内循环,热量积聚,引起介质气化,导致密封失效;③回流量偏大,导致吸入管侧容器(塔、釜、罐、池)底部沉渣泛起,损坏密封;④对较长时间停运,重新起动时没有手动盘车,摩擦副因粘连而扯坏密封面;⑤介质中腐蚀性、聚合性、结胶性物质增多;⑥环境温度急剧变化;⑦工况频繁变化或调整;⑧突然停电或故障停机等。离心泵在正常运转中突然泄漏,如不能及时发现,往往会酿成较大事故或损失,须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2 如何防止水泵机械密封渗漏

2.1 常见的周期性渗漏

(1)泵转子轴向窜动量大,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大,动环不能在轴上灵活移动。在泵反转时,动、静环磨损,得不到补偿位移。

对策:在装配机械密封时,轴的轴向窜动量应小于0.1毫米,辅助密封与轴的过盈量适中,在保证径向密封的同时,动环装配后保证能在轴上灵活移动(把动环压向弹簧能自由弹回来)。

(2)密封面润滑油量不足引起干摩擦或拉毛密封端面。

对策:油腔内润滑油油面高度应高于动、静环密封面。

(3)转子周期性振动,原因是定子与上、下端盖未对中或叶轮和主轴不平衡,汽蚀或轴承损坏。

2.2 由于压力产生的渗漏

(1)高压和压力波造成的机械密封渗漏,由于弹簧比压力及总比压设计过大,密封腔内的压力超过3Mpa时,会使密封端面比压过大,液膜难以形成,密封端面磨损严重,发热量增多,造成密封面热变形。

对策:在装配机械密封时,弹簧的压缩量一定要按规定进行,不允许过大或过小。高压条件下的机械密封应采取措施,为使端面受力合理,可采用硬质合金、陶瓷等耐压强度高的材料,并加强冷却的润滑措施。

(2)真空状态运行造成的机械密封泄漏,泵在起、停过程中,由于泵进口堵塞,抽送介质中含有气体等原因,有可能使密封腔出现负压,进而引起密封面干摩擦。

对策: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这样有助于改善润滑条件,提高密封性能。

2.3 由于介质引起的渗漏

介质中颗粒、杂质进入密封面,使密封失效;动、静环辅助密封由于受介质中弱酸、弱碱腐蚀,失去应有功能。

对策:保证下端盖、油室的清洁度,对不清洁的润滑油禁止装配;机械密封油腔内油面线应高于密封面;根据不同介质选用不同结构的机械密封,如对腐蚀性介质,橡胶件应选用耐高温、耐弱酸、弱碱的氟橡胶,在固体颗粒容易进入的位置选用碳化钨,对碳化钨摩擦副的机械密封。

2.4 因其他问题引起的机械密封渗漏

机械密封存在设计、选择、安装等不合理的地方。

对策:弹簧压缩量误差应在-2毫米—2毫米之间,过大则增加端面比压,摩擦热量过多,易造成密封面热变形和加速端面磨损,过小则动、静环端面比压不足,不能密封;安装动环密封圈的密封压盖(或壳体)的端面应倒角并修光,以免装配时碰伤动、静环密封圈。

3 泵用机械密封检修中的几个误区

(1)弹簧压缩量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弹簧压缩量过大,可导致摩擦副急剧磨损,瞬间烧损;过度的压缩使弹簧失去调节动环端面的能力,导致密封失效。

(2)动环密封圈越紧越好。其实动环密封圈过紧有害无益。一是加剧密封圈与轴套间的磨损,过早泄漏;二是增大了动环轴向调整、移动的阻力,在工况变化频繁时无法适时进行调整;三是弹簧过度疲劳易损坏;四是使动环密封圈变形,影响密封效果。

(3)静环密封圈越紧越好。静环密封圈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相对较紧密封效果会好些,但过紧也是有害的。一是引起静环密封因过度变形,影响密封效果;二是静环材质以石墨居多,一般较脆,过度受力极易引起碎裂;三是安装、拆卸困难,极易损坏静环。

(4)叶轮锁母越紧越好。机械密封泄漏中,轴套与轴之间的泄漏(轴间泄漏)是比较常见的。一般认为,轴间泄漏就是叶轮锁母没锁紧,其实导致轴间泄漏的因素较多,如轴间垫失效,偏移,轴间内有杂质,轴与轴套配合处有较大的形位误差,接触面破坏,轴上各部件间有间隙,轴头螺纹过长等都会导致轴间泄漏。锁母锁紧过度只会导致轴间垫过早失效,相反适度锁紧锁母,使轴间垫始终保持一定的压缩弹性,在运转中锁母会自动适时锁紧,使轴间始终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

(5)新的比旧的好。相对而言,使用新机械密封的效果好于旧的,但新机械密封的质量或材质选择不当时,配合尺寸误差较大会影响密封效果;在聚合性和渗透性介质中,静环如无过度磨损,还是不更换为好。因为静环在静环座中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使聚合物和杂质沉积为一体,起到了较好的密封作用。

(6)拆修总比不拆好。一旦出现机械密封泄漏便急于拆修,其实,有时密封并没有损坏,只需调整工况或适当调整密封就可消除泄漏。这样既避免浪费又可以验证自己的故障判断能力,积累维修经验提高检修质量。

猜你喜欢

动环密封面密封圈
舰载发射装置动环断裂故障分析与改进
核心机楼动环系统组网探讨
基于国产化龙芯的动环数据采集系统
套管头椭圆型金属密封面密封性分析
反应堆压力容器不锈钢密封面车削加工研究
轧机工作辊平衡缸端盖及密封圈的在线更换
低迁移量环保食品罐密封圈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电机组蒸汽阀门密封面机器人双丝TIG在线修复焊接系统
油管接头台阶密封面的接触压力及密封性能
基于加速老化试验的O形密封圈存储寿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