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成效明显

2019-02-19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晋宁示范村民族团结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晋宁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仅从这些年晋宁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活动”这个侧面,就可以看到晋宁民族事业取得的成绩。先后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创建了核桃园、大绿溪、一字格、新房子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了小石板河、丫租两个“哈尼民族特色旅游村”,创建了新寨、大风口两个“彝族特色村”。

创新思路

不照搬别人模式,大胆创新适合自己的路子,结合各示范村实际以及今后产业走向,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形势,着眼长远,突出示范村的“示范”效应,对每个示范村的创建进行定位。确定以打造昆明城市后花园为努力方向、以体现民族特色为亮点,以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为产业培植的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产业发展重点的示范村创建原则,明确以建设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要求,突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政府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方支持的运作方式,探索农民能持续增收致富的产业扶持发展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晋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创建,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整治,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稳固,民族文化得到繁荣发展,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持续加强,基本形成以蔬菜、经济林果、旅游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子,农民收入增幅明显。

把握重点

在示范村创建工作中始终围绕团结与进步这一总基调,将产业培植、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点。形成短期以发展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中期以发展核桃为主的经果林业、长期以发展乡村休闲游为主的旅游业的近、中、远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布局。

在示范村创建的近期产业培植中注重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蔬菜种植业,目前基本形成以荷兰豆种植为主的农民增收致富路子,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核桃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村”,全村有汽车113辆,平均每1.5户就拥有1辆汽车。小石板河村在全区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搬迁安置,形成高钙硒米特色产业,每年举办哈尼春节、六月年、十月年长街宴节日旅游庆典活动。丫租村探索发展梯田水稻、泥鳅、谷花鱼生态共生特色产业模式。

在中期产业培植中,核桃园村引进企业承包荒山种植核桃3000余亩,带动农户加快核桃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大绿溪村在示范村创建中扶持40余户农户发展核桃示范种植110亩,已经成为农民的一棵“摇钱树”。新房子村在示范村的创建更是积极创新模式,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种植泡核桃200亩,户均拥有核桃树130棵,现已全面挂果。仅此一项未来10年每年可为本村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700元至1万元。

在远期产业的探索中,注重挖掘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村内环境、保护生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在核桃园村开展了农家乐旅游,扶持发展农家乐旅游接待户9户,开发旅游景点,唱响敬酒歌,组建民族文艺表演队。在大绿溪村新建民族文化展演舞台,从此有了夕阳彝乡火把节庆典活动。扶持夕阳村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户7户,开展 “哈尼长街宴”、“丰收节”、梯田观光、摸鱼拿泥鳅、捡菌子、露营等旅游项目活动;开发夕阳生态米、夕阳泥鳅、谷花鱼、黑皮花生等农特产品。

突出特色

始终把握好创建定位,突出生态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示范村:核桃园村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大绿溪村以民族文化展演为特色,一字格、丫租村以传统村落保护与修复为特色,新房子村以产业发展为特色,小石板河村以搬迁新建体现民族元素为特色。

在生态特色方面,尽量恢复和保持原生态特色,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保护意识,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村容村貌整治中尽量不用现代建筑材料,不主张清一色的白石灰或瓷砖等外墙装饰。把握基础设施建设与示范村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在公厕的设计建设上体现独特性和与村庄原貌的和谐,在村内道路的硬化上尽量恢复青石板路,并注重村容整治的每个细节都能为生态特色服务。

民族文化特色方面,注重保持传统的彝族民居建筑风格,扶持推广传统民居建筑,发扬良好的民族风俗习惯,体现浓郁的彝族风情。注重营造民族文化氛围,积极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为示范村建设服务。在示范村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活动,培养传承人,组建民族文艺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开发大型彝族迎宾歌舞《双河情》《夕阳红火》《敬酒歌》《古滇青铜乐舞》《秧鼓神韵》《白鹇鸟飞来》等一批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挖掘创作出了核桃园大型墙体画《山魂》、丫租历史典故浮雕《唐元蘇狭义图》和圆雕《牛引定居》。建成了核桃园、一字格两个彝族文化陈列馆和小石板河哈尼民俗陈列室,在丫租建设民俗文化传习室。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始终成为示范村建设活的灵魂。开展彝族火把节,春节开街、哈尼节日等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各方参与

注重示范村建设村民力量的发挥,规划和实施的项目让村民知晓,听取村民的意见,与村民产生互动,得到村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是搞好示范村建设的关键。以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示范村规划实施方案意见,方案出台后向村民张榜公示。召开村民会议听取项目实施各阶段意见和建议,做到每个方案的出台都得到大多数村民的通过,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拥护,每个项目的实施都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与参与。同时制定了特色村《村民事务民主管理公约》,进一步推进示范村有效治理。

示范村的创建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只靠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全区上下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除发挥民族专项资金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中的主导作用外,还主动争取“生态村”“扶贫村”等项目支持。在全区示范村创建中直接投入2500万元资金,除省、市、县投入和乡、村、组配套的资金外,整合其他各项资金1000余万元,占了总投入的近40%。在村民素质教育、科技培训等方面得到了多个部门的支持,使示范村建设壮大了物力和人力,扩大了影响力。

猜你喜欢

晋宁示范村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景观(二)
晋宁区总工会:开展“职工书屋”授牌赠书活动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宣传部专题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沃尔沃建筑设备助力晋宁磷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