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善洲“改革先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2019-02-19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杨善洲共产党人先锋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杨善洲同志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探索并推进边疆小城镇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培育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先锋”称号当之无愧。

“改革先锋”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时代价值

学习杨善洲精神,要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切实做到矢志不移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把握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切实做到树牢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要把握求真务实这个品格,切实推动作风转变;要把握廉洁自律这个要求,切实做到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弘扬杨善洲精神,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群众观;以杨善洲精神为镜鉴,对照他的政治品格、公仆情怀、崇高境界、奉献精神。

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60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60年践行党的宗旨。杨善洲同志是执政为民的典范。他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牢牢扎根群众之中,始终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为人民服务就不停止”。杨善洲同志是求真务实的典范。他坚持真抓实干,对定下来的事情就雷厉风行、抓紧实施,对部署了的工作就狠抓落实、一抓到底,他带领保山干部群众把贫穷落后的保山地区建成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后的20多年造就了大亮山的莽莽林海。杨善洲同志是廉洁奉公的典范。他坚持以身作则,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杨善洲用生命彰显了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和优良品格,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榜样,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杨善洲同志是云南当地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他生在滇西,长在滇西,工作在滇西,一生奉献在滇西。那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概括了云南成长起来的这个先进典型形象:“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杨善洲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干部群众,都被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深深地打动,人们普遍使用忠诚、无私、执着、坚韧、高尚、奉献……来赞美这位老共产党员。他超越了物欲功利的诱惑,他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和做人原则,他经受住权力、地位的考验。杨善洲人生所体现出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地感悟和学习。

朴实无华的“改革先锋”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杨善洲同志一生的高贵品格和伟大精神,正如这种高贵品质。

杨善洲同志信仰坚定,体现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和党的事业、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杨善洲20多岁参加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很快成长为基层工作骨干,从31岁起开始了他数十年在县地两级重要领导岗位为人民服务的生涯。1988年,从领导岗位退休以后,他放弃了到省城休息养老的优越条件,志愿回到家乡,带领一班人在大亮山建林场植树造林,一干又是20多年,植树近6万亩,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创造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辉煌。临终前他把价值3亿多的集体林场经营权无偿地交给了国家。杨善洲同志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忠于党的事业,一心为群众谋利益,在生命的84个春秋里,始终用一个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对家乡和人民群众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于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家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具有共产党员以人民为中心的公仆情怀。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人民群众。杨善洲同志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为群众办事;他深怀爱民之心,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真正“身入”基层“心入”百姓,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主动回应群众期待,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注重维护群众权益,真正体现为民、爱民、利民的公仆情怀,他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各级干部的榜样。

杨善洲同志鞠躬尽瘁,有着共产党人勇当时代先锋的崇高境界。杨善洲同志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勇担重任,带领群众谋发展、谋福祉。他自己说:“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他在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谋发展,退休之后继续不懈为群众造福,体现了鞠躬尽瘁的崇高境界。杨善洲一生务实、实干,他作为主要领导,开展各项工作总讲求实际,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他深入农村、工厂,在农户、群众中做调查,解决实际问题。他亲手帮助农户拌肥料、栽秧苗、打石块、订马掌、修房子,帮助群众找种子、送粮食,育种苗、嫁接果树。他退休后造林大亮山,更是体现为群众谋利益的实干精神。

杨善洲同志廉洁自律,具备共产党人淡名利讲奉献的高尚情操。名利对党员干部始终都是一种重要考验,只有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财富观,像杨善洲那样“不能光想着自己、光想着钱,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才能抵御住各种诱惑,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杨善洲同志当官数十年,从不为自己、为家人、为亲戚朋友谋取任何私利,出差下乡从不吃免费饭。杨善洲在任期间,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对群众真情付出,却从不计回报。他始终保持一颗淡泊的心,经常一身中山装,脚蹬解放鞋,下乡工作还穿草鞋,和群众心心相印,践行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杨善洲精神在本质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杨善洲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正是因为时刻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才做到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路线理解得深透,实践得完美。他担任地委副书记、书记期间,心系农业,抓粮食生产,让群众有粮吃。他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就医、入学、住房和发展经济作物致富的问题,集中反映了他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杨善洲精神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标杆和尺子,警醒我们自觉反省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

新时代弘扬“改革先锋”精神的价值取向

杨善洲“改革先锋”精神是提高党性修养的政治营养。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共产党人是最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人,把为党的事业奋斗、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和幸福。不管我们面临的现实环境和任务多么复杂和艰巨,不管时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像杨善洲那样,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才能经受住权力、金钱、名利、地位、美色各种诱惑的考验,才能兑现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

杨善洲“改革先锋”精神是增强作风建设的政治标杆。

杨善洲先后担任县地两级主要领导30多年,他一直没有什么官架子,给人的印象却始终是一个普通百姓。他的身边随时都带着农具,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他把与群众一起劳动作为了解群众意愿、掌握基层情况的重要途径。他一生公私分明,过着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杨善洲一生忘我奉献,用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工作一生,留下一个个忠于党、服务人民的感人事迹,靠足迹和汗水把党性谱写在青山绿水间,把大写的共产党员形象镌刻在滇西大地上。杨善洲同志的公仆情怀和崇高境界,树立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政治标尺。

杨善洲“改革先锋”精神是恪守党性的思想戒尺。如何正确对待权力,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同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是每个党员干部面临的严峻考验。杨善洲同志圆满回答了这个问题,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个人品格和崇高精神。他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私利,为官数十年没有享受过特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杨善洲同志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勇立时代潮头,脚踏实地谋改革,埋头苦干求创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杨善洲同志是一面镜子,杨善洲精神是一剂良方,我们要把杨善洲精神运用到干事创业的具体工作中。

猜你喜欢

杨善洲共产党人先锋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李雪健:感恩、 大爱、顽童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