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为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019-02-19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艺事业文艺改革开放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文艺所取得的成就,我们看到,40年来,改革开放推动文艺事业步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重引领,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了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文联组织的恢复,文艺界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大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文艺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阐明了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提出的要求。云南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实施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工程,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潜心创作、倾情奉献,努力实现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注入了活力。

抓精品,文艺创作硕果累累。40年来,云南文艺从弱到强,13个文艺门类百花齐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文艺界始终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开展“讴歌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云南篇章”“百名作家写云南、百名画家画云南、百首歌曲唱云南”等主题创作实践活动,推出了大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40年来,云南省上百位文艺家及作品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奖项,获奖数量在西部省(区)名列前茅,实现了云南文艺家和文艺作品在央视青歌赛、国家级摄影展等重大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5人获鲁迅文学奖,101位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影视创作成绩斐然,电影《杨善洲》《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等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云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彝海结盟》获“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木府风云》《锻刀》等数十部云南影视作品在全国热播;《火把节的火把》《云南美》等一批优秀歌曲享誉乐坛;1980年,云南舞蹈代表团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荣获13个奖项,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省份,刀美兰的独舞《水》《金色的孔雀》展示了云南民族舞的独特魅力,舞剧《阿诗玛》参加全国首届舞剧比赛获8个单项一等奖,之后又先后荣获原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云南映象》一举摘取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5项大奖,云南原生态舞蹈在全国刮起云南民族风;云南戏剧异彩纷呈,京剧《凤氏彝兰》、滇剧《水莽草》等作品在全国戏剧大赛中屡获大奖,云南戏剧界迄今为止有9人荣获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云南重彩画在丁绍光等画家的努力倡导下,将东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画派”,云南版画创作异军突起,成为云南文艺的优势品牌,产生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作品,不少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大奖,一批美术、雕像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收藏;云南摄影、民族音乐、杂技以及地方民族戏曲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育人才,文艺队伍实力不断增强。40年来,云南文艺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增加,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积极组织文艺家开展“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主题创作实践活动和采风活动,选派优秀文艺家到基层挂职体验生活,多举措、全方位培训优秀文艺人才。夏天敏、范稳等一批作家在基层挂职期间创作了《好大一对羊》《水乳大地》等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坛引起强烈反响。40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在火热的生活实践和时代变迁中不断磨砺成长,涌现出了关肃霜、彭荆风、刀美兰、宗庸卓玛、杨丽萍等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艺领军人物,培养了一大批“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云岭文化名家”,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云南儿童文学“太阳鸟”作家群、90年代的“昭通作家群”,以及近年来新崛起的“云南青年诗人群”等文艺家群体。截至2018年12月,云南省共有各文艺门类国家级会员2225名、省级会员14896名,近十年分别增加了780名和5810名,初步构建了一支门类全、数量大、素质优良、梯次完整的文艺人才队伍。

创品牌,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目标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

()()组织开展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抗旱救灾、迎接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影响较大的主题文艺活动。配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组织全省知名文艺家组成扶贫攻坚文艺小分队,深入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文艺扶贫支教”等主题实践活动和慰问演出。成功打造了“送欢乐下基层”“艺术家进校园”“文化进藏区”“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大理国际影会”等文艺活动品牌。每年组织文艺家深入基层开展慰问演出、辅导讲座、艺术培训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直接服务基层群众。

打基础,文艺阵地优势凸显。围绕文艺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建立写生、创作基地,全省先后建立《民族文学》德宏、玉溪创作基地、七彩云南·国际美术创作基地等数十个国家级、省级创作基地。《边疆文学》《滇池》等文学刊物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云南文学创作展示的主阵地。文艺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投资4.5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的“云南文苑”项目,在全国文联系统产生强烈反响。

回顾40年来云南文艺事业取得的成就,我们得到四点启示: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是云南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云南是一片文艺的沃土,蕴藏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这是云南文艺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都把繁荣文艺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为推动云南文艺繁荣发展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四是培养造就一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人才队伍,是云南文艺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40年,云南文艺事业取得的成就,使全省文艺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好“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文艺事业文艺改革开放
1942,文艺之春
民族出版中的文化导向和民族精神透视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文艺范
贯彻“两学一做”精神做促进文艺事业发展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