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薪”行动遍川蜀
2019-02-19吴梦影袁帼
吴梦影 袁帼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政治责任,构建形成了以行业、企业、地方责任制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全省各地也在推进治欠保支工作中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多种有效治理手段的创新探索,持续发力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这场温暖人心的“护薪”行动,正在川蜀大地热火朝天地持续进行。
事前预防 从源头抓起
防范危机胜过应对危机,农民工欠薪问题越早治理越有效果。近年来,我省各地坚持“治欠保支”工作从源头抓起,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加强源头管控和强化工资支付过程监管,及时有效发现欠薪现象,辅之日常监督检查,把欠薪事件提早化解,让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从源头上得到遏制。
泸州 建立工资保障制度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工作,泸州市先后出台了《泸州市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直接支付管理暂行办法》《泸州市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动态监管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其中泸县、叙永、古蔺大胆探索,制定包括治理、监管、处置、部门联动等在内的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实行由人社部门收取保证金的方式,实现“管理责任”和“治理责任”统一,发挥工资保证金的“保障作用”和“保底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雅安 推行农民工工资实名制管理
雅安市创新运用“智慧民薪”工程,全面推行以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工资支付公示牌和劳动保障维权告示牌,用工备案表、考勤表和工资表为主要内容的“一户两牌三表”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发放管理。全市分级按项目监理实名制卷宗,一项目一卷宗,包括该工程项目所有资料,集中保管,方便随时调阅、随时查用。
成都郫都区 创新源头管控机制
为从源头上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成都市郫都区建立建筑项目信息交换、开工许可办理限制值班轮值、法律援助进工地、联席会议联络员,全面推进实施工资保证金、权益告示牌、工资支付公示等源头防控制度。
事中监管 集中力量治“欠”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由来已久,其根治之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我省治欠保支政策举措越来越细密、越来越严厉的背景下,我省各级政府敢于亮剑执法,较真逗硬,有的放矢地频频采取“硬招”,紧盯工程建设领域、问题单位和行业监管漏洞,强力推进专项执法检查,持续用力,科学防控,有效减少了欠薪隐患。
达州 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绿色通道
达州市以乡镇、社区为网格单位接受举报投诉,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天候接受欠薪案件举报投诉,对举报投诉发现的欠薪企业,及时立案,从快调查,从严处理。
遂宁 持续开展欠薪隐患梳理排查
对标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细则,梳理欠薪隐患和矛盾,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实施重点监控,督促企业建立欠薪台账,实行包案领导制度,严格化解处置时限。
宜宾临港区 强化联动巡查督察机制
临港区作为宜宾市的经济开发区,有在建工程项目70余个,涉及农民工约1万多人,居宜宾全市各县(区)之首,因此临港区特别重视日常监管,在强化联动巡查督察机制上下足了功夫。联合巡查工作组在每年3月、6月至7月、11月至12月开展三次集中督察督办,结合日常抽查督办,做到平均每个星期两次深入建筑工地、企业进行督察,将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资阳乐至县 紧盯“风险点”开展严查整治
乐至县在日常工作中紧盯建设工程领域,采取“举报专查、‘双随机抽查’、逐个工地排查”的方式,多部门联合开展严查整治行动,全覆盖逐点位排查、全要素逐指标核查、全环节打击违法分包、转包乱象。
事后惩治 高压合力“护薪”
对于恶意欠薪行为,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均实行“零容忍”,在纷纷拿出“逗硬”措施,加大对恶意欠薪惩戒力度的同时,用好部门联动机制,为农民工“护薪”。
广元 加强行政司法联动
广元市强化欠薪失信联合惩戒,完善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间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加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案件查处的衔接工作,对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恶意欠薪行为形成法律威慑的高压态势。
德阳什邡市 建立劳动保障失信“黑名单”制度
德阳什邡市劳动保障失信“黑名单”制度规定,无故拖欠、克扣劳动者劳动报酬,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被列入黑名单。失信黑名单会公布用人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主要违法事实、处理情况等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会被推送到地方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部门门户网站、“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失信黑名单每年公布一次,期限三年。被纳入劳动保障黑名单的用人单位及责任人在涉及劳动保障工作情况的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
成都武侯区 建立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
武侯区将劳动信用评价系统与工商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相连接,建立企业信用“黑名单”制度和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企业失信行为的工作机制,对有拖欠工资的失信行为的企业,在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方面进行约束和惩戒,提高用人单位违法成本。
“全省立案数量、涉及农民工人数以及拖欠工资金额已连续几年保持下降态势。”省人社厅劳动保障监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将欠薪矛盾隐患解决在平时、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