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的大气二次污染防治分析

2019-02-19王小强

山西化工 2019年1期
关键词:二次污染尾气有机

王小强

(山西瑞恒化工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200)

引 言

在我国大力实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期间,大气二次污染问题愈加显著,譬如近年来工程场地污染事件的持续涌现,使其变为了民众、政府、相关部门关注、讨论的焦点。从国务院拟定、颁行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发,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在于强化治理、修复工程监管,应选择相应举措以规避二次污染。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将北京焦化厂原址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大气二次污染防治实施了研究、探讨。

1 有机污染场地修复现状与二次污染风险分析

1.1 有机污染现象较严重

我国于2005-2013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工业企业用地时30%以上的土壤被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最严重,有机污染紧跟其后,六六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较大[1]。经由国家政策帮扶,我国场地修复项目大力实施,且有机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持续进行,因土壤有机污染物具备较大毒性,可大面积传播,被人体摄入后会具备致癌、致畸等性质,存在较大危害。

1.2 异位修复技术为核心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表明,治理与修复工程应当处在原位置实行。此外,为了与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提出的需求达成一致,选取便捷、高效率的异位修复技术,以缩短修复时间并保持较好修复质量。有机污染土壤可选用的异位修复技术多种多样,内含热、常温解吸等[2],其中热解吸被广泛使用在多个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使得相关技术不断进步,获取了较大提升。

1.3 大气污染风险较高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中通常与设施拆卸、建设、土壤扰动施工等环节关联,修复期间可能出现二次污染来源囊括尾气、固体废物等。假设无法进行适宜的过程管控,便会促使大气、地下水等出现二次污染,其中最易发生且引发冲突的,便是大气二次污染问题。

2 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北京焦化厂原址污染场地即北京市朝阳区,土壤、地下水均有遭受到一定的污染,就土壤污染物而言,多为苯、多环芳烃类,污染深度将近20 m,地下水多属于苯污染,污染厚度处于10 m以上,20 m以内。就工程规范来看,这一场地污染土壤应使用异位热解吸技术予以修复[3],地下水应选用抽提加吹脱处理技术。在这一污染场地四周的地铁站、居民区等均属于环境保护的重点。

2.2 大气环境二次污染风险分析

2.2.1 场地修复核心工程

此场地修复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划分成施工、运营两大阶段。施工阶段包括污染清挖、暂存与场地的修复,污染地下水抽取、场地的治理与配套工程等;运营阶段包括污染土壤清挖、运输、暂存与修复,污染地下水抽提、治理等施工工程。

2.2.2 大气污染来源

大气污染风险多在场地修复期间形成,具体如下。

1) 气态污染物

该类型污染物具体指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工程修复施工相互作用产生的污染气体。这一项目的气态污染物成分即土壤、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于污染位置实施土壤清挖等工作时,土壤形态变化,分子扩散,苯等污染元素朝着空气中挥发,对大气环境产生损害。此外,被污染的地下水应用、处理匮乏合理性,也是导致有机污染物朝着大气中挥发形成气体污染的一大关键因素。

2) 尾气

此类污染多为土壤、地下水修复设备烟囱、机械设施所生成排放的废气。就密闭大棚等生成、释放的尾气来看,污染物具体为颗粒物、SO2、苯等;车辆、器械等生成的尾气,其成分多为NOx、CO等,此类物质均可对大气构成损害。

3) 扬尘

扬尘即土壤扰动进入大气的悬浮颗粒物。场地建设、土壤装卸等较多作业,由于损坏了地表结构,位于相应施工现场、气象条件下,会促使地面扬尘污染。

3 大气环境二次污染防治策略

针对此次研究主体北京焦化厂原址修复工程,其大气二次污染防治策略如下。

3.1 气态污染物

3.1.1 技术措施

位于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各节点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土壤修复需注重以下几点:划区划层清挖,缩减土壤裸露面积;开挖时对开挖结束区域配置高密度聚乙烯膜遮盖;若有机污染物浓度异常、异味较大,需在土壤开挖处喷洒泡沫抑制剂;邻近居民区土壤清挖区,需搭建清挖大棚,配备抽气、活性炭吸附处理系统等。另外,污染地下水抽提、治理其间,将污水疏干井井口封闭,选择封闭膜结构水袋、加盖密封水池暂存等举措,以防治气态污染物。

1) 在线监测

项目场地需配置大气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位于场地大气污染防治核心防护位置,设定在线监测探头、云监控平台,创设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从而实时在线监测组织排放的大气,且能依照相应数据,对场地清挖、修复予以引导,调整施工作业,变更现场环保举措。

2) 快速监测

通过移动式检测设备实时快速监测修复场地。安排专人对土壤开挖等位置,借助便携式有机气体检测仪对TVOC浓度进行测定,监测频次通常设定为5次/天,假设晚间施工需多测1次。同时,有效借助相应实时监测数据,引导场地污染防治措施落实。

3) 制度保障

创设大气环境二次污染防治制度。若为高温、强对流天气需中止场地施工,或短期停止工程建设,以确保场地、周围环境敏感处不存在气态污染物污染。

3.1.2 尾气

1) 技术措施

针对土壤、地下水修复设备尾气实施全方位防治,对经由引风机等将清挖、土壤暂存大棚中的气体摄入活性炭吸附箱,在治理符合DB 11/501-2017标准方能经由烟囱排放;土壤热解吸设备对废气加以修复,通过氧化燃烧式尾气处理系统加以治理,地下水对废气吹脱处理,选择活性炭吸附系统,均需符合DB 11/501-2017标准。

2) 工艺改良

此工程依据尾气粉尘量大、尾气降温易形成二噁英等问题,选择氧化燃烧式热解吸尾气处理工艺,通过旋风除尘器、气体燃烧器等设施,达成对尾气除尘、焚烧有机物等目的。

3) 环境实时监测手段

热解吸系统配置实时在线监控探头,实时监测设备所有节点的温度与尾气里面的CO、苯浓度等,经由监测结果的分析对设备运行参数加以调整,对尾气排放予以管控。热解吸设备1天需安排3个班组运作,各班组都要对在线监测数据加以整理,并把其汇总交由项目核查。

4) 制度保障

工程车辆、施工设施等均应契合《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标准,从而缩减施工器械的尾气排放。

3.1.3 扬尘

1) 技术措施

针对修复工程整个过程所有的土壤扰动施工作业实施全方位管控,规避扬尘滋生,场地道路、生活位置等均应实施地面硬化处理,场地建设时需运用密目防尘网对非污染土壤表面加以保护;某些区域具有扬尘现象滋生可选择强雾化水汽喷洒设施降尘等。

3.2 环境实时监测手段

3.2.1 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位于施工场地大气污染防治核心位置,经由设定扬尘浓度在线监测探头、云监控平台,以实施实时在线监测。

3.2.2 实时快速监测

通过便携式检测装置实时快速检测场地大气环境,安排专人对场地重要区域对颗粒物浓度予以测定。

3.3 制度保障

施工建设阶段的扬尘防治规制具体罗列如下:污染土壤清挖选择小型挖掘机;遭遇高温、大风天气暂停施工;强化作业人员培训,抵制不良施工现象;持续改进施工规划,酌情缩减清理作业面,规避扬尘破坏大气。

4 结语

此次研究将北京焦化厂原址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工程概况及大气环境二次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际提出了防治措施,望以此为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的大气二次污染防治给予相应借鉴。

猜你喜欢

二次污染尾气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空气净化器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研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探究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农村水资源安全威胁及解决对策
谈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
变频技术在尾气压缩机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