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挖掘研究爨文化的时代价值

2019-02-19付尔华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曲靖民族团结云南

文 付尔华 中共云南省曲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云南省曲靖市是以爨宝子、爨龙颜碑为标志的爨文化发祥地。文化在词典中解释最多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众多的解释中,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经下过一个定义,即:“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按照这个定义,也就是说但凡被称其为文化的,它一定是一种时间的积累,并在长期的时间积累中,形成了这一区域的人们相对独立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笔者在研究爨文化过程中,认为爨文化至少有三种核心主要精神值得总结。

“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的开拓精神

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在秦汉时称“西南夷”,因地处巴蜀之南,故又称“南中”,由于这里山遥路远、地势险峻、开化较晚、少数民族众多,而被称为“蛮夷之地”。东汉末期,以爨氏为首的汉族大姓从中原辗转流入南中后,特别是爨氏自公元339年独霸南中至唐天宝年间(公元746年)南诏灭爨400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在西南边陲开疆拓土,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发展理念,引领南中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繁荣。一是兴修水利。爨氏沿用两汉时期的水利设施大力发展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使这一地区成为早期的水稻主产区。二是使用牛耕技术翻土精耕细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水稻单产量。《华阳志.南中志》记载:“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使用”,当时的南中水利、水田稻作经济空前发展,在纵向上超过古滇,在横向上领先于其他地区。三是畜牧经济发展迅速。魏晋时期“东爨乌蛮”既是西南地区的重要族群,也是西南夷最大的游牧群体。《云南志》云:“此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批羊皮”,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使其成为南中地区的又一支柱产业。四是以井盐、矿冶、纺织为主的矿冶业、手工业、商贸业同步发展。五是“尊儒重教”。魏晋时期、爨氏大姓虽逐渐“夷化”,但仍保持着汉文化尊儒重教的传统,雍、爨、李、孟四大姓氏皆设私塾培养子弟,爨宝子“宫宇数仞,循得其墙”入门深造。爨龙颜“稠缪七经,骞骞匪躬”。二人学成,均通过举秀才而入仕途。通过上述措施,爨氏大姓在唐朝初期,创造了“东北自曲、靖州西至宣威,邑落相望,牛马被野”(新唐书·南蛮传)的盛世景象,爨龙颜以宁州刺史身份,管辖领域达云南全境含贵州、四川的部分领域,为繁荣稳固边疆作出了积极贡献。

“变服从夷”的民族团结精神

在云南早期发展史上有过外来民族在云南“变服从夷”融入少数民族的过程,一次是公元前280年的楚国庄蹻入滇,《史记》“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另一次就是爨氏统治南中的400余年间,为与西南夷各民族、各部落长期和睦相处,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以他们的睿智与情怀开始了漫长的夷化历程。他们穿起少数民族服饰,学说夷话、学习夷经。大姓与酋长互通婚姻结为姻亲,不能结为姻亲的则通过“遑耶”文化即干亲家、或“盟誓”文化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并达成利益共同体,所谓与夷至厚者谓之“百世遑耶”。在宗教上接受夷族巫鬼教,以鬼主身份统治南中数百年。通过上述各种路径和方法,爨氏与魏晋时期的土著居民、部落不断融合,至东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爨族、爨人,史称“爨蛮”。《爨龙颜碑》是南北朝时期汉文化向西南传播和云南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爨氏为奠定这一民族融合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始终奉中原王朝为正朔”的爱国精神

爨氏是中原的汉族大姓,自爨琛公元339年独霸南中至唐天宝年间的400余年里,身处西南边陲遥不可控的爨氏,虽已形成“开门节度、闭门天子”的格局,但从未因中原王朝战争不断、朝代更迭频繁而改元立朝,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始终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这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爨守中墓志铭》均有记载。爨宝子“弱冠称仁”之后,遂改革“恃远擅命”的做法,亲自入朝侍君,并与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开创了历史上“一国两制”的先河,即在“奉正朔”的原则下,中原王朝实行封建君主制,爨地则实行封建领主制,也就是在一个国家的主体下,同时保留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爨宝子本人,既接受朝廷任命的“建宁太守”,又保留着世袭的“振威将军”头衔。后来爨龙颜也曾“万里归阙”,两次入仕中央王朝。在“奉正朔”思想的引领下,南中地区虽然偏远,但历经东晋南北朝、隋唐前期,几百年间未发生大的战争和变故,这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呈现“户口殷众、金宝富饶”的繁荣景象。

如上所述,爨氏大姓治理南中地区的400余年里,不仅创造了这一地区人民忠贞爱国、民族团结的精神价值和蛮汉交融、和谐相处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并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了这一区域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开放包容、诚实质朴、自强不息的集体人格。因此,爨文化不仅成其为文化,并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南边疆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它上承古滇文化,下启南诏大理文化,是祖国多民族文化中一朵靓丽的奇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体现在文物古迹中,更植根于这一区域的人民生活习俗和生生不息的血脉之中。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时至今日,当我们再度研究爨文化那段尘封的历史、探寻爨文化精华的时候,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客观、辩证地对待那段历史,用扬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充分挖掘爨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曲靖发展文化软实力。

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民族文化的奇葩,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无穷魅力,是曲靖文化的渊源和底色之一,也是融入曲靖人血脉的重要基因。其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民族团结等内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必须充分挖掘爨文化的时代价值,激发时代活力,使这些优秀的历史基因得以世代传承,永葆其青春活力和时代魅力。要通过举办爨文化论坛、爨体书法大赛、爨文化产品研发、爨文化产业打造等多种方式积极搭建平台、寻找载体,广泛阐释、宣传爨文化的传统价值,从而达到成风化雨、以文化人的目的,进一步增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信力,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曲靖人为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接续奋斗,不懈努力。

大力弘扬爨文化“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

居乱世而能自持,爨氏执掌南中400余年间,大范围革除世袭制的弊端,采取较为开明的选官、任官制,出现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良好风尚,从而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爨乡大地在中央政权无瑕顾及、举国皆乱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邑洛相望,民户殷实”的太平景象,依靠的正是这样一种不等不靠、不争不要,敢闯敢试、敢想敢干,自力更生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当前,曲靖市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中共曲靖市委明确提出要把曲靖建成“全省经济文化强市,进入全国地级市100强”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更需要用这种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更需要用这种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更需要用这种赶超跨越的担当精神,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拼劲,以“六大产业”为抓手,狠抓落实,一抓到底,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断推进曲靖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永远坚守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爨氏在中原朝廷无力经营云南数百年中,历十数代人始终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从未出现过割据称王或改元称号的现象,始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云南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要求。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维稳护边、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异常繁重。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继承中创新,扎实开展边境长廊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通过弘扬优秀民族团结传统,激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共同团结进步,使各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让曲靖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为祖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曲靖民族团结云南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族团结之歌
曲靖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