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7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2019-02-19陈宏姬宁
陈宏 姬宁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和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七十载风雨同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与全国同步走进了新时代。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刻把握党中央的治疆规律,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1]继续努力续写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辉煌新疆篇章。
一、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7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建立了符合新疆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新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新疆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疆篇章,新疆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形成了党中央治疆方略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关心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和生产。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开启了新疆发展的新纪元。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党中央治疆方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必须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建国初期,百废待兴。1950年,党中央从少数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出发,采取“慎重稳进”的方针,对新疆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方针要求,“宁缓勿乱、有序进行”。1953年,中央提出全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总路线的指示,到1957年,新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为新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奠定了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2.新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解决中国现实的民族问题,在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运用到中国民族工作的创举。早在1922年7月,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就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五十一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1952年8月,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同年9月,新疆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决议》,正式宣布成立新疆省民族区域自治筹备委员会。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核心是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民族平等理论,强调民族没有优劣之分。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强调:“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巩固各民族团结,来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关键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指示,包括新疆在内的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2](P138)1950年11月,周恩来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3.发展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第二大历史任务。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对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首先,新疆的优势是资源,其两大优势产业是农牧业和石油工业及有色金属工业,应当大力发展。同时,水利和交通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先行”问题。另外,新疆的发展需要得到内地兄弟省份的支持,同时要向西开放,争取苏联的帮助。
4.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维护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屯垦戍边是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疆的有效措施。新疆和平解放后,军民生活处境困难。王震从长远出发,为建设边疆,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展开了军队屯垦的大生产运动。1949年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军委关于一九五O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强调指出:“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应从长期建设的观点出发。而其重点,则在于以劳动增加社会和国家的财富。”1952年5月,毛泽东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编计划,将新疆军区的部分部队改编成生产部队。1954年10月,遵照军委总参电令,新疆军区发布《公布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从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为新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符合新疆特点的改革开放道路,继承和发展了党中央治疆方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新疆实际出发,带领新疆各族人们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党中央治疆方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反对民族分裂主义。1980年,新疆民族关系紧张化,民族分裂势力抬头。邓小平准确抓住新疆问题的症结,在1981年8月来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的根本性问题是搞共和国还是搞自治区的问题……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就处理谁”,进一步“要把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3](P252)在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新阶段。同时,在毛泽东提出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要树立一个选拔民族干部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内涵是“对思想作风正派,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突出工作表现和一定资历的同志要大胆提上来”。[4](PP183~184)
2.提出开发大西北、开发新疆的战略设想。20世纪80年代,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开发大西北、开发新疆,使新疆和整个大西北成为我国在21世纪的最重要的基地之一的战略设想。根据这一设想,新疆应努力发展农牧业、石油和石油加工工业、食品和纺织工业、动力工业和建材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并解决好水利和交通这两个命脉和动脉问题。同时,要避开不利因素,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20世纪80年代是新疆取得巨大进步的十年,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牧业连年获得丰收,工业产值大幅提高,基础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外开放迈出较大步伐,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
3.作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大战略决策。1966年到1976年“文革”期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遭受严重破坏,甚至一度被撤销。1981年10月,邓小平同王恩茂谈话时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5](P253)1981年12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并指出“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策是正确的,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起到了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当代新疆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进一步发展了党中央治疆方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稳定和发展是新疆的两大主题,为新疆大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时期,党中央治疆方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国内外分裂主义势力也一直没有停止对新疆的分裂活动。针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1990 年,江泽民在新疆考察时指出:“保持全国社会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对于新疆来说,稳定更具有特殊意义……没有稳定的局面,一切都谈不上。”[3](PP317~318)1998年,江泽民来新疆考察时再次强调,“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全区各族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不管是来自哪个民族的,都是党和国家的干部,都必须把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3](P430)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中央进一步提出具体措施,包括进行集中政治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等。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990年,江泽民到新疆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治国的一个根本,也是治疆的一个根本。”1998年,他新疆考察时再次强调:“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999年3月,根据邓小平在80年代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江泽民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无论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民族团结、巩固社会稳定,还是协调东西部发展乃至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优势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脊梁,造林绿化成果显著,本土企业茁壮成长,义务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3.积极支持发展和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证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屯田戍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是完全正确的。”[3](P331)20世纪90年代,中央对兵团的发展与壮大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首先是提升兵团地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属农业部领导变为行政上归国务院领导,党务工作归中央直接领导,军事工作归中央军委领导。兵团与自治区成为属地领导关系。其次是明确兵团性质。1994年国务院第109号文件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处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集团,既不是简单的经济实体,也不是正规部队,兼有二者的属性,担负着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增强民族团结的历史任务。”中央文件明确规定:“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最后是指明改革思路。199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列入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之列,企业集团名称为“中国新建集团”,成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主体,是兵团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融的有益探索。
(四)进入新世纪,胡锦涛从新疆在国家战略全局及核心利益的特殊性出发,作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持续发展和丰富党中央治疆方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对新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这一时期,党中央治疆方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4年4月,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明确提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要战略部署,指出在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其次,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第三,要做好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群众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证明,党中央“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部署的提出,对新世纪新疆各项事业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
2.有针对性地出台促进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2007年9月,中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意见》对新疆工作从战略意义、总体要求与基本思路、特色产业、基础建设、优势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发展教育与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而科学的部署。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胡锦涛在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力求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
(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性形成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明确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内涵。
1.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交接邻国多,陆地边境线长,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事关国家安全,关系到全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大局。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的确立,符合新疆实际情况,抓住了新疆当前工作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回应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现实关切,使得新疆当前及今后的各项实际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总纲。
2.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工作的重点是“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5]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搞好民族团结,争取人心,形成认同。因此“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5]近年以来,暴恐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沆瀣一气,通过宗教极端思想煽动和蛊惑无辜信教群众,对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非法宗教活动为恐怖活动提供了土壤,宗教极端主义为暴恐活动提供了思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要区分非法与合法的宗教活动,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5]同时,要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依法保护信教群众的正常需求,培养爱国宗教人士,最终使宗教信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
3.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发展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6]。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把“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基础。“爱民则强,不爱民则弱。”[7](P199)“民为邦本,本固邦宁”。[8](P32)落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需要各族干部群众用心去扎扎实实地工作,同时也离不开党的关怀关爱。因此,要让新疆的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民族团结上,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5]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就业第一”“教育优先”仍是新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同时,应持续加大援疆力度,做好扶贫工作。
4. 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要“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治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要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策略、体系治理与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秩序与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关系。“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9]
5.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为方针。治理新疆是长期的、宏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根本方针和原则。为此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针。依法治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工作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涉及民族、宗教、反恐等敏感问题,只有法治才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根本遵循,任何民族、任何宗教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外的特权。“依法治疆”的重要思想,为我们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疆问题指明了根本方向和行动依托。
作为教学综合体的语文科目,由情感丰富的语言与生动形象的文字而组成,其学科有着少而精的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开展,结合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及存有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解答,激发引导学生实行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前期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教师要教授学生认字识字且对语文教材内容简单的朗读阅读,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进行语文知识进一步的延伸,小学五、六年级时,教师要对在现阶段语文基础上对初中内容的教学作好提前的铺垫作用。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所以语文教师需要认真负责的将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好。
“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5]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社会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团结稳疆”,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稳疆”的重要思想,阐明了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
新疆问题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国际因素,解决新疆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长期建疆”,要“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5]新疆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等工作,必须要在稳定的制度保证下循序渐进,通过长期建设和积累,才能真正获得成效。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和长期建疆三者紧密联系,依法治疆是团结稳疆和长期建疆的根本遵循,团结稳疆是依法治疆和长期建疆的根本旨归,长期建疆是依法治疆和团结稳疆的必由之路。
实践表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符合新疆实际,体现了各族人民意愿,是英明的、科学的、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坚决贯彻落实。
二、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70年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社会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稳步前进。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牢牢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确保新疆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实现了近两年多来无一起暴恐案件发生。各族群众的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信心明显增强。
(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疆2017年生产总值达10 92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18年的经济总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百多倍,比2017年增长6%,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粮食、棉花、特色林果向优质化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2%,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比2017年增长40.1%,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46%。
(三)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70年来,新疆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流通、外贸、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改革有序进行。医药、能源、财税、金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向西开放的配套建设逐渐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
(四)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
(五)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
70年来,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地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新疆始终把就业再就业作为解决民生之本的重大基础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持续解决“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业总量不断实现突破。新疆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学前“双语”教育扎实推进;新疆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发展,五级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新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全区53.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11.57%下降至6.51%。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疆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对新疆亲切关怀和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光辉指引,也得益于全区党政军警兵民的艰苦奋斗,是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结果。
三、中国共产党实施治疆方略70年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70年治疆方略积累了许多弥足珍重的宝贵经验,主要应坚持以下四点: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新疆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和决定因素。新疆外部环境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不断渗透和破坏,必须要有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运筹帷幄。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政治保证,而坚强的干部队伍和严密的基层组织是稳疆安疆的根本依靠。邓小平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3](P252)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10]新疆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锤炼过硬作风,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民族团结,打击“三股势力”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始终是新疆主流方向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长期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新疆的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松对新疆的分裂与渗透等破坏活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严重渗透,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暴力恐怖主义相互交织,对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乃至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坚持民族团结,实现“五个认同”,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前提。
(三)坚定不移地推动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疆的社会发展,一直处在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没有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就不可能有发展;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得不到保障和提高,社会稳定也不能长久。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团结,打击“三股势力”,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另一方面,要加快提高新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新疆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提高新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要坚持发展落实到民生上。顺民意,惠民生,缩小民族间的发展差距,真正实现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四)高度重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
屯垦戍边一直是中国历代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重大国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无可取代。
在新的时代,做好新疆工作,就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定坚决地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不懈奋斗,以新疆稳定发展的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