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途径探析

2019-02-19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信息

牟 宇

(济南大学商学院,济南 25000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被喻为网络的“原住民”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与互联网的接触更加密切,“低头族”就是对他们频繁使用手机上网最生动的写照。与互联网迅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并没有同步得到提高,甚至暴露出种种网络素养问题。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既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的必然要求。所以,有必要剖析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充分认识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紧迫性,分析目前网络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寻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概念探析

网络素养概念,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首先使用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麦克库劳,他认为,“网络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能够利用搜索工具在网络上得到所需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利用以协助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1]包括两个方面的素养,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技能。麦克库劳对网络素养的认识偏重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与当时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致的。在此之后,我国学者卜卫首次提出了网络素养的概念,他把网络素养定义为“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对其管理的能力、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具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这一概念也同样偏重网络使用的技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网络素养的学者也越来越多,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有学者认为,网络素养不仅包括信息的获取、表达、交流等技能,还包括独立学习、创造使用信息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道德,它主要由网络信息知识、网络信息应用能力、网络信息意识及网络信息伦理道德组成。[2]

笔者认为,网络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是个人素质概念在互联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素质概念的一个下位概念。素质的概念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网络素养也分为:知识层面的素养,具备网络应用的知识,网络社会的规范知识,网络道德知识,网络法律知识等;能力层面的素养,包括网络信息筛选的能力、高效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网络创新能力等;道德法律层面的素养,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遵守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心理层面的素养,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情绪参与到网络活动中来。具体到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它既包括能够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方面知识,拥有查找信息、筛选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具有独立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容易被不良信息影响的一类群体。对他们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对于国家的安全稳定、社会的文明和谐、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等,都极为重要。尤其是,当前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迫在眉睫。

(一)国家网络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这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互联网也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腐朽文化、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一个有力的途径。各种思潮、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在互联网上相互碰撞,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地占领网络,抢夺人心。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筛选能力、理性的判断力、独立的思考能力显得越发重要。但是,当前大学生面对“信息爆炸”态势却往往无所适从,往往兼收并蓄一味的接收。并且,年轻学生一般猎奇心态强烈,对一些新的现象和新出现的事物总是跃跃欲试,如近些年在大学生中流行的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热情高涨,就与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因此,维护网络安全急需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二)净化网络环境任务艰巨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参与网络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体”。因此,互联网上信息真真假假,各种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恶意炒作、人肉搜索等充斥着网络空间,会耗费大量的网络资源,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浪费。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只靠政策法规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网络主体自身的修养。大学生是网络中人数最多、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而且大学生也是具有高智商、高能力、高素质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应该肩负起传播积极向上信息,传播正能量,净化网络环境的重任。目前看来,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急需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程度不高,网上犯罪时有发生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受到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但是在网络中可以通过匿名评论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往往使人在网络世界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网络虚拟空间当中就会适度削弱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这样的环境氛围很容易使某些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感的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主体意识模糊,失去道德判断力,[3]进而导致网络失范行为频繁出现。有的学生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在网上恶意造谣中伤他人,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还有的学生在网上下载盗版的软件、盗版影音视频、窃取别人的论文等,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还有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自觉的成为谣言的传播者。总体来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学生为犯罪主体的网络犯罪行为呈现蔓延之势,且表现为数量不断攀升、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主体广泛扩大、作案手段专业化等特点。[4]因此,针对大学生网上道德规范程度不高、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的现状,急需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

(四)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防范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虽然基本上都已年满十八周岁,但由于一直在学校接受教育,涉世不深,对社会和网络认知简单幼稚,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落入网络陷阱。例如,有些不良的借贷平台利用虚假的信息,欺骗学生超前消费,使学生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高利贷的深渊;有的网站以高收益为诱饵,使学生深陷传销组织而不能自拔。这些针对学生的诈骗犯罪花样层出不穷,不仅使学生蒙受了财产损失,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喜欢展示生活的点点滴滴,甚至是个人基本信息,很容易被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有些学生盲目相信网友,不远千里去相见,这种做法往往会使自己受到损失和伤害。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防范能力,需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五)大学生网络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一项针对812名学生的调查显示,能够准确、全面地从网络中获取学习、实践、工作等信息的大学生仅占7%,能够熟练使用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的大学生仅占9%,经常浏览本专业权威站点的大学生仅占4%。[5]一项针对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显示,由高到低依次是沟通交际(32.8%),搜索获取信息(30.4%),娱乐购物(26.7%),学习(10.1%)。[6]由此可见,大学生利用网络更偏重于娱乐,“重娱乐,轻学习”倾向明显。网络游戏、肥皂剧、无意义的垃圾信息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的上网时间;使用网络获取知识习惯于使用百度、搜狗、谷歌等搜素引擎,没有深入的对知识进行梳理,缺乏个人的深刻理解。网络对于拓展大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专业能力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更少有学生会通过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但是网络利用的效率还需要不断提高,因此,急需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三、当前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面临的困境

网络素养是近年来才逐渐被人重视和认知的一种能力,社会各界包括高校都尚未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造成目前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归因于某个方面,而是高校、社会、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高校网络素养教育欠缺

首先,高校网络素养课程开课较少,没有形成体系化。在我国高校中,除了新闻传播、计算机技术等与网络传播相关的专业,可能会开设网络素养相关课程外,其他专业基本上没有网络素养课程设置。[7]虽然大部分高校很重视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基本普及了计算机课程,还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学生才有资格拿到毕业证,但是,这门课程更重视的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没有涉及到网络素养的培养。

其次,高校网络课程师资较少。由于我国进入网络时代时间不长,网络素养概念提出较晚,还不被大众所认识,这方面的师资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各高校基本上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零星的不系统的网络素养教育基本上由计算机专业课老师或者辅导员兼职承担,这与网络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迫切需求不相符合。

(二)政府管理和监控不到位

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还没有形成体系。有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并不能对净化网络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网络上依然充斥着谣言、色情、暴力、诈骗等等有害信息。对网上金融平台监管力度不够,致使网上金融诈骗、网上非法集资频繁发生。法律法规的制定程序复杂,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基本上沿用的是现实中法律法规制定的程序,并不能适应网络变化快、形式多样的特点,明显滞后于网络的发展。

对互联网的管理力度不够。对网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不到位,政府一直倡导的网络实名制实施不彻底,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当人们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的时候,用法律武器来维护的成本太高,并不能有效地保护个人的权利。

各种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更新不及时,内容查找不方便,人们更愿意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个人需要的信息,或通过非官方的渠道获得信息。政府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发挥不力,究其原因就是网站语言不贴近大众生活,说教意味浓厚,趣味性差,缺乏互动。

(三)大学生忽视网络素质修养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年轻、精力旺盛时期,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很快,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他们每天接受的网络信息很多,但却往往走马观花,缺乏深入思考,更喜欢浏览能给他们带来感官刺激,带来身心愉悦的网上内容。这样,会让他们沉湎于声光色的享受中,而忽略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如果任其放任自流,很容易丧失人生理想。

其次,大学生对网络素养的概念不清,重视不够。大学生对于网络知识更看重的是网络技能,他们以熟练的上网技能为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更喜欢在网络上放飞自己,从而在网络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又由于监管的不利,很多大学生误以为网络是“法外之地”,不受现实社会法律法规的影响,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四、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途径分析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发挥各方面的合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其中,高校应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社会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高校要在不同专业都开设网络素养教育必修课课程,把网络素养教育课程设置到大学生整个培养计划方案中。还可以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作用,比如,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穿插当前网络热点问题、重大网络事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并给学生进行理论讲解。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给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知识、一般网络病毒的处理等等,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其次,加强高校网络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高校网络素养师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由于网络的特殊性,网络素养教师不仅应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一定理论水平、较强网络法规意识和良好网上道德素质。为此,一方面应重视人才引进,选拔优秀人才加入到网络素养师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注意加强对网络素养师资队伍的系统化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网络素质教育育人能力;同时,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

发挥政府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中的保障作用。首先,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依法治网。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网警队伍,对网上的犯罪行为坚决打击。对网络上的暴力、色情、诈骗、谣言等污染网络环境的信息,要从源头上进行清理,杜绝其在网络上的蔓延和传播。其次,政府要联合社会各界建立一个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利用网络技术,占领网络阵地,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及时倾听和回应大学生的诉求,疏导社会负能量;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的管理,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最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全民中开展网络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渗透到从小学直到大学的整个教育阶段。同时,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提升宣传活动、网络安全宣传活动,使文明上网、安全用网、遵守网络法规等,逐步成为人们的良好习惯。

(三)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网络素养教育、政府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推动,都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外力。大学生网络素养真正的提升,离不开大学生自身这个内力的配合,只有发挥大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大学生在网络中要主动聚焦社会主流价值观。因为社会主流价值观都是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的,大学生要经常关注人民网、共青团网站、新华网、校园网等主流官方网站,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其次,端正上网动机。大学生要明确上网的目的,上网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树立学习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使用网络最主要的目的的思想,而不能把时间和精力过多的放在娱乐、游戏、购物、社交等等方面,更不应该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最后,内化网络道德。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慎独”自律意识,在网络空间中也像在现实社会中一样,注重自己的言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拒绝污言秽语。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信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