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相抑郁障碍病人躯体化症状的状况
2019-02-19贾守梅
李 萍,贾守梅,苗 宇
抑郁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或情感障碍,临床表现可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1]。双相障碍是以情感高涨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即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障碍的一类心境障碍,而只表现为躁狂或抑郁者为单相障碍[2]。临床上常见的抑郁障碍病人为单相抑郁障碍及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抑郁障碍是一类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精神疾病,导致病人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社会的疾病负担[2]。据世界精神卫生组织(WMH)对60多个国家的调查,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11.1%(中低收入国家)~14.6%(高收入国家)[3]。抑郁障碍会导致病人自杀,每年全球的自杀死亡率约11.4/10万人口[4]。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十分普遍,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但不能用实验医学的生理疾病过程进行合理解释的躯体障碍[5]。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情况及生活水平,不仅会导致医务人员对于抑郁障碍的误诊与漏诊,还会导致病人恢复期延长,增加抑郁障碍的复发风险[6-8]。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单双相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及其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精神专科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94例单双相抑郁障碍病人进行调查。入选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抑郁障碍病人;(2)年龄≥18岁;(3)病人和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存在严重躯体疾病、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障碍、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或痴呆或存在物质滥用史者。
1.2 研究工具
1.2.1 躯体化症状问卷(SSI) 用于评估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属于自评问卷,问卷共有28个条目,采用1(从来不)~5(非常多)分的5级评分法,该问卷分值为所有条目总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9]。该量表分为2个维度,其中条目2、3、9、14、19、27、28为疼痛维度,其余选项为非疼痛维度。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重测信度r=0.881,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疼痛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67,非疼痛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
1.2.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用于评估病人的抑郁程度。该量表是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最为广泛的量表。本研究采用24项条目的中文版本[10],采用0(无)~4(极重度)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17分为轻或中等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量表信度为0.90,效度为0.84。本次调查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
1.2.3 一般资料 包括人口学资料、病程、发病诱因、发病次数、住院次数和有无阳性家族史、躯体疾病史、服药情况、用药不良反应等。
1.3 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属于横断面调查,首先联系研究单位,选择18例抑郁障碍病人进行预实验调查,对调查工具进行信度的评价。据入选标准,选择门诊或住院抑郁障碍病人,在取得病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后开展调查。其中HAMD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填写,其他问卷由病人自行完成,每份问卷都附有指导语,对量表进行简要介绍,使病人了解调查的意义和问卷填写方法,并说明躯体化症状问卷的填写中,排除慢性健康问题相关症状。病人填完问卷后提交给负责调查的人员,调查人员认真检查项目填写情况,核查病人所填写项目有无遗漏,若有遗漏及时请病人补齐信息。此外,病人对问卷的疑问由负责调查人员现场以统一方式进行解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
2 结果
2.1 抑郁障碍病人的一般情况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抑郁障碍病人年龄为18~88岁,女性占比较大,为60.6%,36.2%的病人婚姻状况是非在婚状态(未婚、离异或丧偶),60.6%的病人工作状态为不在职。病人的学历水平总体不高,85.2%的病人家庭平均月收入处于中等偏下(≤5 000元/月)水平。44.6%的病人平均每周运动1次以上,但仅有31.9%的病人表示饮食状况良好。41.5%病人表示在近一年内至少经历过一次重大生活事件(包括家庭成员重病或重伤,亲人亡故,意外惊吓、发生事故、自然灾害,离异,夫妻感情不和及其他重大生活事件)。明确诊断为慢性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各类慢性疾病等)的病人达41.5%,这些慢性健康问题均处于稳定状态(见表1)。
2.2 抑郁障碍病人疾病状况 本次调查抑郁障碍病人的发作次数为(3.06±2.35)次,HAMD量表均分(23.68±11.72)分,72例(76.6%)病人抑郁程度达中重度(HAMD量表>17分)。接受调查的抑郁障碍病人中,64.9%的疾病诊断为单相抑郁障碍。过半数(51.1%)病人表示疾病发作诱因是由于心理压力,83%病人表示自己在服药治疗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服药不良反应(包括嗜睡、乏力、恶心、厌食、口干、便秘、体质量增加等其他药物不良反应)(见表2)。
2.3 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 利用SSI量表评价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化症状程度,病人的SSI得分介于29~120分,平均分(48.16±15.12)分,其中疼痛维度得分为(10.17±3.97)分,非疼痛维度得分为(37.99±12.03)分;69例(73.4%)病人仅有轻中度的躯体化症状(SSI≤56分),25例(26.6%)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已达中重度以上(SSI>56分)。
表1 抑郁障碍病人的一般资料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运动情况、家庭收入以及慢性疾病状况的抑郁障碍病人,其躯体化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情况和重大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有影响(P<0.05~P<0.01),饮食状况良好者其躯体症状总分和非疼痛躯体症状分数明显低于饮食情况一般和食欲下降者(P<0.05~P<0.01);一年内经历2次以上重大生活事件者,其疼痛症状分数明显高于未经历或经历1次生活事件者(P<0.05)(见表3)。
表2 抑郁障碍病人的疾病状况
2.4 不同疾病特征病人的躯体化症状 不同抑郁障碍类型、有无精神病家族史的抑郁障碍病人,其躯体化症状得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不良反应对其躯体化症状得分有影响(P<0.01),存在3种及以上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人,其躯体化症状总分和非疼痛症状分数显著高于无药物不良反应或仅有1种不良反应者(P<0.01)(见表4)。
此外,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躯体症状总分、疼痛维度和非疼痛维度躯体症状和病人的抑郁程度均呈正相关(r=0.337、0.325、0.316,P<0.01)。
3 讨论
3.1 抑郁障碍病人躯体化症状的状况 抑郁障碍的表现可分为情感症状与躯体症状。情感症状多表现为闷闷不乐甚至悲痛欲绝,多数病人还可出现情绪上的焦虑症状;而躯体不适则可包括疼痛与非疼痛类的症状,疼痛类症状如头痛、腰痛、颈部痛等,非疼痛症状可包括睡眠障碍、疲惫感、虚弱感等症状。抑郁症状在抑郁障碍病人中是普遍而严重的,本研究结果显示,94例病人都至少有一种与抑郁情绪相关的躯体症状,躯体症状的发生率是100%,其中26.6%的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已达中重度。这与CABALLERO等[11]的研究结果超过90%的发生率基本一致[11]。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是抑郁心境,但躯体症状作为在抑郁障碍病人中高发的症状,却未得到医务人员足够的关注与理解。
表3 不同特征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化症状比较分)
续表1
3.2 不同特征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化症状影响因素 已有的文献报道指出:性别[12]、文化和社会因素等[13]、医患关系[14]、低经济社会水平、生命周期等亦与抑郁症躯体症状有关。持续心理和生理应激、不健康生活方式、躯体疾病共病、认知下降等和抑郁躯体症状相互影响,睡眠障碍作为抑郁症躯体症状之一,同时进一步加重了躯体症状[15]。本研究显示,饮食情况、重大生活事件及用药不良反应为影响躯体化症状严重程度的因素。其中,用药不良反应与躯体症状之间关系的结果类似于国内学者顾桂英等[16]的结果:睡眠障碍作为一类躯体障碍,很大程度上受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而饮食情况与生活事件在相关研究中较少涉及。饮食情况可能通过影响生物机体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躯体症状;而生活事件可能是通过影响病人的情绪状态,间接影响躯体症状。
3.3 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躯体症状仅仅是抑郁症表现、躯体症状改善程度是预后主要预测因素之一[17]。绝大多数抑郁症都会与疼痛躯体化症状等相互伴发,相互影响,不断加重病人的病情,严重阻碍治疗的进展。且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后有相当多的病人存在残留症状,常见的抑郁症残留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疲乏、躯体症状等[18-19]。已有的文献报道指出残留症状可能是复燃、复发的前驱症状[20]。本研究显示,抑郁障碍病人总体躯体症状及各维度躯体症状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单相抑郁障碍病人的疼痛躯体症状与抑郁程度亦呈正相关,这与国内外学者[16,21]对于躯体症状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也基本吻合。医护人员在治疗抑郁焦虑情绪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病人的躯体化症状,采取综合管理方案,针对其躯体化症状进行干预,以达到减轻病情,减少复发,从而促进病人的整体康复的最终目标。
表4 不同疾病特征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化症状比较分)
总之,躯体症状在抑郁障碍病人中较为普遍。而躯体症状与病人的饮食情况、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负性生活事件显著相关。抑郁障碍病人的躯体症状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躯体症状的程度越严重,抑郁、焦虑的程度也加深。因此,护理人员可从病人的饮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方式等方面着手,设计躯体症状管理方案,减轻病人的躯体症状,从而促进抑郁障碍病人的全面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