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夜饭
2019-02-19363123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曾艺琳
363123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曾艺琳
时隔七年,好不容易回一次老家四川泸州,心里满是欢喜和期盼。
让我吃惊的是,这里的年夜饭和闽南大部分地区都不一样。十几年来,我家的年夜饭都是虾蟹鱼蛤,海鲜摆满一大桌,煎炒蒸炸,各种方式一个都不落下,犹如东海龙王设下饕餮盛宴。饭后拜妈祖佛祖。
老家在山上,山里住户多,大家彼此熟悉。年夜饭呢,先从一户人家开始,轮着吃。这时候,亲戚与邻居们都会来到请吃年夜饭的那户人家,二三十人,大家欢聚一堂。此后,每一天基本都有一户人家准备年夜饭。从腊月二十五到大年初三,我算了一下,我大概吃了八顿年夜饭。在这里,大家热情地交流,热闹非凡,大人孩子都很开心,吃吃喝喝,说说笑笑。
其实,每家每户的年夜饭大抵是差不了多少的。我吃的每顿年夜饭,都会有腊肉、腊肠、麻辣鸡、笋、豆花,其他的菜会多多少少有些变化。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姨妈家和一个伯伯家的年夜饭。
姨妈家比较远,在另一个镇上,方圆几里地,只有他们和邻居两户人家。姨妈现在经常随儿孙待在城里,但办年夜饭这种事,还是在自己家里好。姨妈家的年夜饭,来得更多的是邻居和邻居家的亲戚,还有我的几个舅舅。姨妈很早就腌好了腊肉和腊肠,挂在厨房墙壁上,抑或是窗口边,等到了腊月,便是它们味道最美之时,与干碟是绝配。豆花不是买的,而是自己推磨磨出豆汁,亲手做成;我力气小,推不动,急得哇哇叫。这里的豆花与闽南的也不一样,没有那么白,那么光滑,也不分甜咸,蘸着辣酱吃,特别能下饭。年夜饭,除了主要的腊肉、腊肠等,还有水煮鱼、炸虾、牛排、烤鱼和瓜子粑粑,花样繁多,令人赞不绝口!大人一直在说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可我觉得味道都不差。水煮鱼虽然没有大城市饭店里的规格高,但是我觉得味道相当不错!虾炸得特别酥,我心急抢食,一不小心把皮也连带给吞进去了。瓜子粑粑是粑粑上嵌着瓜子仁的零嘴儿,软软糯糯,香甜可口。
伯伯家年夜饭的一大亮点就是饭前先发红包。当然,只有小孩子才有份儿,大人没有,小孩子得了红包便乐呵呵地向大人炫耀。这顿年夜饭特别丰富,和其他人家的不一样,多了饺子、竹荪、酸菜红豆,等等。忘了饺子是谁做的了,是我的最爱,味道是学校食堂三块五的水饺不能媲美的,三下五除二,我们飞快“扫食”,一盘饺子很快见底。我直勾勾地盯着餐盘,老妈看见了,便把锅里的饺子盛了一些过来;婶婶见状,也盛了好几个给我。考虑到形象问题,我虽然还想吃,但不好意思再开口要了。这顿年夜饭,应该是最让我惊喜的一顿。
老家的年夜饭,美味佳肴自然不少,热闹、有气氛,也让人欣喜,且那种寻根问祖的归属感和温馨劲儿最令人难忘,它比城市里大饭店的年夜饭更有人情味儿。
简 评
细心体察民俗,是中学生写作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素材单一、情感逼仄、格局窄小,从初一到高三,多少人以自我为中心,在“小我”的范畴内反复打转,向内审视。局限于小事情、小情感、小格局,是败坏学生写作兴趣的一大原因。
体察民俗,可让写作天地变宽,豁然开朗。民俗既是历经时间沉淀的人际人情、民族文化,也能展现人类缤纷灿烂的生活状态,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把自己视为美丽民俗世界的小小体验者,利于唤醒心中的热爱与敬畏。走出“小我”,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写作才能润泽生命。
本文讲述四川老家年夜饭,不是点菜单式的罗列,而是吃饭时间、菜肴品种、亲戚关系都融入其中,有闽川比较,有详略处理,句句皆是亲身体验,可见欣喜与真挚,让读者也啧啧称奇,心生向往。
(郭培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