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索

2019-02-19周卓涌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策略

周卓涌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但是,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教学成效。从初中生的体育课堂参与现状看,存在许多的问题,直接对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本文主要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并分析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及提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关注度日趋提高。体育活动的展开,使得全民都积极地参与到健身与体育活动中。人们对体育的热情越来越高,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既能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与思维,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体育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能与素质教育相配合,促進其他科目的学习,并非传统教学理念中的浪费时间。因此,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初中体育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

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能够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构建学生主体活动,从而完成学生在体育认知和体育发展上的成长,促进学生在体育上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不同于其他课堂中的提问等等形式。主要指的是可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多方面发展的,师生都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因此,初中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体能动性与科学时间观念的有机统一。

2.学生自主参与性不高的原因

2.1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是以讲授为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显然在学生当中是不受欢迎的。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说,长此以往,教师的积极性也会慢慢降低,同时这也是教师没有认真贯彻学习新课改的实际教学要求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主体的不尊重,显然教学质量不高。

2.2学生尚未树立体育精神。体育课与文化课最大的差别在于,动与静。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经常要跑动或者做各种动作,损耗体力比较大,时常会出现头晕、难受等症状,如果动作不规范很容易扭伤,这就给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害怕去尝试新的体育项目,导致他们排斥体育。这主要是学生尚未树立一种体育精神,学生认为,今后步入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不多,体育对工作和生活也没多大的作用,这是对体育的一种错误认识,其实体育锻炼才是身体健康最有的利保证。

2.3体育教学方式单一。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较重,具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因此,老师要利用学生此心理特点,为学生设计出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形式,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但当前的体育教学与此正相反,老师认为只有按部就班地授课,学生才能全面掌握体育知识,获得好的发展,丝毫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3.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

3.1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从学生视角加以考虑,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为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而在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更具有效性,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平等而自由的教学环境氛围,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提升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得以激发,且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2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初中生们都是感性的,体育老师可以将“感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老师需根据教学内容、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老师还可以在原有的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将原本单一的训练模式进行灵活的转换及调整,将训练内容变得更具吸引力,这也能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比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对于课前的准备阶段,可以省去传统的原地踏步或绕操场跑的无趣热身活动,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排头抓排尾的游戏,以有趣的游戏导入体育教学。这既可以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游戏环节会以兴奋的状态来学习新知识,这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效果有较大帮助。同时,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课堂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创新新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体育学习技巧。这不仅能让学生始终保持体育学习的热情,还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体育课程的魅力,从而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初中体育创新教学的形式有很多,但是活跃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一种。一方面,轻松活跃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心情愉快,这样学生会很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项目,并且有很大热情探究体育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体育教师在尝试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或者增加新的体育项目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并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内容,积极发掘和发挥学生体育课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锻炼。

3.4建立多种教学评价体系。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对学生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例如,在进行400米跑测试之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并将该成绩进行记录,进过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测试的方式进行复查,通过前后对比来对学生的跑步成绩进行合理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且更加注重了对学习过程的整个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先进行示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科学的评价,建立师生间的情感,能有效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3.5巧用分层教学理念。体育课程运动性较强,分层教学理念应用其中,能更好地培养每个学生的运动兴趣及能力。就班级中的男女生而言,他们在身高、体能、兴趣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还有男生与男生间、女生与女生间都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如果老师坚持用相同的训练内容及要求来对待全体学生,则会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分层教学理念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更能凸显出体育教学的人文性特点,能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比如,在分配运动项目时,高个子的学生可能更愿意去打篮球,而个子偏矮的学生就会选择乒乓球,女生可能就会喜欢排球、羽毛球等运动。老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兴趣去分配项目,则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使其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因此,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应用分层教学理念,真正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获得更好的锻炼与发展。

结论: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性,能够有效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了,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提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更加富有高效的形式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无论是体育成绩还是身心健康发展上都能有所提高,使整个初中体育教学都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蔡雷.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52.

[2]马建民.初中体育教学中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44-45.

[3]徐丽娟.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62-163.

[4]郑雅云.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05.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