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评课让我成长

2019-02-19郑奕葛燕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韵味古琴古诗词

郑奕 葛燕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将古诗词融入中学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唱氛围中,在美的音韵中感悟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这正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一种体现。

10月25日上午,有幸聆听了省教学能手邓老师的一节观摩课。邓老师所讲的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华夏古韵中的一节教唱课《阳关三叠》。邓老师的这节课是让我眼前一亮的,邓老师过硬的专业素养,较高的课堂把控能力和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是他成功的基石。这一课也是我上过的,听完邓老师的课,我想起了自己在上这一课时的场景。随后,几位专家的点评更是让我如醍醐灌顶,找到了方向。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在听这一课后的反思:

先来说课堂导入。邓老师用了《送别》导入,他离别的情感也正是《阳关三叠》所体现的。在我看来,这种导入直入主题,更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离别情绪。可是听完陈老师的点评,又让我有了新的思考。陈老师提出,如果只用一个素材导入另一个素材,太单一了,我们应该用一个点导入的是方方面面,让整个导入丰满起来。这种极致完美的课堂导入是我们所追求的,陈老师的这种建议让我变得兴奋起来,回到家里,我赶紧翻阅资料,想如果我再上这一课,会用哪首歌曲来作为导入呢。我想到了《经典咏流传》当中曹轩宾演唱的《别君叹》,《别君叹》与《阳关三叠》有几大共性。1.都出自王维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2.这首诗说的就是在陕西渭城发生的事,《别君叹》在演唱上吸收了陕西文化。更能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作为陕西本地的学生来说也更能產生共鸣。3.这种改编的古曲是一种创新,无形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夯实基础。

接着,歌曲本身: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演唱得很好,但缺少了古曲应有的韵味。这时需要从歌曲的本身说起,歌曲句尾的节奏一样,音一样。表明了古人的含蓄,A部分所有音不超过三度,这种级进的表现手法是一种陈述,一种古人内敛的一种表现。B部分的大跳是现代人对古人的理解,情感表达到一定程度要用大跳来解决。整个歌曲都是四四拍,唯独在歌曲的最后一个音单独写了个四二拍,这种突然的戛然而止,是一种意犹未尽,是人们对情感的想象,或者说已经难过到一定程度,无法再说下去了。歌曲本身分析完,如何更有韵味的演唱,我有几点思考:1.歌曲韵味的演唱在于演唱者对于原作意境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营造盛唐气象与古琴气韵并重的感觉,使之更贴近诗词的意境。2.琴歌是抚琴而歌,也是低吟浅唱,在教师范唱、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将歌曲韵味演唱出来,如在古诗词歌曲演唱中可以加下滑音,每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要有像古琴一样琴弦颤动的声音。这样,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会潜意识模仿教师演唱,使歌曲韵味更好体现。学生演唱完后教师要对歌曲情绪韵味进行处理。3.对于古曲来说,间奏也是歌曲本身的一部分,间奏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小声哼唱,情感才能得到更完整的表达。4.拓展提升中古琴的视频演奏完可让学生在此完整演唱歌曲,将古琴与人声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也可以尝试寻找《阳关三叠》的古琴伴奏,这样学生更易体会并唱出歌曲的韵味。

在课改大方向下,基础音乐教育已走向挖掘音乐本体,关注音乐本身的道路。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音乐教育应以情感为纽带,以活动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以文化理解为抓手,用音乐要素的手段解决音乐问题。

这次学习也为我成为一名有教育理想的音乐教师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韵味古琴古诗词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走遍万水千山
寻访千年古琴
猜诗词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