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一个自为教师
2019-02-19张洪改侯明申
张洪改 侯明申
摘要:自为教师,是用教育理论武装起来,并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德才兼备的教师。
关键词:努力做;自为教师
习近平主席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要遵循青少年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注1)。
要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需要各级德才兼备自为教师的共同努力。而自为教师又来源于德才兼备的自在教师的历练。
所谓自在教师,按照《实践论》(注2)的观点,自在教师只认识教学各个现象的片面,缺乏对青少年特点、教育规律、教育理论的认识。虽然德才兼备,但对教学只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谓自为教师,能基本补齐自在教师的短板,能用一定的教育理论,统领自己的教学活动。自为教师与自在教师相比,虽同侪德才兼备,却对教学已处于理性认识阶段。
一、自为教师一定要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活动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注3)。同样的,没有教学的理论,也就不可能很好的组织教学活动。
师之初,自在教师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清楚明白。其中,最主要需要弄清楚明白的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熟稔这个问题,是自在教师成长为自为教师绕不开的必由之路。
自在教师在探索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教学活动中,要践行践悟,汲取教训,记取经验,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并用这一思想体系,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自在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教育理论的提升是关键。高中学段,教育理论的提升(下面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至少要经过两论教学大循环的四个阶段才能实现。
一是教学实践阶段。这个阶段,要经历第一个教学大循环的历练。这个阶段,开始接触教学,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有心人,要做好教学札记。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突发事件,往往是提升理论可遇而不可求的最好的材料,要发于启示,落于反思。
二是理论总结阶段。这个阶段,要在第二个教学大循环之初开始着手进行。这个阶段,根据教学札记的记载,在教学实践中,对感觉到材料加以整理和補充,进行推理和判断,属于理性认识阶段。这个阶段,感性认识的材料比较丰富,根据这些材料的感觉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总结出较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三是理论验证阶段。这个阶段,一般要在第二个教学大循环中段进行。这个阶段,有了初步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并能用这一理论和思想,组织指导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哪些思想方法适用,哪些思想方法欠缺,都能得到验证。正确的加以提升,欠缺的加以修正和补充。
四是理论应用提升阶段。这个阶段,一般要在第二个教学大循环末段进行。这个阶段,概念较为准确,理论系统较为完善。然而随着学生的更替,教材的改革,社会的推移等因素,有些理论系统,过去看来是完全的,但是在后来某些过程中是不充分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重新提升。
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弄清楚学生在高中学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遵循高中学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科学施策施训,有利于教学理论水平的加深。
自为教师用理论武装自己,不仅要靠自己的经验提升,还要不断借鉴他人的理论,包括不同学科,甚至不同领域的理论。常言道,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海纳百川,定可规避“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弊端。
二、自为教师一定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教学任务
经过两轮教学大循环,教师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和初步的理性认识材料。此时的教师,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者意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程标准也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对国家考试试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心目。
习近平主席指出:“考试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注4)。经过几年对考纲和试题的研究,教师教什么,心目更加清楚。高考语文试题,全国虽有多套,但考纲决定了试题的结构和应试知识点。从近几年的试题分值分配看,基础知识约占10%左右,阅读知识约占45%左右,写作知识约占45%左右。这就明确了我们的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必修课大体有79(不包括阅读欣赏、拓展链接、选修教材等)篇范文。从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角度看教学任务,范文的教学任务有两个:一是人文性教育,二是工具性教育。工具性教育的任务又分为三个:一是基础知识教学,二是阅读知识教学,三是写作知识教学。编者把教学任务分解到三个学年,大约79篇范文,大约180个教时中,所以,从战略角度思虑,教学任务是轻松的。
教师明确了教学任务,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这就等于教师拿起了教学的望远镜(注5),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保证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三、自为教师一定要用战术的思虑施训教学任务
用战术的思虑施训教学任务,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器,是备课。备课,一般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是精心研究单元提示,明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是研究范文,明确范文在这一单元训练重点中所承载的任务。
三是研究参考书,明确参考书与范文的关系。范文不能出现的信息(如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等),往往在参考书中介绍。参考书主要是让我们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补充我们在研究范文时的不足,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先研究范文后研究参考书,可避免参考书对范文理解的干扰,这样做更有利于我们对教材的二度开发。
四是研究近几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明确某一测试知识点在文章中的体现。比如:2018年河北高考语文试题第5小题考查的知识点与《林黛玉进贾府》、《祝福》所学知识点基本相似。这样的好处是,延长知识点的半径,延展知识点的范围,让学生与高考零距离接触,笃信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对老师的仰慕,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与自信,同时还能减轻高考时的心理压力。
五是阅读涉及到本次教学的练习题及其他选修教材,予以提示,便于学生在做题或自学时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能与效度。
六是搜集材料,制作课件等,有利于教学切近直象化。
七是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切实可行的教案,目标要体现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过程重点要放在表现程度上。
八是坚持说课活动,提高教师教的自觉性。常规性的说课活动,不要局限于气场、规格、形式等,备好课在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把设计的方案互相说一说,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力求教案完美。
(二)课堂教学
我们教师应该清楚,现行教材和选修教材,无处不渗透着人文思想,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就已经蕴含了人文教育,要凸显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同时还应该清楚,一节课紧紧的看似不分搭,实际教学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教师把学生领进教材,是学生对教材的感性认识阶段。把学生领进教材,在认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设置一些诸如哪些段是主题信息?哪些段是辅助信息?哪些段是干扰信息?本文的组材特点是什么?这些信息说明一个什么中心思想等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这一环节,对学生而言,它(教材)中有我(学生),我在它中。
第二步,教师把学生领出教材,是学生对教材的理性认识阶段。把学生领出教材,教师同样设置一些诸如为了说明中心思想,作者选取了哪些信息材料?这些信息材料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一环节,对学生而言,我(学生)中有它(教材),它在我中。
课堂教学的两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围绕问题思考的思维定势,凸显的是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主学习与自主学习互嵌的教学模式。
(三)重视模拟考试试卷点评课的教学任务
為了适应高考,高考前都进行高强度的模拟考试训练,模拟考试训练可使学生的实然状态逐渐趋近于应然状态。要重视模拟考试试卷点评课。一次点评课的效能不亚于一次模拟考试的效能,它能提高学生对下一次模拟考试的有意注意。模拟考试点评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弄清楚点评课的目的:
(1)摸清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秉持情况。如果是个性问题,判断是审题偏差,还是做题疏忽,要了如指掌。
(2)摸清教师本身在新授课时的遗漏情况。如果是共性问题,多审视教师本身的问题:判断该部分知识点的内涵讲解够不够精,知识点的外延分析够不够全,要心知肚明。
(3)强化学生的有意记忆。因为学生在使用某个知识点过程中失误,所以对该知识点的使用范畴及方法,急切弄明白,企望值最高,注意力最集中,因此,对老师的点评铭记在心,终生难忘,产生的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效果。
(4)点评课是下一次模拟考试的的赓续。通过点评,勾起学生对知识点的重新印记,把知识点并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印象。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知识链,储存在大脑里。
(5)对以后命题是一个启示。期中考、期末考、
升级考,是学校工作的履历,考哪些知识点,如何渗透高考思想,体现高考题型,接近高考水准,无论是拼缀题,借用题,还是自命题,教师要首先考虑进去。命题时的理想实现程度,通过点评可以清楚,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对下一次命题都是一个启迪。
二是要注意点评课的重点。重点是共性问题。如果把某题的难度系数看作e(0≤e≤1),那么e<0.3,可看作共性问题。点评共性问题,对每个学生都有收益。
三是引导学生认识考试知识点与教材的联系,增强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学习意识。
(四)课后任务
(1)每节课结束后,及时写出教学札记,通过教学纪实,写出经验教训。特别是试卷点评课后更要做好点评札记,总结哪类试题得分率偏高,哪类试题得分率偏低,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得分率偏低的那类试题,及时调整施训策略,增加训练次数,加大训练难度,补短板,强弱项,得分率偏低试题的分数提升了,才能保证整体分数的提升。
(2)课下辅导和对选修课的指导。选修课的许多文章是与必修课中的文章对应匹配的。比如必修2第三单元所学知识点与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四、第五、第六单元的知识点基本相似。目的同样是延长知识点的半径,延展知识点的范围,这样有利于知识点积厚成势。
教师在明确了教什么以后,又解决了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这又等于教师拿起了教学的显微镜(注6),避免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保证了教学的重点和质量。
到此,必修、选修、教参、课标、试题、教学理论等,在教师心目中融为一体,自在教师也就基本上成长为一个自为教师了。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
[3]列宁全集第二卷443页
[4]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5][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作者简介:张洪改,女,1979,年出生,河北临西人,学历:大本,工作单位:教育局教研室,职称:中级,职务:教研员,研究方向:教师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