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译中的意义及意义再生

2019-02-19谢倩刘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翻译意义

谢倩 刘蓉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对翻译理论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并结合翻译实践,对翻译的认识,翻译的意义及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了翻译中意义的内涵及分类,归纳总结了翻译中意义再生的可能性及原则,得出了结论:翻译中的意义必须在交流中,在特殊的语境才能得到再生。

关键词:翻译;意义;意义再生

引言

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同时,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美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目的。

一、对翻译中的意义的认识

1.1意义在翻译中的地位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翻译是一个理解和再表达的过程,要经历两次意义的转移和变化。第一次是理解原作的意义,第二次是用目的语将其表达出來。如果说正确地理解原作的意义对译者是一项挑战,那么将这种理解后的意义再表达出来则是更大的挑战。奈达将意义区分为“修辞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莫里斯的意义三分法,即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如“Indian meal”和“Indian summer”两个词组,从指称意义的角度去译,意为“玉米粥”和“小阳春”,从字面意义的角度去译则分别为“印第安饭”和“印第安夏天”。乔治·穆南主要对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进行了探讨。

1.2翻译中意义的语境

从语言的层而上来看,首先,词语意义的不对等构成了表达的困难。没有两套语汇系统是完全相同的,即使词语的字面意义一致,内在含义却可能相去甚远。比如“宣传”这个词,在中文语汇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英文的对应词“propaganda”,在英文里却带有贬义的色彩。其次,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给翻译造成了困难,一词多义的现象让译者感到头痛,这要求译者必须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译者要从句子、段落、篇章等更大的语言单位来找寻。再次,当原文意义不确定或蕴含言外之意时,译者为了完成翻译,又不得不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意义空间。所以,对于译者来说,如何使意义在交流中得以再生,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延续原作的生命则是他的使命所在。

二、语言意义观对翻译的影响

2.1传统的语言意义观

翻译的根本任务即意义的再生。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传统的语言意义观认为,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的差异。因此,如果把翻译当作一种简单的符号转换活动的话,那么,只要将A语言的符号转换成B语言的符号,便可完成任务。例如,古汉语中,“天地”仅仅与大自然中的heaven和earth一一对应,其他发音的语言就不能代表其事物。

2.2 现代的语言意义观

索绪尔认为,词语不是象征符号,而是一种抽象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符号中表达形音的部分,“所指”是该符号表达的意义。他认为“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比如英语的“tree”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树”的概念就是“所指”。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树”在英文中的读音和在法文、拉丁文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却都能表达了“树”的意思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原理。

2.3语言意义观下的意义传递

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并非仅仅局限于对文字表面意思的转化,更重要的是要将被翻译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意思、真实意思表达出来。例如,汉语言中的“暮色苍茫中”。要将我们所理解的这种景象运用英文表达出来,并让英语使用者理解,那就不仅需要我们先将我们所理解的这幅画面分析得透彻,还要用英语语言使用者所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将中文“暮色苍茫中”翻译成英文:“in the dusk in the evening”,可以传递给英文使用者的是一种时间的概念,让他们明白这几个字说的是黄昏后黑夜前夜幕渐渐降临的那一段时间,那番景象需要他们自己去理解。即意义的传递需要考察两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历史文化背景等等,通过翻译者的理解和解释,让对方接受、理解被翻译文字背后所蕴涵的真正涵义。

三、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

3.1交流的社会性

交流的社会性或社会的实践以各种方式保证每一个语言形式所特有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恒定性和特殊性,同时承认了这种种手段的合法性,无论是事物指称,还是词语定义,甚或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翻译的意义传达,最终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

3.2意义再生之障碍

但是我们也发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一词多义、意义含混、意在言外等复杂的情况给文本生命空间的重建提出了不少难题。语义含混或多义性问题,意义的“缺乏”或“过剩”,具有积极的一面:它有助于调动读者阅读的主动性,驱动读者作出自己的探索和发现。然而它也有着消极的一面:含混的语义往往使译者陷人选择的困难之中,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结论

本文从意义的表达,意义的语境及不同语言意义观对翻译的影响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翻译中的意义及意义再生等相关问题,使意义在交流中再生。当然,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Aarts, Bas. Oxford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2]颜秋静. 略论旅游英语中中西文化差异翻译的处理方法[J].海外英语,2017,5::114-115.

[3]种道静. 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 枣庄学院学报,2017,3: 77-80.

2018年河北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HCCXZZ2018006。

作者简介:谢倩,(1993-),女,汉族,籍贯: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单位:河北传媒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翻译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诗里有你
论巨型雕塑的多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