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制度基础
2019-02-19瓮晓璐
瓮晓璐
摘要:“教授治校”制度源自西方,是在学术独立、学术自由的价值观指导下,由教授集体参与管理学校学术和行政事务的一种制度。西南联合大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基础上,将该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发扬光大,将大学的管理权、决定权真正交给教授,强调以教授为重、以学术文本的民主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
关键词:教授;治理;西南联大
1938年—1945年,时逢中国人民全面抗战之际,在中国的西南边陲重地昆明,临时成立了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及私立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持教学、科研工作,在抗战的炮火中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批精英学子,蓄积了中国的科研力量,也为抗战后各条战线的重建工作积蓄了人才,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西南联大的存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八年,但这八年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水平最为接近的一个时期。西南联大沿袭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早先奉行的引自于西方的“教授治校”理念,确立了教授在大学里的主人翁地位,教授是大学基本职能的履行者,也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具体承担者。“教授治校”使得教授群体在大学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效防止了过度的行政干预和个人专断,教授群体既有强烈的民主诉求和民主意识,又具备民主素养和民主能力,由该群体直接参与大学的学术管理,甚至行政管理,是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代的有益探索。
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以及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建。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继任校长蒋梦麟沿袭了“教授治校”传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各自治理所在学校的时候,就表示认同蔡元培校长所提出的该理念,鼓励教授参与,鼓励校务公开,鼓励重视教授的诉求和声音。因此,西南联合大学实行“教授治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然而,只是有理念和经验是不够的,要真正将“教授治校”付诸落实,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
西南联合大学于1938年10月26日通过了《西南联大教授会组织大纲》,明确了教授会的职能,充分体现了“教授治校”的理念。该大纲明确了大学的教授、副教授有权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事宜进行审议、修正、改进、建议的权力,而不是由校务会或常委会直接决定。教授审议、参与的事项不仅包括教学事务,还包括部分行政事务,以体现其监督的职权。教授会虽然不是一个权力机构,但事实上却很有威望。
1939年,在《西南联大教授会组织大纲》的基础上,又通过《西南联大校务会议组织大纲》。规定:“校务会议的组织成员包括常务委员,常务委员会秘书主任,训导长,教务长,总务长,各学院院长,教授、副教授互选之代表十一人(每学院至少要有一个代表)。校务会议审议的事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本大学预算及决算;大学学院学系之设立及废止;大学各种规程;建筑及其他项重要设备;校务改进事项;常务委员会交议事项。”这表明,西南联合大学校务会的成员不仅包括行政管理人员,还必须包括各学院的教授代表,教授代表由教授会选举产生,由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长批准。校务委员会中的秘书长、总务长、训导长、教务长全部由教授担任,从制度上保证了教授对于校务事务的决策权。有效抵制了行政权力对学术的过分干预。
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治校”具体体现在“教学治校”和“行政治校”两个方面:
西南联大的一切工作都以教学为中心,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授课方式方法、教材编写和选用、学生考核等方面,教授有极大的决定权和自主权。1940年 5月,国民政府教育部要求各个大学所开设的课程须由教育部指定,至于课程的内容,也需上报教育部并获得批准。这项训令遭到西南联合大学师生的一致反对,西南联大教务委员会明确提出“道尊才能师严,课程要交教育部批准,必然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教授地位不如科员的印象,而教师也不能自展其才,这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在西南联合大学,课程的开设,尤其是选修课程的开设都十分自由和民主,有的课程由几个老师从不同的方向同时讲授,有的教授又同时开设几门课程,教授们讲课可以不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而是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自成体系的加以讲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可以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院系和專业。西南联大学生转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学生入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在专业并不喜欢,而是更倾向于它系课程,便可直接提出申请要求转系,联大教授们往往都会提出各种方便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这样一种民主、自由的机制中,学术始终处于学校的核心,学校管理不仅没有混乱无序,反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教和学产生良性互动。西南联大有效践行了以学术文本,以教授为重的理念。
在管理中,西南联大“教授治校”提倡民主、自由,给予学术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引导、实践、自治的信条让学生自行管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西南联大实施的训导方法,关注对学生积极的引导和行动上的实践。在学生的训练和管理上,学校采取自治的启发和同情的处理方式”西南联大实施教授治校制度,最有效的做法莫过于校务公开。凡是涉及师生员工利益以及关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决策都是由校务委员会和“两会三处”民主协商,共同决定后再行公之于众,坚持推行校务公开,公布决议的程序和进展,使得西南联大的任何一份子都有主人翁的感觉,因而每个人都会具对学校的责任感,他们也会主动参与并发表出自己的意见。所以说西南联大被称为“民主堡垒”并非偶然。
在西南联大,无论是学校大政方针,还是行政事务、学术事务,“教授会”都发挥着它特有的参与、监督、改进之作用。正如袁祖望所说:“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它是学术人员研究和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这就决定了学术权力在高校的应有地位,决定了教授对学术事务的应有发言权,从而也就构成了‘教授治校’的理论基础。”它突破了“师道尊严”的局限性,孕育出自由、平等、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民主管理体制造就了西南联大特有的学术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