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的本质特征及其在健康行为研究中的价值

2019-02-18李玉磊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健康行为意向自动化

摘 要:习惯研究是健康行为领域研究中难以回避的课题,然而目前对于习惯的理解仍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限制了习惯研究的发展。本文旨在梳理习惯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及原因,探究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准确定义,揭示习惯在健康行为研究领域中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心理学视角中的“习惯”是一种心理构念、一种行为决定因素。习惯意味着一种认知自动化,其本质特征是一种行为的自动化启动形式。它构成了熟虑冲动双加工模型中冲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态度、意向等认知构念的稳固程度,为解释健康行为发生机制增添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习惯的准确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健康行为领域中的诸多问题:如过去行为对后来行为的残差影响、意向—行为鸿沟的弥合、冲动系统的形成和作用机制、健康行为保持机制等。总之,已有的研究表明,把习惯纳入健康行为研究领域,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健康行为改变和保持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健康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有助于制定更有价值的行为改变干预策略。把习惯纳入健康行为改变和保持的理论研究与干预实践势在必行。

关键词:习惯;意向;自动化;健康行为;行为改变

1 前言

对健康行为相关因素感兴趣的健康心理学理论家和研究者来说,习惯结构、以及习惯的测量,一直是相当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术语“习惯”已被广泛用于预测和解释行为,认为习惯可以对行为的发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并认为习惯可以在理性构念(如意向、行为控制、态度、和社会规范的)之外,独立预测行为。另外,还存在习惯概念和本质特征方面的争议,如习惯是否只是一种不易改变的规律行为,以及习惯是否等同于过去行为频率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争议使习惯的价值被低估,限制了习惯研究的发展。

2 健康行为领域中习惯的定义及本质特征

2.1 习惯的两种定义

在健康行为领域中,对习惯的理解和定义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世俗的习惯定义,认为习惯是时常发生的、规律的或持续性的行为。另一种定义倾向是从习惯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出发,认为习惯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构念,是一个以自动化为基础、关键的行为决定因素。这种观点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把习惯定义为一种行为执行自动化形式,这样能提供更多的行为解释价值。依据习惯的确切定义,我们再了解一下习惯概念的本质特征。

2.2 習惯的本质特征

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把习惯等同于行为频率,大多数文献中对习惯的报告都是基于过去行为频率的自报告测量,不过,有很好的理由来反对这种习惯的概念化[5,6]。首先,高频率行为并不一定意味着有一个强有力的习惯存在[3,5],如运动员可能频繁跑马拉松,但是,这很难被定性为一种习惯。其次,习惯还可能独立于行为频率发生变化,可能存在重复执行以外的变量决定着习惯形成的速度,或者自动化的水平,很多学者已经同意习惯是一个比简单的过去行为重复更加复杂的构念[5]。

3 习惯在健康行为领域中的价值

3.1 习惯是以自动化为基础的行为决定因素

习惯被认为可以解释,被假设有几个特性,使其有助于理解和改变健康行为。习惯通过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重复而形成,这强化了心理上的情境线索——行为反应联结,使得替代选择较少出现在大脑内存中。并且,还使得情境线索获得了在缺乏或无需知觉、有意识的控制、认知努力或深思熟虑的状态下激活行为的潜能。这些特性决定了习惯因素可以持续地影响行为,只要相关环境线索出现,就会激发执行行为的冲动,更有效地促使健康行为以一定的频率重复出现。而健康行为的真正价值在于持续重复的累积效应,正是这种累积效应可以使一个行为有害(例如,吃高脂肪食物)或有益(例如,锻炼)于健康。

3.2 习惯在熟虑冲动双系统模型中的价值

熟虑冲动双系统模型(Reflective-implusive Model)提出了两个平行的行为决策加工系统,类似于两条激发行为的路径。

熟虑路径通过对行为的效用进行深思熟虑后,做出选择,最终形成行动意向。这条路径基于规则的审慎考虑,缓慢而费力地引导行为。

冲动路径的特征在于认知联结会在意识之外迅速激活并活化。而习惯往往被定义为是与理性的、审慎的概念(如有意识的意向)相反的概念。习惯被认为在频繁的行为中,自动化加工替代了意向的作用[2,4],所以,习惯对行为的影响被描述为冲动路径,在这条路径中,不需要有意识的觉察和深入思考,线索感知可以激活情境——行为联结,快速有效地激发行为。

熟虑系统需要认知努力才能产生行为,冲动路径以最小的努力就可以快速引导行为。深思熟虑系统的活性取决于认知能力,而冲动处理系统(引起习惯行为)是时常活跃的。

由此可见,习惯作为冲动系统的一部分,是时常活跃的,并且只需要很小的努力就可以快速激发行为,这在行为调节中具有重要价值。增强双系统中良好的习惯因素,必然能有效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和保持。

3.3 习惯在计划行为理论(TBP)框架中的价值

在TBP框架下,有关习惯价值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习惯是否能独立地预测习惯,以及习惯是否有助于弥补意向—行为鸿沟等两个问题展开。即,探索习惯能否在TBP中的理性构念之外独立预测行为,提高对行为的预测力;以及习惯能调节意向对行为的影响,有助于弥补意向—行为鸿沟。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习惯在健康行为领域中的价值已经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但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习惯理论,使习惯发挥更大的价值,未来研究可以着眼于以下几点:

1)发展能够对习惯进行更加准确测量的方法。现有的测量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还存在不足。对习惯的准确测量,是进一步促进习惯研究深入发展的根基,必须重视。

2)深入探索习惯与意向的真实关系,以及习惯与意向如何更加有效地相互促进,如何更加协调地发挥作用,使其交互作用达到最佳效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3)把习惯整合进现有健康行为理论模型,以提高行为解释力。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着单一因素难以获得理想的行为预测效果,整合能够互相促进和协同作用的相关变量是进一步提升行为预测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玥.高中生身体活动参与前因----基于熟虑----冲动双系统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16.

[3]Aarts H, & Dijksterhuis A. Habits as knowledge structures: automaticity in goal-directed behavio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2000, 78(1):53-63.

[4]Aarts H, Paulussen T, Schaalma H. Physical exercise habit: on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formation of habitual health behaviours[J].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1997, 12(3):363-74.

[5]Ajzen I. Residual Effects of Past on Later Behavior: Habituation and Reasoned Action Perspectives[J].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02, 6(2):107-122.

[6]Ajzen I, Fishbein M. The Influence of Attitudes on Behavior[M]. The handbook of attitudes. 2005:173-221.

作者简介

李玉磊(1982-),男,汉族,河南周口,博士生,锻炼行为促进,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健康行为意向自动化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健康行为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探究
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及行为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放松训练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