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智慧学生事务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2019-02-18王磊邹品韬
王磊 邹品韬
摘 要: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国内诸多高校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与优化学生事务工作,提升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水平。目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生事务工作多侧重于解决学生事务需求,提高事务处理效率,而学生事务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难以体现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本文以成都大学学生事务服务中心ISP为研究对象,探析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智慧学生事务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学生事务;服务育人;智慧事务服务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推进,互联网信息平台已成为学校在管理与服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面对大学生个性化需求明显、诉求目的性强、多元化诉求增长等特点,高校服务与管理工作如何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契合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服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
1 “互联网+”在传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1)高校学生事务服务管理现状。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过程中,互联网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日益被广泛使用。同时“互联网+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而“互联网+管理”方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其主要体现在互联网运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融合,即“1+1”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水平实现程度。对于学生服务与管理精深化的研究和实践还不足,如学生事务个性化服务与指导、学生工作的预判与调整等,无法促使互联网思维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融合发展,做到二者相辅相成。
2)“互联网+”模式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依附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学生事务服务管理工作中,高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较好实现数据服务、学生日常管理、信息推送与反馈等功能,但并未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将高校其他管理工作与学生事务服务进一步融合,发生内在的深层反应,导致高校管理活动中即便能够准确掌握学生需求,但无法迅速作出管理方式的适时修正,无法提供满足学生个性化事务需求,更难以形成过程化学生动态信息轨迹,为下一步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信息支撑。
信息平台作为高校在科学、高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如何增强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信息分析、导向反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个性的学习与生活服务,是目前各高校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信息技术变革影响下高校提升管理与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
2 基于“ISP”下的学生智慧事务服务实现途径
成都大学学生综合服务平台(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缩写:“ISP”)是以“参与全员化、管理项目化、记录过程化、决策个性化”为设计理念,协助校内各职能部门以及学群团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数据共享以及分析决策机制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精准数据服务的综合类管理信息系统。
1)参与对象的多元性。高校学生事务其目的在于解决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合理诉求,其特点体现在诉求多样性、处理及时性、流程规范性以及时间不特定性,相对于事务管理活动,无论是线下处理还是线上操作,需要体现系统性、规范性、全面性、高效性的特点。互联网信息平台在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在提高效率、加强规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学生能否获得便捷的服务,体验优质的管理,还取决于高校师生在信息平台中的参与广度与深度。ISP学生综合服务平台,根据高校管理工作的实际,将参与期间,由提出事务诉求的学生和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两类角色,拓宽至学生、服务部门、教师、学群四类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在学校事务管理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群不同程度参与到学生事务管理活动中来,提高教师以及服务部门的工作有效性,增强学群团队信息处理与技巧技能,逐渐形成教师指导与部门监督下“学生服务学生”的创新型学生事务工作局面,在学群团队的协同下逐渐形成从“满足需要”到“引导寻求”的智慧学生事务角色环境。
2)项目管理的集约性。通过线下手工操作开展的学生事务工作,处理时间周期长、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清导致的部门推诿等情况,已不再适应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而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简单将线下事务管理活动移植到线上,也无利于事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提升。相对于传统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环境下数据的存储、呈现、共享、分析方式的转变,必定促使学生事务工作在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数据分析、问题反馈方式与跟进处理等环节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ISP学生综合服务平台解构原有服务部门的事务流程,将有关事务处理的流程模块化,如学生基本信息、事务告知与协议说明、自由扩充信息、审批与流转以及个性化服务等5类一级模块以及18项子模块,事务服务项目的建设能够在期间自由选择模块进行组合,既能有效解决不同事务服务项目的规范性,降低学生事务诉求的疑惑,同时也有利于新增服务项目第一时间进行模块搭建,无需单独进行项目开发。标准化的数据结构以及服务信息之间的共享,无论是在管理成本还是服务质量上,体现出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在事務处理结构化下逐渐形成从“二次开发”到“灵活优化”的智慧学生事务管理环境。
3)数据服务的共享性。高校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不同,加上信息平台数据的孤岛性特征,难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与管理环境,尤其是建校历史较长,信息系统分散采购、开放的高校,其内部就有诸多的信息管理系统维系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如评优评奖、就业、宿舍、资助、社团、创业等管理系统。即便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推进下,将各类平台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但在实际的数据利用与使用过程中,不同部门的诉求差异、原生信息缺失等问题,仍无法较好提升学生事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封锁在存储介质中的数据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利用。ISP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则是建立在以教学信息为核心数据基础上的高校服务延伸信息平台,除了能有效解决与学生事务相关的工作外,以学生工作部牵头整体设计,将具有服务学生职能的部门信息进行重组,提供24小时不间断数据记录,根据部门工作实际需求,采用定制化信息分析与反馈方式,为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此外,增强数据以及任务为导向的多元分析方程式,参与用户可在授权机制下获取更为直观的数据分析结果,在数据挖掘与辅助决策下逐渐形成从“简单图表”到“多元解析”的智慧学生事务技术环境。
3 构建智慧学生事务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1)整合学生所需的信息资源。目前高校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是多元且繁杂的,学生能否接触到所有资源、能否在体积量庞大的资源中妥善选择最为贴近自身,对个人成长最为有利的一些的资源则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解决学生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教育资源获取途径匮乏、各部门的资源繁杂冗余是智慧学生事务服务面临的一大难题。
2)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学生事务是高校管理活动中的组成部分,积淀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但青年学生的代际特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性较强,主动调整的分析因子与权重,为学校未来管理活动提供科学、因时适宜的决策依据。
在现有的高校学生事务服务上进一步融合互联网的特质,通过互联网平台用网络协同的方式重构学生事务服务协同网,实现从“互联网+”升级到“互联网X”,增强和提升学生在参与高校事务管理活动中的体验感,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的,是高校智慧学生事务的长远目标。
作者简介
王磊(1982-),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助理研究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