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方对PPP项目推进的重要性
2019-02-18孙红赵丽平
孙红 赵丽平
摘 要:PPP项目通常存在建设规模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投资额度高、合约关系复杂且参与方多等特点,因此投资PPP项目风险较大。当前PPP合作模式中,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地位不对等,社会资本方往往会承担更多的风险,且PPP项目多为社会公益性项目,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完成,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较大。所以PPP项目的推进现在更多取决于从社会资本方角度出发,考虑项目是否可行。
关键词:社会资本;PPP项目
近年来,政府为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推动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十分庞大。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国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項目中,公共部门作为发起人通常会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双方作为PPP项目的主体,通过合同来约束行为,明确责任和权益。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崭新模式,PPP项目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政府部门推进某项基础设施建设时,往往会采取PPP模式与社会资本签订协议,以此方式授权对方进行项目的投资、建设以及后期的经营维护等环节。在合同期限内,社会资本方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在成本基础上加收一定的管理经营费用,从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获取合理回报。
政府部门具有监督调控的权限,对于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计划不做过多干涉。项目运营期满后,社会资本方需将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相关机构,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有偿移交还是无偿移交。PPP模式是一种将国家基础建设民营化的方式,政府部门引进民间资金,进行公共项目建设。该模式下,公共项目建设由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在完成后通过使用者付费或者可行性缺口补贴回收成本与利润。政府在期限届满时,收回该项目的所有权。PPP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一起合作提供公共服务。该模式不仅限于总承包,还有特许经营、租赁和私人所有权等。
PPP模式在我国得到快速推广,2014年以来,管理库项目累计9,249个,投资额14.1万亿元;落地项目累计6,039个、投资额9.2万亿元,落地率653%;开工项目累计3,559个,投资额5.3万亿元,开工事58.9%。截止到2019年9月25日,管理库累计投资排在前三位的是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计占管理库项目总数的63.7%。
PPP项目通常存在建设规模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投资额度高、合约关系复杂且参与方多等特点,因此投资PPP项目风险较大。当前PPP合作模式中,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地位不对等,社会资本方往往会承担更多的风险,且PPP项目多为社会公益性项目,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完成,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损失较大。因此近年来项目有回落现象,增速放缓。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控制、放缓,国家出台各项投资管控政策来降低风险,提升稳定投资的控制管理水平。2018年1月到9月期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万亿元,增长速度为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快速回落的状况。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投资、消费与出口三者都起到关键性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PPP模式的本质是政府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根据一定的要求建立具有周期性质的外包方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管理与运营。在一定的周期后,再将项目产权、经营权移交。这样的模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乡结合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基础通信以及能源供应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仅仅依靠政府的财力显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物质需要,所以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尤为重要,PPP模式应运而生。PPP模式旨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社会资本所追求的利益。
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需要投资大,政府财务负担重,所以借助于社会资本来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公共服务改革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PPP项目作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迅速发展。但项目的进展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大量项目迟迟难以落地,这与PPP模式特点紧密相关。PPP模式的运营期较长,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政策变动、市场环境变化、投资回收期长、竞争对手的进入等因素都会导致项目落地困难。政府部门角色定位不清,一直以一个管理者角色自居,合作意识薄弱,契约精神不足,关注的重心是资金的引进,忽视了在项目周期中,应与社会资本通力合作并对项目进展进行监督。在PPP项目合作过程中,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多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承担风险过大。因此,社会资本如何科学、严谨的对PPP项目进行投资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严谨的项目评价,可以帮助社会资本准确地选择PPP项目,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社会资本损失浪费,提高社会资本的效益性。
传统模式下,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般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现在该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出现很多弊端,造成我国政府部门经济压力太大,而且政府投资过程中往往存在浪费和低效问题。因此,我国引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资本投资,追求的是获取盈利和扩大规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帮助社会资本识别好的PPP项目,实现收益,不仅能从微观层面帮助社会资本提升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当前,针对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投资评价的研究仍需深入。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也有涉及PPP项目投资指导的内容,但都是站在政府部门角度,从社会资本方视角出发还没有规范性文件。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社会资本PPP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决策工作规范、科学化。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PPP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社会资本选择合适的PPP项目进行投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资本PPP项目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社会资本PPP项目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PPP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项目。根据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情况,国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根据相关文件指导,适合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应该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需求长期稳定、项目市场化程度较高和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等特点。PPP模式的重点是公益项目,即国家基础设施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项目,如轨道交通、机场、城市供水和供暖、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虽然现在很多社会资本都在战略转型,他们不再只是追求经济利益,也开始关注企业形象、品牌效应及社会认可度,但投资的根本还是为了盈利。PPP项目不同于传统项目,传统建筑项目本身就很复杂,需要处理协调各方面的活动及流程。而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PPP项目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目标。因此,站在社会资本方角度,对PPP项目进行投资评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方俊,王柏峰,田家乐,王超,王琰临.PPP项目合同主体收益分配博弈模型及实证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8):34-35.
[2]焦豪,焦捷,刘瑞明.政府质量、公司治理结构与投资决策─基于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7(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