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2019-02-18杨真华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高校图书馆

摘 要: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及5G技术在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不同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提供智慧化服务的图书馆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从技术、管理、服务和空间等方面浅谈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RFID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研究”(项目编号:JAT170392)。

1 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背景与意义

2009年,IBM提出“智慧星球” (Smarter Planet) 的概念[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智慧社会”概念,强调通过推动互联网+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动能[2]。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升温与升级,国家对于智慧化战略体系包含了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等领域;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更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新型模式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将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纸质馆藏、数字资源、用户、馆员等各种要素关联起来,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从而高效、快捷地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3],为高校师生提供智慧化的文献借阅服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也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保障,对于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虽然不少高校的图书馆已从传统的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进行转型,但是也主要在数字文献建设方面进行改进,对于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平台、场馆空间部署、信息化技术应用、掌握专业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的馆员人才、图书馆安防措施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比如说,在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方面,原来的网络建设在综合布线中施工不够精细考虑不够周全,没有预留足够的点位,有的还能看到明槽明线,也没有设计无线网络部署,网络速率较低,无法适应高速运行的图书馆服务,智能借阅服务器系统容灾备份能力有待提高;在图书馆的书架分类整理过程中,海量图书的及时分类整理给馆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传统的工作模式效率低下;在阅读区中总会出现恶意占座造成的资源浪费等;在信息化浪潮中,图书管理系统的软硬件措施及馆员的服务能力都有待创新和改进,总体上,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设施建设中还处于探索阶段。

3 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分析

3.1 场馆空间智慧化

部署5G通信网络设备及环境,构建高带宽、高安全、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高速互联通信网络,将互联网、传感网、物联网、图书馆资源和各渠道收集存储的各方面数据信息与读者的电子设备连接起来,将应用了RFID技术的海量图书、各种传感设备和智能传感控制系统所获得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决策,为图书感知、定位、识别、导航、推送等各种个性化智慧服务提供网络通信基础;用户可以使用校园一卡通、人脸识别技术等多重身份验证方式快速通过门禁闸机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需要感知、服务、管理的文献资源、用户以及馆内设施等对象上,比如说,图书馆每本图书都要使用射频识别芯片卷标,每个智能书架部署多个RFID天线,每层书架的每一个格子都要植入RFID芯片,有了这样的智能型书架和RFID阅读机,就能提供精准实时定位的位置服务;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对场馆环境的温湿度及照明进行实时的监控,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部署消防传感器提供消防预警的安防服务,对于场馆内的主要设备,包括多功能馆员工作站、智能借还书机、智能选座预约机、智能预约取书机、除菌机、RFID盘点机、智能图书分类机等场馆设备安装智能预警系统及冗余部署,确保设备能够提供实时服务和正常工作,提高设备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为读者提高一个安全、可靠、稳定、智慧化的智能借阅还服务。

3.2 服务智慧化

图书馆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读者的自助服务,比如说,读者可以通过自助预约取书机或手机APP,查询及预约各种书籍,以免排队等待;通过自助查询系统可以获得图书的精确定位,快速找到要借的图书;可以通过自助借还书机的智能感应识别功能或者人脸识别功能或者手机扫码等多种智能化方式实现便捷自助借还图书,节省等待借还书的时间;也可以通过智能座位预约机或者微信APP等方式进行智能选座,确保座位预约有保障。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向读者推送借还信息、新书畅销书信息、图书馆服务时间与内容等,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和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智能推荐热门文章,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和阅读推广服务,满足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丰富阅读体验。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通过馆藏资源云共享服务,为读者提供具备完善的知识挖掘与情报分析功能的知识发现系统,最终实现馆读互动、移动阅读、智能暑假等智慧型、创新型、便捷型的图书借阅服务。智慧化服务不仅建立在智慧化的图书馆的软硬件技术基础上,对于优秀的图书馆员的智慧化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馆员可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各种培训来提升业务服务模式[4]。

3.3 管理智慧化

通过5G和物联网技术,将各种传感设备和智能传感控制系统所获得的数据传输到图书馆管理系统平台,经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自动生成进出馆人员及图书等各种信息报表,自动高效完成用户身份认证及对读者的借阅还管理;融合RFID技术的精细化座位管理系统,实现座位合理分配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从而解决图书馆日益严重的读者抢座、占座等问题;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和书架,提供快速定位及查找图书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从传感器获得的各类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和有效的数据关联分析、汇总和计算,形成读者大数据、馆藏大数据、新书畅销书大数据等各类大数据的分类聚合,为图书采购、馆藏分布、读者服务、馆员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5]。

4 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从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转变和升级为智慧化模式是高校当今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只有将基础设施、场馆空间、馆员人才培养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快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才能使未来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智慧化、管理更加高效化,借还更加便捷化,读者阅读体验感更加丰富和舒适。

参考文献

[1]冯禹丁.IBM抛砖“智慧的地球”[J].商务周刊,2009(7):72-74.

[2]宋生艳·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与创新路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0)

[3]李德仁.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武汉大学学报[J].2010.2:87-92

[4]刘惠玲.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交际,2019(09)

[5]董园园.基于智慧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创新[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1):99-103.

作者簡介

杨真华(1983-),女,汉族,福建省漳浦县,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联网、大数据方面。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高校图书馆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