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旗红,浸染我生命的三次感动

2019-02-18姚中华

骏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藏民拉萨国旗

姚中华

有一种红,鲜艳如血,殷红中深藏着生命的色素;有一种红,卷动似焰,淬炼升腾涌动着火一般的热情;有一种红,如同朝霞裁剪下火红的一角,挥洒蓬勃朝气,孕育着大地崭新的希望。

这红,便是共和国的国旗红。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曾经三次被国旗红深深感动。

一九九二年,三月。北京。

坐了整整一夜的火车,凌晨四点终于抵达北京。我和同伴下了火车,一边打量着这座心仪已久的陌生城市,一边争论应该先去哪里,最后一致同意,先去天安门广场,去看那里的升国旗仪式!

到达天安门广场时,东方已经露出一线晨曦。黑魆魆的广场上已经满是前来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人群像是被一种磁铁吸引一般,朝着即将升旗的旗座旁聚拢。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心中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激动。广场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开阔。书画上我曾经无数次看到过的天安门,此时渐渐露出熟悉的轮廓。高大的城楼,庄重的楼阙,还有立在城楼前古朴的华表,无不显示出一种特有的庄严,演绎着一个古老国度特有的气度。众目聚焦处,高高耸立的旗杆挺拔而威严。那里,众人期待的国旗将伴着东方的日出冉冉升起。

三月的北京,虽然空气中已经流动着春天的气息,但依然十分寒冷。我穿着笨重的棉衣,挤在人群中缓缓向前挪动着步子。周围的人群操着不同口音,有老有少,有的昂着头,有的踮起脚尖,还有的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大家都想抢占一个观看升旗的最好位置。

期待,是一种凝固在内心的情绪。我屏声凝息,紧张而又兴奋。

不知是谁轻轻地喊了一声,来了!大家不约而同引项望去,金水桥上,一支威武雄壮的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朝这边走来,铿锵的步伐伴着雄壮的乐曲,大地都好像在微微颤动。

旗手们来到旗杆下,用一套干净利索的动作完成了升旗前的准备工作。随着护旗手一声高亢的喊声,鲜红的国旗沿着银白色的旗杆缓缓升起。

那一刻,我周身的热血似乎突然凝固,又似乎突然奔涌,抬头仰望鲜艳的国旗,一种从没有过的神圣、庄严和自豪感涌上心头。我感到,伴随着那面冉冉升起的旗帜,仿佛有一种号角在吹响。嘹亮的声音打破千百年来封闭的沉寂,响彻天宇,吹出一种扬眉吐气的豪气;好像有一种力量在升腾。它让我联想起有人曾经把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比喻成东方睡狮。如今睡狮醒来,正高昂头颅,屹立在东方;又感到那飘动的红旗似乎在发出一种无声的召唤。此时,共和国改革开放的闸门刚刚开启,百废待兴、革弊图新、自强不息的浪潮正在涌动。高高飘扬的旗帜下,有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正在汇聚、澎湃激荡……

望着国旗,一股热乎乎的东西从我嗓眼往上涌,又从眼中流出。我用手一抹,竟是眼泪。

二零零三年,七月。美国,华盛顿。

在美国华盛顿著名的宪法大街上,美国国家档案馆掩映在一片绿荫之中。怀揣美国国家矿业协会邀请函,我与中国煤矿企业家代表团七名成员一道,迈向这座号称世界一流、馆藏资料最丰富的档案馆。

档案馆珍藏着约30亿页珍贵历史档案纸质原件,500万张照片、14万卷影片和11万件原始录音资料,集中了美国历届联邦政府军事、外交、内政、财务等各部门重要档案。其中,被誉为美国立国文献——《独立宣言》《宪法》和《人权法案》三件原件作为“镇馆之宝”在这里永久性珍藏并展出。

步入二楼一个陈列室,一帧熟悉的照片映入眼帘。那是一张1972年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照片。照片上,两国领导人面带微笑,两双巨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尼克松总统在中美关系陷入冰点时来到北京的破冰之旅。在中美两国关系曲折的发展道路上,这是一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珍贵史料。

考察临近结束时,档案馆一项安排令我颇感意外,也让代表团每一位成员惊喜万分。展馆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办公的地方,从一个方盒中拿出一件东西递到我们面前。我一看,竟然是一面小小的中国国旗。熟悉的图案,夺目的红色,小小的国旗在我们眼前绽放出奇异的光彩。工作人员看出了我们的惊喜,打着手势,又把我们引到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面前,让我们把国旗插在所在家乡的位置。

地图上的地名虽然标注的是英文,但了然于胸的中国地形图让我很容易就找到中国版图,找到家乡的位置。我仔细打量着地图上的中国版图,上面每个省份都插有几面或多面小小红色的国旗。看来,来此参观的中国公民都能享受这种极富有纪念意义的特殊待遇。

此时,一枚小小的国旗握在手中,我却感到有一份难以言喻的重量。平时看似简单的红色,此时犹如一团火,释放出一种特有的温度。我把它郑重地插到家乡所在的位置上,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这是在大洋彼岸,在异乡国度,在一个远离祖国千山万水的地方,能遇到神圣而又熟悉的国旗,能亲手插在祖国的版图上,内心有一股暖流在涌动。我与考察团成员在地图前合影留念。背靠祖国的版图,背靠那一抹鲜艳夺目的红,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无比自豪的笑容。

二零一八年,十月。西藏,拉萨。

西藏,在我心中一直笼罩着一种神秘的光环。

金秋季节,应《西部散文》颁奖组委会邀请,我与内地五十多名获奖代表,终于走进这块神秘的土地,来到雪域圣地拉萨。

金秋的雪域高原有着梦幻一般的景色。天蓝得像一面蓝色的魔镜,一尘不染,几朵絮状的白云缓缓飘动。远处,有着皑皑积雪的雪山闪动着神秘的光泽,刀刺一般指向苍穹,像是竖起一道特殊的屏障,默默庇护着祖国遥远的疆域。一群牦牛在不远处草地上低头啃草。高原的景色让我忘记了高反带来的不适,贪婪地用相机镜头记录下眼前的一切。

根据组委会安排,第二天的活动是去拉萨城外一处藏民新村参观采风。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名叫雪儿达瓦的年轻姑娘。达瓦身着藏族传统服装,头戴一顶藏银装饰的帽子,站在家门前笑盈盈地迎接我们。

达瓦的介绍从她家庭身世开始。达瓦说,她的爷爷名叫桑吉,解放前曾经是农奴,是解放军把他从农奴主家救了出来。解放后,她爷爷成了一名兽医,如今,七十多岁的爷爷依然在为村民服务。她的爸爸名叫扎西,现在拉萨城跑运输,一年的收入相当于过去家里饲养十几头牦牛。而她,刚从拉萨民族大学毕业,准备去阿里地区当一名教师。

达瓦的介绍充满了激情,特别是介绍起家乡的变化,更是侃侃而谈。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她提到共产党、新中国时,她都会双手合十,神态虔诚。

参观达瓦家刚刚落成的新居,房顶上一面飘动的鲜艳国旗吸引了我的目光。问达瓦,为何房上插国旗?雪儿达瓦说,这是藏民房舍的新標志,我们藏民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靠的是共产党,靠的是新中国,我们藏民从内心感激共产党,感谢新中国!我能看出,达瓦说得很真诚,丝毫没有虚假夸张的成分。

经雪儿达瓦一说,我才注意到,整个村子,一排排崭新的藏民新居,几乎家家户户房顶上都飘扬着一面国旗。鲜艳的国旗在瓦蓝的天空下格外鲜艳,有一种夺目的光彩。国旗,平时在内地司空见惯;而它飘扬在雪域高原的藏民房顶上,被藏民们赋予与五色经幡一样的虔诚与敬意,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后来,无论在拉萨、那曲,还是在昌都、林芝,我看到许多藏民房顶上都飘动着一面鲜艳的国旗。那夺目的红在高原蓝天白云下,犹如一团跳动的火焰,成为高原上最耀眼的颜色。

西藏之行,留在我记忆里的东西有很多,而飘荡在雪域高原的那一面面国旗红,是最为难忘的一抹色彩。

国旗红,在我人生的三个阶段,三个不同地点,三次浸染我的生命,令我无比感动。时光记录了共和国发展前进的步伐,以及她七十载的沧桑巨变。我想,变化的是面貌,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国人对国旗永恒的情感。

猜你喜欢

藏民拉萨国旗
西藏“Z 世代”的拉萨记忆与憧憬
古道散茶香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犬獒效应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尊重国旗
拉萨土豪
请菩萨找零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去拉萨不能错过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