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真衰落了吗?
2019-02-18张延陶
张延陶
再次跌落世界100强的索尼刚刚发布了2019年二季度的财报,其营收也继续着下滑的态势。
作为曾经消费电子的王者、改革开放后最为中国人民熟知的日本品牌,索尼始终负面缠身,重组、裁员、亏损已经成为其关联词。
然而索尼的“衰落”背后酝酿着的却是深层变革,成本的节约带來了盈利情况的改善,甚至腾挪出足以支撑千亿转型的资金。索尼真的衰落了吗?
平井一夫的“减法工程”
上世纪90年代,三星开始对标索尼,以数字化转型开启了对索尼的超越之路。而彼时,索尼在世界成名已经长达将近半个世纪。
井深大在日本战败同年创办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即索尼前身。而真正将索尼带向全球的却是索尼的另一位创始人、第二任CEO盛田昭夫。1961年,在索尼成立美国分部的一年后,索尼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在盛田昭夫治下,索尼逐渐成长为电子消费巨头,享誉国际。其推出的Walkman更是成为几代人的青春回忆,镌刻成无法割舍的“情结”。
然而随着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经济开始了连绵不断地“阴跌”。大而全的索尼在庞大的债务以及后辈的追赶中渐渐失去优势。最终,三星凭借始终比索尼早3-6个月的研发以及对手机的聚焦超越索尼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龙头;苹果也在乔布斯回归后推出iPod,站立在Walkman的废墟匕重振了昔日风头。
索尼并非没有反思,在日本深陷泡沫经济而不自知的年代,盛田昭夫将索尼的版图扩展至软件、手机、内容,甚至是金融。在平成时代缔造索尼最后辉煌的平井一夫到台后毅然决然与盛田昭夫做出了“切割”。
在抛弃了液晶面板、化学、能源等业务部门以及过万员工后,索尼出售了包括位于曼哈顿的索尼大厦在内的多处地产,共计获利25亿美元。在2017年,位于东京银座的索尼总部大楼也开始拆除再造的工程。
与此同时,索尼市场重心的迁移也更加聚焦中国市场。2018财年,索尼在中国市场各项业务(包括电子业务、娱乐业务)总体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4%,中国作为高潜力战略市场的地位愈加凸显。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高桥洋曾表示,中国市场的具体数据不方便透露,但可以说“中国是索尼最大的利润贡献市场”。
如同索尼最具象征性的总部大楼的拆除再造一般,平井一夫通过不断做减法,将索尼进行精简与再造。在2017年,索尼实现了营业利润7349亿日元,创下它成立72年以来的最高业绩,这一趋势也在2018年得到了延续。
“被退出”中国市场
2019年初,索尼又一次“被退出”中国市场。为何索尼要退出“最大的利润贡献市场”?
3月28日,索尼官网公布的一份声明显示,原董事长平井一夫将在6月18日正式退休。而同日,位于北京的索尼中国智能手机工厂宣布关闭。结束了24年的生产历史。
对于关闭北京工厂,索尼方面表示将把生产转移至泰国的工厂,将继续把部分生产外包给合同制造商,目标是在2020年4月开始的会计年度将成本减半并实现智能手机业务的扭亏为盈。随后的4月初,索尼宣布移动通讯业务等三大部门要进入重组阶段。
尽管不是退出中国市场,但是索尼的“精简”并没有对中国网开一面。北京工厂的关闭不过是索尼业务重组中的—步棋,这种事情已经从平井—夫上任以来延续了35年。
索尼的手机业务如今已经被重组,索尼在今年春天宣布重组计划,将家电、相机和手机业务进行合并。
手机业务作为平井一夫时代坚称“绝不放弃”的部门多年来持续表现稳定,始终亏损。而与此同时,索尼生产的手机相机传感器却被应用在全球各大手机品牌上,这其中包括苹果、三星。
重组之前,甚至有索尼移动部门的员工透露,之所以索尼强大的CMOS并未令其手机的摄影摄像功能受惠,是因为技术储备丰富的相卡几部门,怕手机的拍照超过自己的微单,所以一直拒绝为手机部门优化相机。
索尼各部门之间的隔阂程度之深由此可见一斑,整合的迫切不言而喻。
半导体投资豪赌
索尼在10月30日公布了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详情,第二季度(7-9月)收入为2.12万亿日元,同比下降3%。营业利润为2790亿日元同比增长了16%。这一数字创下历史同期最高值。
同时,财报显示,索尼本季度的总收入下滑是因为收入贡献最大的两个部门营收均大幅下降,本季度游戏与网络服务部门营收为4544亿日元,同比降低18%。电子产品和维修部门本季度营收4935亿日元,同比降低12%或6250亿日元。
尽管如此,索尼对全年的展望却持乐观态度。索尼在财报中上调了全年的业绩预期。
通过分析财报不难发现,索尼获利的功勋来自图像传感器业务的飘红。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索尼的图像和传感器解决方案部门营收3107亿日元(约合29亿美元),同比增长22%。
数据显示,2018年索尼在手机摄影芯片上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而三星只有不到20%,索尼的目标是,到2025年,利用新工厂将其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到60%。
因此,索尼的半导体业务投资近期迎来了大手笔运作。《日本经济新闻》透露,索尼计划在日本长崎县南部投建—座新图形传感工厂。索尼发言人Takashi Iida也证实:“我们正考虑在日本投建一座新工厂。”据消息显示,此笔投资金额将达到1000亿日元。
索尼通过整合与精简业务实现了降本增效。消费电子上“一蹶不振”的业绩与雄心壮志的“不放弃”形成了鲜明对比,或许只有“情怀”才可以解释索尼的“顽固”。好在索尼在游戏、内容以及半导体业务上轮番领航,情怀才得以支撑。
近年来,日韩企业的“衰败”一直在演绎,但索尼、松下、三星、LG等企业并未就此消沉,而是尝试“走出舒适区”,并早已开始在半导体、电池等业务上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