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生牡丹根对患造血器官坏死症(IHN)虹鳟幼鱼成活率的影响

2019-02-18张雪亮郭堂军孙茜蓉

养殖与饲料 2019年2期
关键词:虹鳟幼鱼鱼苗

张雪亮 何 莹 郭堂军 孙茜蓉

甘肃省永登县水产工作站,甘肃永登 730300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IHN)是由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引起的以鲑鳟鱼类为主的一种高度传染性急性流行病。该病可使受感染的鲑鳟鱼类(包括野生和养殖)出现水肿和出血并急性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外源性输入导致2009年11月永登县鲑鳟养殖基地染病至今,其破坏性非常严重。资料显示,2009-2014年虽然不断采取消毒、分区隔离等措施,但仍累计死亡708.3 t,经济损失达2 803万元;50 g以上幼鱼死亡率达50%以上,50 g以下幼鱼死亡率达60%以上,鱼卵孵化至鱼苗阶段死亡率达97%以上。2012-2014年,谊源渔场、千水源养殖基地养殖试验表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致50 g以上幼鱼死亡率达48%,致鱼卵孵化至鱼苗阶段死亡率达97.5%[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中草药。野生牡丹根,在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海拔约2 200 m的林区获得。

2)饲料。汉业虹鳟鱼颗粒饲料。

3)试验动物。感染虹鳟造血器官坏死症(IHN)虹鳟幼鱼,来源于永登县鑫维虹鳟养殖场。

1.2 方法

1)试验动物分组。选择规格为7~11 g的虹鳟幼鱼10 000尾,随机分组,分6组,对照组3组,试验组3组,每组833尾。试验组采用野生牡丹根浸泡与投喂药饵方法,对照组只进行基础饲喂,不使用野生牡丹根防治鱼病措施,试验组、对照组池塘面积(共6口池塘,32 m2/口)、水流量、管理方式相同,溶氧量为 6.5~15 mg/L,水温为 12 ℃。每天06:00、20:00各喂 1次,每次投喂 0.083 3 kg。

2)野生牡丹根使用。采挖鲜野生牡丹根若干,除去泥土后待用。加工药饵:将鲜野生牡丹根用粉碎机粉碎后,与汉业虹鳟鱼颗粒饲料按0.4∶1.0的比例混合,加入少许水,搅和均匀,搓成小条状,切成小粒晾干后成颗粒药饵投喂;浸泡:取鲜野生牡丹根1 kg,切片后全池抛撒,再取4 kg鲜野生牡丹根分成5束,按照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投放池塘中,浸泡10 d后捞出弃用,循环投放;采样:每10 d采样1次,记录生长数据(表1)。

表1 幼鱼生长情况 g

2 结果与分析

野生牡丹根治疗虹鳟幼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试验历时40 d,试验结果如下(表2)。

表2 野生牡丹根治疗虹鳟幼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2.1 饲喂30 d,对照组虹鳟幼鱼死亡率的变化

通过为期30 d的观察及数据记录显示,对照组、试验组幼鱼死亡率均逐渐降低,对照组较试验组幼鱼死亡率高5.2%,死亡鱼苗多260尾,证明中草药牡丹根对疫病防控有效果[2]。

2.2 饲喂40 d,对照组虹鳟幼鱼死亡率的变化

通过为期40 d的观察及数据记录显示,对照组较试验组幼鱼死亡率高6.4%,死亡鱼苗多320尾,再次证明中草药牡丹根对疫病防控成效显著[3]。

3 结 论

通过牡丹根水体浸泡与饲喂拌药饲料2种用药方式,中草药野生牡丹根对虹鳟造血器官坏死症(IHN)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提升幼鱼存活率。可促进养殖户逐步恢复生产,消灭空塘,加快虹鳟鱼苗高效养殖生产。

猜你喜欢

虹鳟幼鱼鱼苗
虹鳟人工繁育研究综述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虹鳟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购锦鲤幼鱼有诀窍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虹鳟鱼的故事
不同饵料对云斑尖塘鳢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鮠幼鱼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