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闽南文化为例
2019-02-18张志雄
张志雄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景观设计建设发展如火如荼。但由于抄袭现象屡禁不止,各个城市之间的建筑建设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现象,如出一辙的建筑风格使得城市之间都失去了彼此的特点,导致地域文化难以传承发展,文化断层现象在城市建设中开始逐渐显现。然而除了建筑风格以外,景观小品也是一个体现城市特色魅力的重要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点睛之笔功能的景观小品,与建筑、植物、山水等元素相互依托,共同构筑完整的景观环境。景观小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承担着传播本地区文化的角色,影响城市的形象面貌和文化发展,促进形成城市的特色。如何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小品的设计,在继承地域传统文化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景观小品,是目前设计界讨论的焦点问题。
闽南地处福建的南部沿海,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内涵和鲜明的特征,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种地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闽南文化已渗透到闽南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使得闽南文化和历史得到传承发展,还使得闽南历史文化内涵内化成为精神文明,不断促进历史文化发展,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展现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融入闽南文化元素以体现地域特色,是当前闽南城市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 地域文化与景观小品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内的生态、民俗、习惯等文明表现[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各不相同,加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造就了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延伸,是汉人南下进入福建,并吸收当地原住民以及历代不同国家民族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和个性的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核心特征,即重乡崇祖的哲学观,爱拼敢赢的气质观,重义求利的价值观和山海交融的行为观。”[2]P67融合了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征的闽南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依旧经久不息,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小品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将闽南地域文化特征融入景观小品的构建,使得景观小品设计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以提升景观环境的文化艺术魅力。景观小品是城市文化的输出窗口,是地域文化的体现。而地域文化基于地理环境、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发展而来,具体反映在地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不同类型的闽南特色民间戏曲(如梨园戏、歌仔戏、木偶剧等)中,所传达的艺术情感均各有差异,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但从总体文化特征来看,这些不同类型的戏曲呈现出“大同小异”的风貌,即地域特征,这类特征一般在景观小品设计中被作为重要的灵感来源。深入剖析地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并提炼出地域文化中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元素,将地域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糅合融入运用到景观小品的设计构建中,从源头设计上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提升城市景观小品的独特魅力。融合了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不仅成就了自身的创新,也促成了景观小品设计的独特性和亮点,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 闽南文化元素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闽南文化的起源地在福建泉州、漳州,最终发展辐射到周边的厦门等附近区域。闽南文化的创造和传承发展离不开生活在闽南地区的世代人民的努力奋斗。闽南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沉淀,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然不言而喻,无论在民俗层面还是宗教层面,或是浅显的日常产品设计层面,几乎处处都显露出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在建筑及农业层面,又兼具农耕土地的功能,使得海商文化和农耕文化也发展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有机部分。极具开放性和兼容性的闽南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广受世界各地人民所喜爱。闽南文化元素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富有特色的闽南风格建筑和园林,艺术源远流长的漳浦剪纸、木刻、漆线雕等工艺美术,还有闽南地区特有的歌仔戏、梨园戏等戏曲形式也流传广泛,为当地人们的娱乐生活及艺术增添了许多颜色,且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为当地民众所熟识。闽南文化元素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闽南建筑文化元素
闽南民居是闽南居民沿袭了古代中原汉族的传统建筑风格的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具中原汉族文化和海外多样性文化的影响,体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但从建筑形式上看,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却鲜少呈张扬性,这与其时代流传下的文化风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砖墙等部分的建构上,虽一贯沿用红色砖块的装饰材料,但整体风格却传达出“独特而不高调”的气场。闽南民居房屋通常是围绕天井构造的三合院、四合院,民居向纵、横两个方向构建,外部是砖石混砌的墙体,内部多以木质构造。屋脊、外墙砖雕和墙体等是闽南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民居屋顶是典型的出檐长翘形,屋顶正前面、后面都是凹曲线底部微翘,屋脊则是两端斜插入天空的一般长燕尾形状或马鞍形状。民居墙面的构建和装饰最大的特点就是砖石混砌,将砖和不同材料进行混砌,人们称之为“出砖入石”。而墙体最重要的装饰则是在腰身以下的图案设计,雕刻着云、火、龙、凤等中华民族耳熟能详寓意吉祥如意的纹式。闽南民居自成一派的红砖建筑文化,其独特的构建方式和砖石墙里面所蕴含的审美样式、装饰图等,形成了所谓的闽南风格建筑,使得闽南民居建筑在我国建筑文化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当代设计师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二)闽南民间美术元素
闽南民间美术是由闽南地区的广大民众创作的属于自己阶层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源于闽南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信仰、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最能体现民众的心理、愿望、性格特征和审美要求,更是闽南文化的表征之一[3]P91。闽南民间美术以其多姿多彩的美术形态,成为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瑰宝,为闽南地区景观小品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构建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借鉴。从元素来看,闽南地区拥有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形态,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来自“世界石雕之都”的惠安石雕,栩栩如生的厦门漆线雕,传神刻画的漳州木偶头雕刻等等都是极具特色、工艺精致的传统闽南民间工艺美术,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再如,闽南民居房屋建筑十分注重正立面墙体装饰,通常采用的墙体装饰有彩绘、彩瓷、泥塑等,整体给人以热烈鲜明的观感。从题材上看,闽南地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崇拜和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以佛教神话、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为创作主题的砖雕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雕刻形象如麒麟、喜鹊、花草木、祥云、火、龙、凤等,这些纹饰、图像都各自有美好象征或隐喻。从形式方面来看,圆形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圆满和谐,元宝、铜板形状的纹饰寓意财源广进,火因中国红的特征寓意红红火火,云朵状纹饰则寓意吉祥如意,蝙蝠的图像按中国文化的谐音解释带有福寿双全的吉意,鱼的图像则取年年有余之意等。这些雕刻纹饰、图像虽然样式各不相同,但他们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却是一致的,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求,是闽南砖雕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在长期的雕刻艺术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闽南宗教元素
闽南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毗邻大海,是重要的海上贸易口岸。随着国家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海上经济发展日渐繁荣,闽南地区客商云集,不同国家的文化被带到闽南地区传播生根,糅合成为闽南文化的一部分。从闽南地区的宗教元素上看,整体呈明显的多元性,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天主教、基督教等,均在闽南汇聚成和谐的共存关系,并呈现出各自壮大的发展趋势。闽南人民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使得这些不同文化的宗教得以在此传播,相互碰撞,最终融合发展成多元共存的宗教文化,并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诸如神像雕塑、教堂遗址、摩崖石刻等宗教文化物资,信仰仪式、宗教精神等宗教文化精神,这些都为当地宗教文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为闽南地区宗教文创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元素。尽管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冲击,却丝毫没有影响儒家思想在闽南地区宗教信仰当中的核心地位,经久不衰的本土宗教仍然是当地人民的信仰主流。闽南人民通常以自己喜爱的宗教故事来装饰建筑屋顶,民居装饰体裁的植物纹饰、几何纹饰的灵感来源于伊斯兰教的建筑装饰。抚慰当地人民心灵的如妈祖、三平祖师、清水祖师、释迦牟尼、真主安拉、耶稣基督等各路神灵,这些无一不显示闽南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这些宗教在闽南地区和谐相处,为闽南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元素,在闽南建筑和景观小品设计中都有所体现。
三 景观小品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以闽南文化为例
闽南文化的外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为当地民众所熟识,与景观小品设计的融合方式也趋于多样化。融合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领悟闽南文化元素内涵,才有利于对其精髓的把握;其次,在闽南文化特色景观小品设计中,将闽南特色文化作为原型进行闽南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运用,并在一定的原则下,通过一定的手法在景观小品中加以融合表达。总之,在提取闽南文化元素进行景观小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出一定的选择与取舍,以内涵精髓的呈现为最终目标,具体体现如下:
(一)形态元素的提取,突出地域特色
形态指事物存在的样貌,以文化性与多变性为特点,一般分为直接使用与间接使用两种渠道,具体应用方法以实际目标效果为基准。在景观小品设计中,形态元素的提取关系着设计任务需求的表达与地域特色的呈现,小到极小的纹样,大到完整的事物,涵盖范围涉及建筑、服饰、生活用品等,且以灵活、多样著称。在注重形态塑造的同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将其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等层面,并予以充分呈现空间效果。
在挖掘设计灵感的过程中,以“正中命门”的角度探索本质核心,以及其与众不同的“关键特色点”,将其“剥离”出来,使之成为景观小品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并采用夸张、充实、打散、重构等手法,达到艺术的升华,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景观小品。以闽南建筑为例,具有闽南建筑风格代表性的闽南民居,大多呈“两端起翘,以燕尾形开岔”面貌,在闽南地区也有着“燕尾脊”之称。这类建筑形态不仅呈勃勃生机之态,且其特有的飘盈之感也为其实用性奠定了重要的元素基础。例如,可将这一特征用作指示牌、宣传栏等景观小品的设计元素,既象征着闽南意象,也发挥着实用功能,且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再如,闽南的惠安女形象也是闽南文化形态元素的另一个代表,即质朴、和谐、鲜明,通过提取其中的代表性元素——如黄斗笠、银腰链、花头巾等,便可在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呈现栩栩如生之态。
(二)色彩元素的提取,突出地域氛围
色彩元素的提取也是闽南文化审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色彩是景观小品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元素,是人们观察景观小品时感官刺激最强烈的重要元素。色彩在生活场景中具有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和尺度感。设计师将地域色彩融合到景观小品的设计中需要了解色彩在该地域的意义和内涵,考虑人群类别偏好,结合地域环境,在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规律下,决定色彩的选择和配置。
闽南传统色彩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的“五色”,独具特色,在当今的景观小品设计中依然值得借鉴。例如,红色在闽南传统文化中表欢腾之意,运用范围广,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民间年画当中多有涉及。与其他地区喜爱色彩低调、风格错落的审美倾向不同,闽南地区的色彩元素融合着该地区浓浓的地域特征,如鲜明有致、情感饱满、热闹活络等。红色在中国范围内大多有着“喜庆”的象征,但在闽南地区的色彩元素解读中,无疑还多了一层热情、开放、爽朗的寓意,烘托着地域环境下自然奔放的文化氛围。不仅如此,在其他色彩的应用搭配中,如黑、白、灰等视角效果上较为暗沉的色调,一般作为意象色与其他更显鲜明的色彩进行搭配,在增添视觉饱和度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补色撞击效果。例如,在漳州木偶头雕刻作品中,木偶的脸谱所塑造的夸张形象广为流传,而这一夸张形象的构成中,强烈的色调冲突功不可没,在鲜艳却不违和的视觉效果下,世俗气息、艺术氛围与地域文化得以并存,构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意象作品。又如“闽南传统宫庙建筑装饰艺术,明显带有地域文化的特点,世俗气息重,喜乐色彩强,充分表现热闹气氛,特别是寺庙屋顶上艳丽的色彩装饰充分体现了闽南人重视现世,讲究实际,淳朴直率的性格特征”[4]。
(三)材质元素的提取,凸显地域特征
景观小品的常见材料有石材、砖类、木材、金属等。景观小品以材料作为它的物质载体,以体现其色彩和形状,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景观小品在材料的具体设计时应考虑材料语言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因为土生土长的本土材料能更好地反映该地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也可以更好地得到观众的认同,让游客有归属感,所以“因地制宜”的元素提取方法便成为设计过程的重要步骤。通过就地取材形式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使闽南地区的地域特征进一步融合于设计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经济成本的缩减。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本土材料与引进材料进行有机结合,还能够使景观小品设计的艺术性更为凸显,在耐用程度及观赏效果上也更容易集两者优势为一体。通常在选择过程中,为满足需求与美观等综合性能的要求,需充分考虑到其功能、内涵及风格等多层面元素,再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在具体实践中,应先确定景观小品的主题风格和环境,然后勾画出独特的形态,再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和其他材料,融入色彩元素,从而设计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
以闽南地区较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为例,基于地域特征及审美偏好等因素,红砖、石材、牡蛎壳等材料在其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常用途径来看,红砖一般多用于地面铺装或墙体铺砖等,石材一般多用于墙基建筑、门框打造及地基圈边等,牡蛎壳一般多用于渔村地区的墙体建造等。总之,房屋的不同部分所适用的建筑材料也各不相同,但从整体风格来看,闽南地区的地域特征均较为浓厚,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
(四)象征元素的提取,传承地域文化寓意
象征是用直观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心理感情的重要手段。从题材来看,人们借物言志的美好意愿可以体现在闽南文化的建筑园林、音乐戏曲和民俗活动等题材。例如,中秋博饼的闽南民俗活动延伸于闽南文化元素,多用于娱乐,烘托节日氛围,有着“预测运气”的用途说法。从形式上看,中秋博饼一般以掷骰子(六颗)的规则来决定胜负,且胜者可获得以月饼为主的奖品,根据喜好的不同,月饼的样式、大小、口味也各不相同。此外闽南民居中也有许多以纹样象征美好寓意的例子,不同图案所对应的寓意也各不相同,如金钱对应富贵、八角对应八吉等,总之,暗喻吉祥语的图案形式丰富多样,一般作为象征元素广为流传。
从立意方面上看,意境的实现取决于设计师对事物形象的隐喻表征。由于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情感,所以景观小品的意境在立意时应以主体作为出发点,符合所在地域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利用景观小品设计元素(形态、色彩、材质等)激发人们情感共鸣,以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一种精神境界。景观小品设计也可以将地域文化的传说、典故等题材作为载体,通过材质、形态、色彩等表达出地域文化的精神,能激发出人们感情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