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三重新境界
2019-02-18赵玥,潘乾
赵 玥,潘 乾
(1.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掌握了青年就是掌握了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重视青年的身心发展,尤其是青年的道德素养。青年一代的道德素养体现国家及民族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示出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青年崇身修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系统地回答了“青年为什么修德”、“青年修什么样的德”、“青年如何修德”的时代问题,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德育思想推进到新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对加强青年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青年修德内容的新界定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修德是中国青年的基本功,修好德才能自如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迷惘,踏实做人做事,将才华用在正确的方向上。当前时期,“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青年德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务必端正个人品行,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这说明青年先立德后成才的重要性,中国青年应致力于成为德才并重、情理兼修的新时代人才。
(一)明中国梦之大德
青年的德行不仅关乎到自身,还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马克思指出:“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年轻人崇高奔放的激情。”[2]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梦想的凝聚,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是青年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青年奋斗过程中的明灯,中国梦为青年的道德实践活动提供精神上的引领。“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1]青年崇身修德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同时也是青年道德自我实现、品质上自我完善的过程。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青年群体必须志存高远,攻坚克难,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作为奋斗目标,补充精神之“钙”,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克服“软骨病”。青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维护民族团结,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明为国为民的大德。
(二)守服务社会之公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于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3]社会公共生活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要将服务人民融入到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保护环境是新时代青年建构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情况,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是影响人们美好生活的首要因素。《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着重强调生态文明意识要“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青年一代的奋斗目标,推动社会绿色循环发展是服务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代中国青年必须承担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社会责任,增强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三)严自省自律之私德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就是崇德修身。”[5]173中国古语有云:“君子以厚德载物。”青年的道德修养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因此,修身养德成为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首要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一代修德要从小事做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6]青年进行自我控制和约束是完善个人品德的根本要求,为培养其他道德品质提供思想防线。砥砺品德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青年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在误入歧途时自检自省,把自己的价值取向调整到正确方向上,不再犯同类错误。同时,对自己加以严格要求,时刻保持自律不懈怠,遵守道德规范,有意识地将原始道德水平接近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劳动时无怨言,勤俭时不遮掩,感恩之心常驻,助人成为快乐的源泉,保持谦让的风度,宽容待人不计较。青年群体培育良好的私德才能涵养公德,将小德汇聚成大德。所以青年在自身道德观念初步形成时就应积极笃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迈好崇德修身第一步,方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不动摇。“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1]青年不仅要将自己的“扣子”扣好,更要扣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操守。
二、青年修德的新价值
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兼具胸怀与视野,以历史的迁移过程为主线,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德育思想,从世界发展、国家前途、青年自身进行战略考量,让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从理念走向实践,展现出独特的价值旨归。
(一)继承性与时代性并行
任何时代的思想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会与之前时代的社会意识相联系。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基础上而来。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提出“青年要为人类的福利和美好生活而劳动”的伟大思想。列宁也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7]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青年,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都提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要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毛泽东将青年比喻为“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对青年群体提出“又红又专”的要求。邓小平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江泽民十分重视青年的意识形态建设,关注青年的政治素养。胡锦涛强调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年……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8]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继续将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思想中国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青年的道德要求,提出青年修身养德的时代课题。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兼顾历史与现实,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呈现出中国青年德育工作的崭新面貌。
(二)世界性与民族性协调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5]272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青年是紧密国家间关系的友好使者,习近平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欧洲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希望中欧双方的同学们用平等、尊重、爱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促进中国、欧洲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9]当代中国青年应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世界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向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推动世界各国永续和平发展。“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169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相互印证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国家对青年个人层面的期许,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希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要引导青年在对外交往中坚定文化自信,古为今用,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在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要求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同时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将世界性与民族性完美协调。
(三)引领性与实践性统一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0]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青年特征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重视青年的德行修养,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格局与大智慧。“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指明了青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青年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青年群体加强关心和爱护,关注青年奋斗历程,为青年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覆盖中国青年交往领域,将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产生教育的合力作用。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不是单纯的理念架构,其为青年的德育活动提供行动指南,展现了极强的实际操作性。首先,青年修德观创新了德育方法,鼓励在青年群体中树立典型,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青年受到感召就会加以效仿。其次,加强舆论宣传,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道德熏陶,昂扬斗志,塑造勇于求索与创新的实践品格。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回答了青年一代思想上的困惑,即“为什么修身养德”,在实践上对“如何修身养德”加以指导,增强了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实现了引领性及操作性的统一。
三、青年修德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青年不断锤炼品格建功于国家,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中国青年要明德、立德、践德,承担起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任,做“学习型、信仰型、奋斗型”新青年,共同接力建设伟大祖国。
(一)敏于求知:勤学以明德
学习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安身立命之根本,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青年不勤于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1]青年时期是人一生学习的黄金时期,现今,中国的教育资源充沛,社会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青年一代具备便利的学习条件。博学广知是立德的基础,当代中国青年唯有勤于学业,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才能知德明德,掌握扎实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将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水平统一,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责任。青年学习的内容种类繁多,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精神追求;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在关注国情的同时关心世情,展现广阔胸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青年需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厚积薄发,紧跟新时代。青年要从书本中汲取知识,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及时更新已经掌握的知识,才能在国家竞争中赢得主动。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11]
(二)坚定信仰:明辨以立德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治科技一体化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冲突愈发频繁。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迭代传播,西方敌对势力趁机渗透“西化”、“分化”的思想。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受到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在“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常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1]如果青年的政治方向不正确,那他们掌握的知识越丰富就会对社会造成越严重的危害;学而不思,空有知识却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会陷入迷茫;青年唯有“学思结合”,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坚定政治立场,方能成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人才。青年具有自主意识强的特点,“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肯学习,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是各种阶级思想影响、努力争夺的主要对象”。[12]在面对思想蛊惑及物质引诱时,青年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理性思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明确自己的精神追求不疑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辨真善美,明假恶丑。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1],把握好人生的正确方向。
(三)踏实奋斗:笃行以践德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3]当今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接近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代青年也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努力奋斗。“人格培育、道德自觉与责任认同等的实现在根本上又是实践性的”,[14]所以新时代的青年要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内外兼修。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为要经常去做,反复去做,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并形成相应的行为模式,才能真正将伟大理想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习近平总书记此番论断提醒青年一代仰望星空时不要忘记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扎根陕北梁家河,有7年的基层经历,十分重视基层实践活动。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鼓励青年“立志做大事”,他提出,修德不仅要志存高远,也要立足平实,身体力行在第一线。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之际,他专门为“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指出:“……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5]青年要时时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鞭策自己,学懂、弄通、做实,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锤炼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将自我价值融入社会价值,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书写壮丽青春。
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青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应运而生,于十九大正式确立下来。作为新时代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指路明灯,其回答了青年修德新内容、新价值与新要求的时代之问,为青年崇德修身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上的指导。当代中国青年在修德观引领下,必将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