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阅读疗法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9-02-18衣晓冰王贵海
衣晓冰 王贵海
(1.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辽宁抚顺 113122)
(2.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 辽宁沈阳 110034)
1 引言
阅读疗法又称读书疗法、书目疗法等,由bibliotherapy一词翻译而来,是指运用医学、心理学等原理,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阅读来寻求心理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以此排除读者的心理困扰与障碍,改善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1]。bibliotherapy最早出现在1916年美国出版的《大西洋月刊》上。国内最早的有关阅读疗法的研究文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关于阅读疗法的研究侧重于对国外阅读疗法的理论或实践的推介。阅读疗法在我国的研究也有近30余年的历史,在理论与实践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内的阅读疗法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并对阅读疗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2 我国阅读疗法的研究现状
2.1 我国阅读疗法研究趋势分析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阅读疗法的研究一直处于一个既“热门”又“冷门”的状况。“热门”是指阅读疗法不仅仅是只有图书情报领域的人员在对其进行研究,在医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领域都有人研究,并且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冷门”是指关于阅读疗法的研究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没有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或研究热点,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做相关的研究。对于这种既热又冷的研究主题,其研究趋势分析最好是通过文献的发文量来进行分析,而能够反映研究趋势的文献主要有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图书。笔者利用“超星发现系统”,以“阅读疗法”“读书疗法”“书目疗法”“阅读治疗”等词语作为检索词,进行布尔逻辑“或”检索,并以题名和关键词作为检索途径,分别得到各类型文献的发文总量,对这些文献进行年发文量统计后制成折线图,由于2000年以前的发文量较少,分析意义较弱,故折线图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2017年,见图1。
图1 我国阅读疗法相关文献年发文量折线图
根据图中的期刊论文曲线可知,2000年以后,关于阅读疗法的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相关论文年发文量超过了100篇,并于2014年达到峰值129篇,之后发文量有小幅的回落。在2014年前后出现过标志性的事件,阅读疗法领域的研究专家宫梅玲教授于2013年成功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抑郁症阅读疗法中医学配伍书方研究”(编号:13BTQ020),刺激了此研究领域出现一个小高潮。从曲线总体趋势上看,该研究领域呈现出向上发展的趋势。从图书曲线可以看出,与阅读疗法相关的专著非常少,年出版量没有超过两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专注于研究阅读疗法的人较少。从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曲线来看,两者虽然也呈现了上升趋势的曲线,但是数量同样较少。从这4条曲线的整体可以看出,关于阅读疗法的研究有一定的关注度,但是关注程度不高,没有成为某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2.2 核心研究作者和机构分析
利用超星发现系统对阅读疗法研究领域的研究作者和机构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和主要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分析图,如图2和图3所示。圆形颜色越深,离中心越近,半径越大,表明其地位越高。根据图2的核心作者图可知,国内阅读疗法领域的领军人物是王景文、宫梅玲和王波,排在其后的是黄晓鹂和李东老师。而根据图3的主要研究机构图可知,河北联合大学、泰山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在阅读疗法领域发文量较大,有较高的权威性,排在其后的分别是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核心研究作者与主要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核心研究作者的工作单位都是主要研究机构,如王景文与河北联合大学、宫梅玲与泰山医学院、王波与北京大学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核心研究作者团队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研究机构的声誉和地位。
图2 阅读疗法核心研究作者
图3 阅读疗法主要研究机构
2.3 我国阅读疗法的研究内容
对于阅读疗法的研究内容可以通过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分析。利用中国知网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以阅读疗法作为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最大的圆形所展示的关键词分别是高校图书馆、图书馆和大学生,这表明阅读疗法的主要研究者或研究主体是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治疗对象则是大学生。排在其后的是心理健康、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这表明,阅读疗法针对的主要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通过让其阅读相应的书籍来缓解或治愈其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图中所展示的研究内容外,笔者经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发现,阅读疗法研究的内容还包括阅读疗法实施的方法、阅读疗法基地的建设、阅读疗法效果的评价以及阅读疗法学课程的开设等内容[2]。
图4 阅读疗法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3 阅读疗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阅读疗法在我国的研究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成果也非常显著,而且在图书情报学、医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文献的计量结果来看,该领域的影响力较小。造成影响力较小的局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笔者对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非常明显。
3.1 意识问题:阅读疗法意识薄弱
在我国,阅读意识本身就非常薄弱,很多阅读者都是“功利性”阅读,并没有真正地将阅读当作心灵滋养的源泉。因此,提及阅读能够治病这一问题,自然会在心里打上问号。因为一说到疗法,他们首先会想到医院,既然是心理疾病,他们首先想到的也是心理咨询中心,而不会想到通过阅读来进行辅助治疗。而且阅读疗法的应用不像医院开的特效药那样,效果立竿见影,这种“慢性”的特征也容易让人们失去热情。这种阅读疗法意识的淡薄和固有思维的限制,直接影响了阅读疗法知识的普及、研究和应用。因此,对于阅读疗法意识的培养将会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3.2 人才问题:阅读疗法专业人才较少
阅读疗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的专业技术性是非常强的。因此,阅读疗法的实践对于阅读疗法师的要求也非常高。阅读疗法师除了具备良好的图书馆学、心理学、医学等相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技能想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体现出来,仅仅通过自学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目前阅读疗法专业人员较少,而且相关人员素质也并不高。这也是阅读疗法的实施和传播遇到瓶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阅读疗法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3.3 技术问题:阅读疗法科学性不强
阅读疗法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它的实施需要科学的规划、标准的操作流程、规范的心理测评手段及合理的效果评价系统。但是,阅读疗法在我国真正实践的时间还非常短,还没有形成完备的阅读疗法行业规范。具体应该采用何种阅读疗法,应该有哪些步骤,选择哪种心理测评工具,如何配伍书方,如何指导阅读,如何控制阅读副作用的产生,如何对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都是对阅读疗法师的考验。国内的阅读疗法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一边实践,一边总结。这种模式使得阅读疗法缺少科学性,科学性不足又直接导致了阅读疗法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建立阅读疗法行业规范也是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3.4 研究问题: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脱节
现在的阅读疗法实践,只是零星的试验活动,根本没有形成规模,更不用说常态化。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机构屈指可数,即使已经开展相关实践的部门也大多处于停滞状态。这就出现了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脱节的问题。对于阅读疗法而言,只研究理论,不进行实践研究,研究的意义很小,因此,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对阅读疗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3]。
4 阅读疗法相关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阅读疗法宣传中心
人们对于阅读疗法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阅读疗法的实际意义并不了解,阅读疗法缺乏有效的宣传与推广。现在的宣传推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制作相应的纸质宣传材料,如刊物、手册、指南等。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投放。另外一种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如网站、微信、微博、社交软件等。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可以利用自媒体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通过这些有效的宣传推广活动让社会成员了解阅读疗法知识,增强相关意识,并建立区域的阅读疗法宣传中心,进行持续、权威性的宣传与推广,从而消解人们对于阅读疗法的困惑和意识的淡薄。
4.2 建立阅读疗法人才培养中心
培养阅读疗法人才是突破阅读疗法瓶颈的重要途径。一旦拥有了足够的阅读疗法相关人才和队伍,其他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但是优秀的阅读疗法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支撑,因此,具有阅读疗法实践的单位应该建立阅读疗法人才培养中心,组成专家团队去指导和培养阅读疗法人才。阅读疗法研究中心也应该在学校里开设相应的阅读疗法课程,促进阅读疗法的普及,同时也让阅读疗法人才的后备力量更加充足。国内泰山医学院宫梅玲团队就将阅读疗法引进了大学课堂[4],从而建立了阅读疗法人才培养中心。
4.3 建立阅读疗法实践示范中心
阅读疗法想要被大众认可和接受,其科学性必须先解决。而这种科学性的最好解决方法,就是建立行业规范。虽然作为国内阅读疗法指导的最高组织“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已经在阅读疗法的推荐书目方面作出了一些参考规范,但是在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没有相关的依据可循,因此,阅读疗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仍然任重道远。有较丰富的阅读疗法实践经验的单位应该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规范自己的阅读疗法相关技术标准和实践规范,并扩大本单位阅读疗法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使本单位成为阅读疗法实践的示范中心。相关的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大投入,建立更多的阅读疗法实践示范中心。
4.4 建设阅读疗法科学研究中心
阅读疗法的理论研究是阅读疗法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源头。阅读疗法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实践研究却没有跟上发展脚步,没有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的良性循环。相反,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实际上,阅读疗法的理论研究应该以阅读疗法的实践课题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如编制书方、临床实验、制定方案、实施路径、效果评价等。选定这些课题后,专家再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这一想法的最佳途径就是建设阅读疗法科学研究中心,如华北理工大学就建立了阅读疗法基地[5],从多个维度进行阅读疗法相关研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华北理工大学的这一创新模式,也为其他阅读疗法科学研究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循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