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趋势、技术与路径:浅议物联网环境中的人机融合智能

2019-02-18杨溟

视听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机智能融合

杨溟

2018年底,有一份纸媒停刊的名单在业内流传。54家纸媒榜上有名,含泪作别2019年。然而,除了情感的流连,圈内圈外已不再能引起更多的涟漪。

广电媒体的境况似乎要好一些,但内在肌理的痛与外在压力的重同样难以令人轻松。传统媒体竞相走在告别的路上,成了一道令人挥之不去的魔咒。

时代变革与格局重构的大潮面前,谁能屹立?谁会裸泳?

媒介融合能否帮助传统媒体走出坦途?

笔者将就人机融合智能在媒体行业发展中的可能趋势进行分析。本文中的人机融合智能,可简单概括为机器智能与生物智能相融合的混合新型智能。在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与机器均不可能完全相互取代,需要将人的意向性与机器的形式化相互融合,不仅解决Being(事实)的问题,还解决Should(价值观)的问题。它对媒体融合转型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及更高的要求。

一、媒体失敏的根源在于连接能力衰减

媒体融合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加以强调,已经超越了仅仅从产业发展层面进行扶持的意义。从2014年中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到2018年中央对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给出比较明确的时间和数量要求,传统媒体承担的“喉舌”责任,已落实到信息传播的神经末梢,要求进一步通过融合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有效引导。而四年的时间里,传统媒体日渐边缘化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其中既有产业升级转型的普遍性困境,也有值得我们重视的非一般性问题。

突出的表现是媒体失敏。失敏的背后,是感知和洞察能力的缺失。从新媒体平台的建构理念、技术逻辑到终端采集与信源获取能力的式微,作为传媒业传统优势的泛连接性弱化,带来行业与用户黏度的丧失,因而带来各种困境。

仅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带来的跨界冲击,使拥有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在“无边界”的浪潮中游刃有余,并在不断的迭代中广泛连接用户终端,最重要的是获得对一线需求的感知力,并基于此进行技术迭代与革新,形成良性循环。无论谷歌、亚马逊、脸书还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我们不能否认今天成功的互联网巨头几乎都成了具备媒体属性的“超级媒体”。而相形之下,作为社会瞭望者的媒体和传媒人,如果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变革、产业动向、市场脉搏和阶层律动,就难以做到所谓的“内容为王”,也难以做到理性、客观、负责任地报道事实,更难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或机会做出预测。

以广电媒体为例,多数广电媒体依赖的还是基于发展初期的行业技术。服务对象以内部为主,包括节目制作、输出、网络建设、媒资管理和安全保障。其传统的作业模式是围绕内容生产为中心,以传统信源采集方式、单向发布平台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而在用户需求洞察、传播效果优化、体验感知与交互等方面缺乏技术研发能力,也极大地限制了洞察、创新与创意能力的发挥。

就人工智能技术而言,我们可以大致以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作为区分。当下的人工智能研究更多地基于计算机自动化和控制,通过深度学习取得优势,侧重在机器智能领域。随着感知要求的深化,生物智能等隐性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情绪识别、情感计算、认知洞察与无监督学习等将融入智能化大潮并真正带来物联网时代的新生态空间,这种人机融合的智能模式为传媒业带来挑战,也提供重要机会。

二、视听媒体向体验媒体演进的趋势值得重视,为媒体智能化的深入提供了条件

人工智能是2018年媒体热议的话题,而AI如何在传媒行业的转型发展中发挥出效能,仍未能破局。

笔者以为,当下人机交互、情感计算、认知计算以及NBIoT、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研究,均可归于人机融合智能的范畴,值得媒体特别留意。从近年来较热门的舆情智能搜索、“中央厨房”、语音转译、视觉识别、VR、AR等技术,到注重用户体验、情绪识别和情感计算的生物智能等技术,所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复杂,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图像识别、材料学、无线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支撑,已远远超出传媒业的传统知识储备和开发能力,意味着智能技术与传媒业的融合在向更深层次进发。

对于媒体而言,人机融合智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判。

首先,是否能够区分和识别个体需求差异,这是进行个性化生产与精准化营销的前提。以“算法”为众所知的今日头条等机构,对用户搜索行为进行偏好分析,实际上颠覆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形式。从忽视用户需求转向高度重视体验差异,以人机融合智能手段解决传统媒体在生产方式上难以提供个性化产品和定制化服务的难题,将会成为趋势。

其次,是否能够对交互行为和用户体验进行定量分析。人、机、环境三者间的关系是人机混合智能的核心,是将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融合,迈向新的智能阶段。这种复杂关系的处理难度远远超过单一关系的研究。其中,机器智能需要代替人工进行常态和可持续的跨媒体数据采集、认知、学习及推理。而生物智能则需要具备对用户情绪识别、情感分析和认知洞察的能力。机器智能与生物智能融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机融合智能的整体实力。

再次,能否在情感和意识层次对个体智能与群体智能进行深度挖掘。就广电媒体与影视行业而言,视听媒体向体验媒体演进的趋势值得关注。时下盛行的虚拟现实等技术营造的沉浸式视听感受尚处于体验的初级阶段。应用人机融合智能开发多层次产品的创新能力一旦具备,则会带来根本性变革,也将创造巨大的商业空间。

2016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联合硅谷的光波公司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对电影《荒野猎人》进行观众体验实测,获得受测观众在观影中的差别化情绪变化数据,并精准描述出这种变化对应影片不同时间点的影响关系。(图1)虽然该次实验的备测对象仅15人,且在技术上未能实现同场群组测试,但已为电影行业开展交互体验开启了定量研究的先河。道琼斯集团旗下媒体“市场观察”撰文预测,“下一个大事件,可能就是用于艺术和娱乐领域的生物评测分析”。

此前的2015年,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与中国国家剧院合作,对舞台剧《战马》进行了多场次用户体验实测,这是可知的采用生物传感智能技术进行的首次剧场实测。(图2)该次实测除采用皮电传感技术外(图3),还综合机器人写作等技术开发出“Star”新闻机器人,分析这出英国著名舞台剧在中国演出的观剧效果。该组实验也首次将生物智能与机器人写作等技术引入了娱乐报道领域,突破了机器写作仅在体育和财经领域进行线上数据嵌套模板的边界。

在2016年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笔者曾作“生物传感技术有望改变电影工业未来”演讲,预言电影业将从视听觉艺术向体验艺术演进,交互技术是体验感知的基础,由此将改变电影业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用户参与及个性化选择将使电影从创作、传播,到营销、管理模式都产生颠覆式革命,电影的“游戏化”将不可避免。(图4)

2017年3月,杜比实验室由一位观众头部佩戴64极脑电波帽,手腕套皮电传感设备,辅以热成像相机进行了多模态生理数据采集。(图5)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Crum表示,这是杜比为“更好地理解人类体验”做出努力。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自2016年起在电影领域开展研究。通过生理与认知心理分析,为电影制作方、投资方及市场院线、宣发部门提供传播效果的精准定量参考依据。2018年对魔幻电影《阿修罗》、暑期档5部影片进行了多模态的影院体验实测并取得成功。(图6)开发出专门针对特效效果评测的“阿修罗算法”,已在游戏等相关领域开始拓展。

而2018年在电影交互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事件就是Netflix最新制作的剧集《黑镜:潘达斯奈基》。在观看时,观众可以“掌控”电影剧情的发展,按照你的意愿选择不同的版本、时长、结局和情节。仅仅结局就有5个,而每个结局又都有多个变体——观剧的过程也会充满悬念,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据称,Netflix的开发团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5年的研究,并且已在儿童互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此次是首次应用到成人版影视剧《黑镜》的制作上。实际上,已将游戏玩家们的惯用手法植入了电影叙事的环节。在观众做出选择后,Netflix开发的“状态追踪”会记录并进行偏好分析。

开发者表示,传统电视是一个“向后倾斜”的企业,而Netflix的互动计划则是一个向前倾斜的替代方案。

笔者认为,强调交互和重视体验的根本理念都是将选择权交给用户。因此线上融合线下、机器智能融合生物智能、已知分析融合趋势预测的技术逻辑是必然的研发路径。线下个体智能的群组采集与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挖掘集合,可以探索对社会性群体行为的预测。这种研究已被利用在细胞机器人系统的描述中。它具有分布式无中心的控制能力,并且具有群体自组织性特点。

互联网技术已经在工具使用领域较多满足了用户信息沟通、资讯获取和娱乐消遣的价值追求;在社会心理层面,满足了用户聚群抱团、安全社交和炫耀窥视的心理;在虚拟社交方面,满足了用户社交建立、发起和反馈的人际交往需求。那么物联网时代生物智能与交互技术将更多维度地满足用户感官与情感体验。

三、研发部门在广电媒体进行定位重塑至关重要

有专家提出,2018年可以被看作是人机融合智能的元年。作为天然具有跨行业连接优势的媒体行业,对于自身的优势与短板亟待进行新的梳理和判断。

在物联网时代,如果能够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依托整合优势在非核心技术方面集成创新,则关联起行业与用户终端,重建市场对媒体的依赖性,摆脱失聪、失敏困境,实时感知终端律动、敏锐洞察深度需求,做到传播的有效性和价值观引领兼备。

对决策者而言,技术选型与趋势判断是密不可分的。笔者以为,人机融合智能是广电媒体科技赋能行业的重要路径。

首先,理念层面需树立新型媒体组织中科研部门的定位。将其从传统媒体的技术保障、服务型定位调整为核心战略部门,技术负责人相当于首席技术官(CTO),参与重要战略的决策制定。在新技术日新月异、行业跨界形势复杂的环境中,能够帮助决策层辨明趋势与技术方向,判断技术类型及合作优劣,否决不必要的资源与资金在技术上的错误投入。

未来的媒体竞争,核心将取决于内部研究能力的强弱。该科研部门应侧重于技术、产品、模式和用户研究,它决定了该机构可持续创新的生命能量。

以抖音为例。继今日头条横扫移动端图文信息市场之后,抖音成为短视频领域的领跑者。其组织架构中,三个核心分别是技术、User growth(用户增长部门)和商业化部门。其中,用户增长基于其基本理念和技术逻辑,形成了特有的一套方法论。虽不会马上见效,但专注于用户需求和价值分析,通过对获客成本、变现周期和市场潜力的研究,可以有效评估产品在市场上资源配置的优先级。这种体系化的理念,对于技术研发部门是一种导向,同时也提供了宝贵的算法开发、技术迭代与产品优化依据。

其二,媒体应在科研部门内打造一支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团队。物联网时代,应对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满足,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传输、社会心理与商业模式研究在内的综合能力是关键。这一点,在人机融合智能的竞争中已经显现出来。

其三,媒体内部的科研工作,应区别于高校科研机构的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应用型研究。但却需要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的平台机制,引导、参与或借助于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同时,又要善于将实验室技术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就需要再引入行业合作者,通过伴随式成长的共享方式,获得源源不断的动态数据,通过交互效果测量,不断优化产品,实现真正的科技赋能产业。

综上所述,包括广电媒体在内的传媒行业,在物联网时代可以唤起自身的媒体优势,充分依托跨行业的泛连接性,加强对行业与人类发展的趋势研判,重视前沿科技与行业赋能的重要性,加强在核心技术与创新模式方面的专业研发,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方式、跳出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和运营思路,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新的生态变革与格局重构中再造行业尊严。

(感谢林思恩博士脑电团队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人机智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内到外,看懂无人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水下无人机:解锁钓鱼新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