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渊同脉共时共美
2019-02-17陈健毛
陈健毛
2018年12月1日,“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2018广西艺术作品展览”在广西美术馆举办。在这次大型展览中,中国人物画占的比重较大。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中国人物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对广西中国人物画成就的考量不应只放在广西或全国的视野中来看待,更要放入中国近现代绘画历程中探讨。近现代美术史虽然表面纷繁芜杂,但实际上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其内在的渊源流变。这一渊源流变的核心就是“徐蒋体系”。广西中国人物画6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集中体现了徐悲鸿的绘画思想和体系。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在古代经济水平落后,文化艺术发展比较缓慢。民国时期,许多画家客旅过广西,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陈树人、徐悲鸿、张安治、张大千、关山月、何香凝、赵少昂、李可染等。在这些画家中,就对广西的影响而言,首推徐悲鸿。众所周知,徐悲鸿在抗战期间主要活动于广西桂林。他筹办了专门的艺术师资培训机构——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1942年徐悲鸿离开广西后,训练班的工作由他的学生,也是他艺术主张的实践者和贯彻者张安治主持。徐悲鸿与张安治或领导、或带领、或培养了一大批在广西从事教学和创作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后来又成为了广西美术教学和创作的中坚力量。这些艺术家传播、阐释、发扬徐悲鸿的艺术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画家:马万里,1924年毕业于南京美专并留校任教,1941年任桂林美专校长兼国画系主任,1960年任广西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广西美协理事。他擅长中国画、金石、书法。帅础坚,192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西画传入广西的第一人。他是著名美术教育家、国画家,是广西艺术学院创始人之一。张家瑶,毕业于湖南省工业专科学校,解放前曾任广西政府教育厅科长,并兼任桂林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教授、代校长、广西美协理事等职。他工绘事,尤擅芦雁。徐杰民,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对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理论与素描造型基本功的训练方法领悟得比较到位。他解放前曾任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讲师兼教务组长、美术科教授兼教务主任等职;解放后任《广西日报》美术编辑,广西博物馆美工组组长等职。著有《徐悲鸿在桂林》《徐悲鸿先生与广西美术教育事业》《广西书画家名录》,在传播徐悲鸿艺术主张方面尤为得力。卢汉宗,1940年在广西省艺师班学绘画、雕塑,传承“徐悲鸿新七法”,走现实主义艺术道路,撰写了《徐悲鸿在广西》的史料。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和广西藝术学院相继成立,广西美术创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广西艺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徐蒋体系”的美术人才。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创作基本上是遵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宗旨进行美术创作,涌现出了莫士光、陈素春、莫更原、黎正国等一批优秀的人物画家,成为了解放初期广西美术人才的中流砥柱。莫士光1953年毕业于广西省艺术专科学校后从事美术编辑和创作工作,早期画人物画,后来转向山水画,多以漓江风光为创作题材,重视写生,兼取西画技法,以水墨为主,富有南疆情调。如莫士光的中国画《山区道上》以传统笔墨表现时代题材。陈素春1952年毕业于广西省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油画专业,留校任教,擅长中国画,后任广西省画报社、广西省美术工作室、《广西日报》主任编辑。她的年画作品《她掌握了技术》刻画了一个刚进厂工作的妇女在领导与老工人的指点下很快了掌握了技术,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女工人。这幅工笔作品装饰性和歌颂性比较强。莫更原194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专科学校,后相继在广西画报社、广西群众艺术馆、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工作,曾任副总编辑、创作组组长等职。1959年调入广西艺术学院任教,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后主攻国画,擅长人物画,多以广西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笔墨苍秀,形象生动,格调朴实。作品《路遇》选取的是做完农活回来的三个瑶族妇女与迎面而来的小朋友在路上相遇的典型情节,画中人物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表现了新时期少数民族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品极具现实性与感染力。黎正国196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后留校任教,先后师从“北宗”画家刘锡永、岭南派画家黄独峰,擅长工笔人物画与山水画。曾任广西工笔画研究会会长,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国画教研室主任。黎正国于1964年创作的作品《一个山歌一个坡》。画家描绘了四个苗族少女肩挑丰收之粮,喜笑颜开地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全画构图严谨巧妙,设色清丽雅致,工而不俗,意境幽远清旷。“文革”期间作品基本上都是宣传画,表现形式也基本上是“红、光、亮”。黄旭,河南唐河人,擅长中国画,1948年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画。历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美术编辑,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黄旭的《飞舟迎春》表现的是农民飞舟快进,船内放着刚刚买回来的机器,昭示了农民们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进入希望的“春天”。覃忠华与黄旭的国画作品《夜课前》,画家选取了一位农民老大娘在准备上夜课时为钢笔吸墨水的典型情节,作者运用写实主义手法进行刻画。《阿姨到我家》是黄旭继《飞舟迎春》与《夜课前》后的又一力作,刻画的是三个小朋友争着欢迎解放军阿姨到自己家里的场景,表现了人们拥军、爱军的真挚情谊。人物处理更加灵动,感觉十分清新雅致。梁荣中,广西平南人,196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擅长中国画,人物、走兽、山水均有造诣。其作品《侗寨新声》构思十分巧妙,“新声”其实是火车的声音,但作者却没有画出火车,仅描绘出了侗族人民忙完农活归家途中路经火车道时等待的情景,给观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表现的是侗族人民幸福的生活。蒋振立的中国人物画《喜迎铁牛》也是优秀的作品,表现的是农民获得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喜悦以及对新时期农民机械化生产的美好歌颂。张达平,广西博白人,擅国画,曾任广西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副总编。作品有《苗山新绣》《好闺女》《又是一百分》等。《苗山新绣》描绘的是苗族少女在织布绣花的情景,但少女所绣的内容不是传统图案,而是苗族人民机械化、电气化的新农村。作者以此来歌颂苗族农村的美好生活,颇有新意。此外,还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黄格胜创作的《山区放映队》,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作者当年作为电影美工的生活状况。后来他又创作了《跟着毛主席天天打胜仗》等作品,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广西老一辈著名画家阳太阳创作的《鲁迅》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阳太阳,广西桂林人,擅长中西绘画、书法和诗文,是一位德高望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阳太阳是“漓江画派”的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阳太阳创作的《鲁迅》主题鲜明,采用了“文革”式的人物表现方法。鲁迅正直站立,一手拿纸,一手握笔,目光炯炯有神。其他地方仅做简单处理,以突出鲁迅的革命气质。这些艺术作品都比较程式化,几乎失去了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他们或表现农民在收割庄稼时的幸福与喜悦,或表达农民对新生活的满足与对将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或描绘军民鱼水的情意,或刻画现代化农村新兴商业的繁荣。尽管这些题材和内容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直白和生硬,但这个时代确实造就了一批造型过硬、写实功夫强的人物画家。
1978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整个中国美术界创作环境的宽松,广西美术创作也开始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广西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画家和难以数计的人物画作品。如雷德祖的《英雄虎胆扫群敌》、郑军里的《苗岭金秋》、梁惠统的《书记学侗语》、林令的《春满列车》、帅立功的《银波满瑶山》、张达平的《恩》、邓凯亮的《政委给咱送夜餐》、莫更原的《对牛弹琴》、杨永琚的《课外辅导》、曾繁滔和何伟仁的《迎春花开》等。这些作品描绘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和新气象,歌颂祖国的丰功伟绩和典型人物。潘爱清的《丰收图》、李伟光的《远山》、梁荣中的《南盘江的早晨》、柒万里的《夜歌》和《纺》、泰心国的《坚持》、黄鲜花的《一片心意》和《瑶家少年》、梁耀的《小河水涨大河满》、郑军里的《编花篮》和《盛夏图》、黄宗海与黄宗湖的《千年角鼓发新声》、关洁的《谁人敢来对山歌》、罗兴华的《北京颂》和《侗寨风情》、龙山农的《春到瑶寨》、梁惠统的《万民响应四方乐从》、盘桂兴的《大瑶山上》等都是这一时期优秀的工笔人物画。其中梁耀创作的《小河水涨大河满》还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以工笔人物画取胜的郑军里创作的《盛夏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后来发表于《广西日报》。龙山农的《春到瑶寨》反映的也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广西农村受到农民欢迎的内容。关洁创作的《谁人敢来对山歌》描绘的是少数民族女性对歌的情景,反映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与习俗。罗兴华的《北京颂》《侗寨风情》、梁荣中的《南盘江的早晨》、盘桂兴的《大瑶山上》都是反映少数民风情的作品。青年画家黃宗海与黄宗湖的《千年角鼓发新声》表现的是广西白裤瑶载歌载舞的喜庆场面。
当代广西的优秀中国人物画画家,集中在广西艺术学院。其领军人物是郑军里,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现为广西艺术学院院长。他大学刚毕业时进入中国艺术院在颐和园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受过黄胄、叶浅予等著名画家的教导。从北京回来后他创作了120幅中国历史人物画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北京展览之后,他一直致力于创作少数民族题材中国人物画。他将历史人物题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基因轻松愉快而又自然地融入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之中,其艺术成就在全国美术界影响都很大。魏恕教授长期深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和少数民族风情非常感兴趣,用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了绚丽多姿的民风民俗,如她的《少数民族人物肖像》《乡妇》《盛装》等表现广西少数民族的作品,无声地打动了观者的心。韦文翔教授的中国画表现题材丰富,有古典的文人雅士系列,有风情万种的仕女系列,有当代市井平头百姓系列,有少数民族风情题材系列等等丰富多彩的作品,都无不透露出画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精神。柒万里教授的人物画多以表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为主,画风于清逸高雅中见朴拙,他的人物画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梁耀教授把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质朴以及他们原始、粗犷、民族的独特美通过线描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画面大气磅礴。余永健教授的人物线描造型准确,夸张而又恰到好处,线条流畅、松动却有古拙的金石味。文海红教授以工笔见长,她把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品格和审美内涵作为少数民族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根本。黎小强副教授把中国画的文化内因和精神质地熔铸在当代绘画题材之中,适应了当代多元化艺术背景下不同思想观念相互融合的现实语境。陶义美副教授以线描为突破口,作品中粗犷的线条加上生涩的皴擦,加重了作品的厚重感和民族性。唐少峰、康强、郑振铭、郑格等年轻教师是广西少数民族中国人物画发展的生力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广西中国人物画大部分作品是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的文化认同其实并非简单地理解为主旋律和主潮流,而更多是对传统绘画文化中寓意于画等文化和表现形式的融入和重铸。这也是广西中国人物画在广西地域能够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所在。画家将笔下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置于特定的时代信息和作者情感追求之中,在弘扬主旋律之时并不是简单的主题化的呈现,而是蕴含在自身对于节日、仪式和风俗的审美需要和文化皈依之中。总体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和时代主题的共鸣和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