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展望
2019-02-17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解读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秘书长陈伟康,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等领导则对分管领域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享了经验心得,并对中纺联下一步的工作推进提出了具体思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 杜钰洲:高质量发展是强国建设的最终体现
看到现在中纺联的巨大进步让人很欣慰,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纺联一步步艰难改革的成果。当前,纺织行业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需要进一步明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是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产品上升到生产力,只有高质量生产力才能带来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在于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方面,要高度重视装备、工具、工艺,软技术方面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高素质人才是国际竞争最重要的领域。同时,协作也是生产力,协同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标志,协同管理也是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
二是要有高质量的生产方式。近年来,纺织行业在产业链建设、供应链建设和产业集群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在横向和纵向上创造了新型的生产方式。未来高质量的生产方式应是建立在新的技术基础上的生产方式,还要考虑产业和社会的关系,即社会责任和绿色责任,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内容。
三是要有高质量服务。高质量服务是高质量增长的必要因素。作为行业协会,中纺联是产业服务者,也是生产力,即由服务带来的先进生产力,是协同服务力。未来中纺联在为行业提供服务时,要对标高质量服务。
总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主题,是强化四个强国目标建设的新阶段,是纺织强国建设四大目标的最终体现、最终核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杨纪朝: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2018年,中纺联各部门的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各部门的党建工作均有所加强,党员意识普遍增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建设,牢固树立了风清气正的党员风气;二是部门业务工作普遍有所创新,呈现出新亮点、新形式;三是各部门工作作风有所改善,工作更加务实,更加贴近企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曲折、艰苦的系统性工程和历史性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迈过去的坎。面对新形势,2019年各部门将全面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软实力建设,丰富行业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夏令敏:多措并举协同发展
过去一年,纺织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未来仍要在推进行业两化融合方面进一步深化应用和落地。特别是在如何构建纺织服装供应链平台方面要下大力气,有所建树。
近年来,行业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合作方面获得良好反响,未来也要紧紧抓住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同时要重点关注园区建设方面的工作。
在推动成长型品牌方面,行业也取得良好成效,今后仍要坚持不懈地推动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要关注整个行业流通领域的发展,服务全行业的流通领域效率的提升。
要坚持将管理创新作为引领现代企业提升的关键,同时,要理清服务企业管理的特点和现状。集群工作要进一步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在品牌化、智慧化、国际化方面下工夫。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秘书长 陈伟康:以党建工作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中纺联办公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纺联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办公室将立足于基础性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内部工作机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归档工作,保存好中纺联具有历史性价值的档案资料。
党建工作方面,在“两学一做”常态化、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巡视工作、组织发展、学习培训评优等各个方面,都不断加强规范,实现从严治党。党建工作是一项硬任务,检查巡视必不可少。2019年,要继续做好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培養一支讲政治年轻化专业化联合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政治生态;抓好中纺联22个党组织、44个基层党支部的工作,保证中纺联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 徐迎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
2018年,中纺联在国内外展会、“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具有鲜明的专业优势和服务特色的工作。一是国内展会发展稳中求进,以市场化手段练好内功,提升展会运营管理服务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技术和管理,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二是国外展会发展稳健。2019年美国TEXWORLD服装面料展将迎来20周年,将有6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与,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对此有影响,但还是有信心做好展会准备工作。三是沿“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思路,围绕平台建设,树立国际化布局、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视野,同时,加强了课题申报和国内外纺织产业合作。
2019年,纺织行业要积极促进高质量发展,将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将强大国际市场和促内需相结合,加快纺织业管理体制改革,全方位推动行业对外开放。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 陈大鹏:在产业软实力上打造核心竞争力
2018年,纺织行业产业链贯穿了色彩、流行趋势、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责任发展、文化创意以及终端品牌,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在产业软实力打造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
2019年,面对国内外急剧变化的大环境,第一,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规模和速度向效率、效益、价值创造转变,要思考在行业高质量发展时期如何提升内在能力;第二,协助和协同成为主流趋势,经济的转型发展、数字经济的兴起、价值链产业链的重构,要考虑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如何加强跨界协作,带来创新发展;第三,纺织行业是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但行业文化创意和文化建设还有所缺失,需要在精神文化上加强创造力的提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李陵申:科技投入强度要加大
2018年,紡织行业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定问题。科技方面,目前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这一定位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但也要看到,我们对科技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低于国内工业科技投入平均水平。未来,我们对科技的投入还需要加大力度。没有科技强度的投入,就没有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也没有高效率制造业的到来。2018年,我们在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未来要从市场需求和市场可行性、产需对接、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体制和机制,有效推进科技成果推广。
印染方面,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沿海地区的印染企业比较集中,在消化污染物排放和废气排放方面面临一定压力,同时染化料、原料杂质给印染环保也造成巨大压力。过去的一年,我们也通过了很多传统手段来解决,但比较有限。未来要积极尝试并推进从原料端就开始研究防污控制。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 端小平:新常态下创新是必然要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出色的纺织行业协会。当前面临的形势是行业快速发展,并有着全球最庞大的产业规模,同时也面临着政府机构改革及职能转换等相关问题。
可以看到,我国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对行业协会来说经历了较长的发展红利期,对比已完成产业转移的欧美日韩等国,其行业协会规模小、业务弱。在新常态下,行业协会建设必须以创新求生存,要从寻找问题、舍得投入、企业化运作、紧跟潮流几个方面入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近几年来在创新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等,都说明了创新的必要和价值。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杨兆华:以品牌为抓手联动发展
2018年,纺织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创新点比较多,例如把生产制造品牌加入到品牌培育中,在品牌报告、区域品牌建设方面展现出很多亮点。
2019年,我们仍将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中纺联相关单位的联动发展。一是通过上下游精准对接,扩大合作领域,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等;二是要发挥好中纺联优势平台作用,扩大提升品牌影响力,动员企业参与到中纺联各个展会、时装周等活动中;三是开展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淮滨:为行业提供智库引导
回顾2018年,可用“三横两竖一保障”来概括相关领域工作。“三横”包括贯穿于全行业的行业政策和宏观经济研究工作、质量管理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两竖”是环境资源工作和纺织非遗工作;“一保障”是中纺联产业部的基础保障工作。
2019年将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的相关工作。研究工作方面,要做好统计等基础性工作、行业运行分析等重要行业抓手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政策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中长期政策规划等工作;质量管理工作方面,推进开展群众性质量创新工作、QC小组等,组织跨界学习,丰富行业企业质量经验;环境资源工作方面,要进一步推进行业标准制订,提高标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