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2019-02-17刘兵
刘 兵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
1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但合作不够深入,多数浅尝辄止。通常的模式是学校按照行业发展需要设立专业,由企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并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应当是深层次的合作,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企业向学校投入资金,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学校按照企业具体岗位需要培养人才,通过一系列合作建立双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但在推行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校教育观念落后。随着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了推进校企合作的指导意见,学校应当紧跟政策导向,但往往在学校层面较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创新理念、系统举措。
(2)办学条件有限。建筑设备专业师资队伍不强,教师服务社会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为产业发展服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高,降低了对企业的吸引力。
(3)没有权威的教学模式。在发达国家,一系列创新理论、实践和经典案例早已成型,呈现出的是比较成熟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这些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建筑设备类专业当前几乎都还是空白。
(4)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校企双方对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仅仅通过企业每年招聘一些学生去实习,没有把人才培养计划融入到工作岗位上,人才培养不够系统。
2 产教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要改革,关键是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产教融合模式现在有了政府多渠道支持和保障,对学校和企业是极大的鼓舞。
2.1 研究与实践对象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2018年获湖北省教育厅审批、立项,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是目前湖北省内唯一一家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试点改革专业。本课题研究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内容设置和岗位需求培养,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业人员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对接,探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高素质高技能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2 研究与实践目标
利用宝武集团公司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契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条件、以及国家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制冷培训项目、湖北省行业协会培训基地、菲斯曼供热技术培训基地等资源,争取实现校企双方实现三个共同,共同开设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力量。
2.3 研究与实践内容
主动适应建筑设备行业发展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以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夯实产教融合模式改革基础,建立培养和运行机制。
1)依托宝武集团公司产教融合企业试点,推动校企联合培养
2019年4月宝武集团公司申报了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得到国家发改委、国资委、教育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点企业的支撑院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响应宝武集团公司“一基五元”发展战略,将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协同合作,在资源整合、人才教育、科学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团队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局面。
2)依托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产教研联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018年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依靠学校、宝武集团公司、省行业学会这几个平台,土木工程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制冷培训项目2015-2017、2019 两个阶段培训,该项目是联合国UNIDO、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通过几年来的培训推广,服务了湖北省内200 多家制冷空调公司,培养了1000 多名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环保、节能、制冷剂替代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打造了一支优秀教学团队,并积极开展科技志愿者服务,全面提升师生的创新精神,拓展综合能力,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了产业工匠。
2.4 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筑设备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如何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实现产业与教育的共同发展。如何在新时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
企业可以做培训,办教育却不一定合适。企业没有义务为培养人才而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生存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企业招聘人才也是为了实现企业目的,而培养人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短时间内难见成效,一般的中小企业也不具备办学的能力。企业参与办学需要政策支持,怎么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还有待研究与实践,不会一蹴而就。
2)进行岗位技能教学设计,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后必定落实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积极引入企业和社会第三方评价。可在区域内组建高职专业教育集团,建立由集团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制定评价标准,要积极利用好宝武集团公司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的契机,积极争取政策,确保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推进,建立互利共赢运行机制,把握好校企合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
3)加快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坚持“引进专家、培养大师”的原则,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有的教师锻炼成科研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成为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学术型”教师,以此推动标准的制定和技术的推广;有的教师重视建筑设备专业知识应用实践,成为双师型教师、技术能手,实现企业生产技能与教学知识技能对接,传承企业工作岗位技能和手艺,充分发挥产业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战略性教师,打造更高层次的专业名师。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培训成效好,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教学、科研、技能培训服务支持,使得校企双方合作更加紧密。
4)创新教育与培训服务,促进产教融合
全面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科技开发,并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引入课堂,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变化和改革。现代职业教育应当注重学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针对不同的入学人群,如高中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因材施教,个性化、菜单式定制学习和培养方案,以达到为企业输送人才,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5 研究与实践实施步骤
将建筑设备工程职业核心技能和企业文化的培养融合,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监督机制等。
1)深入调查研究、总体设计。针对不同的学员,不同的工作岗位,将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组织上分解为通用型、专业型、高级型、精英型、资深型,有层次、结构合理。
2)实施实践、开展工作。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一半的教学、培训任务,学校培训先启动,企业后面跟进,学校负责理论考核,企业负责实操考核,逐步完善共同教学、培养学员的机制。
3)资料信息反馈,检验成效。开展毕业生走访、问卷调查、企业社会评价等多元监督机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检查学员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情况,是否可以胜任本岗位工作,专业对口率。
4)总结、推广。提供可操作的教改方案,建立教学、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延伸、向企业延伸,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一系列共同发展的机制和教师研究模式,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快速发展,成果可作为专业教师业务提升的有效途径。
3 改革成效
人才培养改革得到校内外教师和企业的认可,学生顶岗实习和工作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通过教学实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特色。通过3~5年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形成具有产教融合特色、一专多能的高职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批先进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并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
(2)价值。增强了专业认知,专业课学习和顶岗实习,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增强了实战性,使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进行实际工程的工作,缩短了从学生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实现企业员工“从培训到工作的过渡”。
(3)效益。学校将获得企业的设备和资助,用于完善实训室建设,节约学校资金投入预计10 万元/年。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配服务(如在职人员培训与拓展),有助于形成一批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队伍,起到较好的示范效应,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
4 结论
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建筑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立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联系宝武集团公司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建立多元公共平台,可培养学员的技能应用能力,使学员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取学历教育和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优化教学教研团队,将企业与学校紧密联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改革与发展。